-
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2021/11/12 10:25:15 來源:和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1月3日,在“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的普惠金融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發表演講時表示,在各方努力和共同推動下,銀行業機構積極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立足11月3日,在“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的普惠金融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發表演講時表示,在各方努力和共同推動下,銀行業機構積極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立足機會平等、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總體看,我國已基本建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隨著我國邁進新發展階段,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一系列挑戰,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普惠金融供給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小微企業、農民、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殘疾人等群體金融服務質量有待改進,居民金融素養仍待提高,信用信息體系和風險保障機制仍不完善。”劉峰同時表示,面對這些困難,需要凝聚各方合力,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構建具有適應性、持續性、高質量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普惠金融發展成果。
一是總體看,我國已基本建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銀行業機構要深化機制建設,釋放“敢貸愿貸”的積極性、提升“能貸會貸”的能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做活存量金融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地區、產業、行業分布結構等。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銀行業機構要加大對脫貧地區縣域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做好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持續強化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信貸投放。滿足“三農”重點領域信貸需求,創新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專屬金融產品,合理增加與需求相匹配的首貸、信用貸等。
三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在產品體系、服務能力、風險管控等方面改進完善,穩妥創新適老化投資理財產品,豐富完善各類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積極引導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跨越“數字鴻溝”。
四是深化科技賦能,加快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全面發展。面對奔涌的數字經濟浪潮,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整合數據資源,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綜合運用數字技術提高營銷獲客、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的精準度,為普惠金融群體提供更有彈性、更有穩定預期的金融產品等。
五是厚植負責任金融理念,依法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金融機構要貫徹負責任金融理念,全力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和金融秩序,通過聯合多方力量開展消費者教育,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不斷提升金融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能力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