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船訂單量屢創新高 中韓造船業“難分伯仲”
2022/1/30 10:12:03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英國造船和海運動態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發布的數據,10月全球造船訂單總量為213萬修正總噸(簡稱“CGT”),其中韓國船企承接的船舶訂單達112萬CGT,趕超中國位居全球第一據英國造船和海運動態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發布的數據,10月全球造船訂單總量為213萬修正總噸(簡稱“CGT”),其中韓國船企承接的船舶訂單達112萬CGT,趕超中國位居全球第一。
盡管10月份韓國承接訂單超過中國,但前個月中國訂單量依然保持第一。今年1到10月,全球累計訂單量4099萬CGT,同比大增162%,其中中國接單量最大,為1993萬CGT,其后為韓國(1579萬CGT)和日本(371萬CGT)。
造船市場生機勃勃
中韓造船訂單拉鋸戰于今年全球造船業報復性增長,新船訂單保證。
韓國進出口銀行(KDB)海外經濟研究院10月28日發布的《海運·造船業2021年第三季度動向及2022年度展望》報告預測,今年全球新船訂單量將超過4100萬CGT,同比增長80%,訂單總價值將達965億美元。
報告指出,前三季度韓國造船業累計承接新船訂單量達到1457萬CGT,同比增長306.6%。
以船型而言,韓國船企前三季度集裝箱船訂單量約590萬CGT,占比40.5%;LNG船訂單量約399CGT,占比27.4%;油船訂單量約167.6萬CGT,占比11.5%;LPG船訂單量約153萬CGT,占比10.5%。集裝箱船和LNG船訂單大幅增加,占前三季度接單總量的比例高達67.9%。
報告分析稱,今年以來集裝箱船、LNG船建造市場之所以生機勃勃,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呈現好轉趨勢,再加上隨著國際海事環保新規的不斷強化,引發了船東們的再投資熱情。此外,老舊船舶更新換代導致的新投資以及全球LNG市場的活躍等因素也對新造船訂單的增加產生了影響。
KDB海外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宗瑞表示,集裝箱船具有消耗大量燃料、定期航行的特征,受環保新規的影響最大。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班輪公司的收益大幅提高,為應對將于2023年實施的環保新規,正在加大新投資力度。
中國船企訂單不斷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量9243.9萬載重噸(簡稱“DWT”),同比增長32.3%,比2020年底增長30.0%。1-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034.0萬DWT,同比增長6.2%;新承接船舶訂單量5415.6萬DWT,同比增長223.3%。
近期,中國船企新增訂單不斷。卡塔爾石油公司10月3日宣布,已從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訂購了4艘新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訂單價值超過28億卡塔爾里亞爾(約合50億元人民幣)。去年4月,卡塔爾石油公司與中國船舶集團簽訂了200億元LNG船建造項目協議,成為中國船企迄今為止簽訂金額最大的新造船協議。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首席咨詢師張永峰表示,從目前的訂單狀況來看,主要是集裝箱船舶訂單和散貨船舶訂單漲得比較快。
中國船舶集團江南造船副總經理林青山也表示,今年的訂單非常火爆,大多數中國骨干船廠都已經完成了全年的接單計劃。
韓國單船三倍造價
根據克拉克森的最新數據,今年9月全球新船訂單量116艘328萬CGT,其中中國船企接單75艘195萬CGT,市占率高達60%,持續位居全球首位。相比之下,韓國接單量僅為14艘91萬CGT,市占率28%。
繼8月之后,韓國船企接單量又一次落后于中國,而且9月份韓國船企接單量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更是從前8個月平均42%的水平驟降至僅28%。
對此,韓國造船業界認為,由于韓國三大造船企業已經承接了可以滿足到2024年為止的穩定的造船物量,考慮到新造船價上升的趨勢,韓國調整了經營策略,轉為以高附加值船舶為中心進行選擇性接單。
韓國造船業特別強調,今年9月,韓國承接的新船訂單單船造價約為1.7億美元,接近中國承接的新船訂單單船造價6000萬美元的3倍,韓國所接訂單含金量更高。特別是到9月份為止,韓國承接了全球成交的46艘14萬立方米以上LNG船中的45艘,市場份額達到98%,證明了其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韓國造船業人士指出,船價上漲加上船位不足,導致最近航運公司之間為了提前確保船位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這種趨勢很有可能持續到2030年,屆時韓國造船業的業績也將持續改善。
調整策略打破窘境
今年以來,中國船企累積接單量市場份額已超過韓國10個百分點,在中韓接單量的年度比拼中占據主動。而韓國造船企業在已經確保穩定的訂單量的基礎上,已經調整了接單策略,轉為以高附加值船舶為中心進行選擇性接單。在今年剩下的兩個月里,韓國能否反超中國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從高附加值船方面看,韓國依然有優勢,韓國造船企業今年以來已承接了全球62艘大型LNG船訂單中的57艘,橫掃了92%的訂單。其中,現代重工集團承接了27艘,三星重工承接了19艘,大宇造船承接了11艘。
而我國滬東中華承接了5艘大型LNG船訂單,其中包括卡塔爾能源公司的4艘,以及今年7月與中船租賃簽署的1艘。在LNG船建造市場,與韓國有較大差距。
另一方面,雖然新船訂單量持續領先,但中國船企卻面臨“增量不增利”的窘境。
在接單大增的背后,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漲,船廠“增量不增利”的壓力也不斷增加。今年前8個月,我國470家規模以上船舶制造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1.6億元,同比增長10.2%,但利潤總額僅有19.4億元,同比下降21.8%。75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利潤總額9.9億元,同比下降14.7%,這一數據比前7個月的7.5%再下降7.2個百分點。
有專家表示,雖然近期新造船價格漲幅明顯,但原材料價格“過山車式”的行情卻導致造船業風險陡增,如果鋼材價格不能在短期內迅速回落,今年大量的訂單又將成為“毒訂單”。一方面,中國船企接單形勢大好,而另一方面,盈利形勢十分嚴峻,如何解決成本激增帶來的額外壓力,成為中國船企所需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面對韓國船企的競爭,中國船企也要盡快調整接單經營策略,畢竟“賺錢第一”才是企業能夠長期發展的基礎。(本文綜合自中國證券報、國際船舶網、中國水運網等媒體報道)
轉自:中國水運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上市豬企利潤回升 行業虧損仍難言樂觀
- 下一篇:商業銀行前三季度信貸資產質量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