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我們的2021,VISION+影像年展上那些曾令你破防的瞬間
2021/12/8 14:24:27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1年已經剩下最后一個月了,就在大家紛紛感嘆“時間都去哪了”,一場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的VISION+影像年展,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影像作品,為人們找到了時間的印記。2021年已經剩下最后一個月了,就在大家紛紛感嘆“時間都去哪了”,一場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的VISION+影像年展,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影像作品,為人們找到了時間的印記。2021vivoVISION+影像年展:人人都是創作者——我們的2021
以“人人都是創作者——我們的2021”為主題,該展覽已于12月6日開幕,展覽現場的展品中既有包含抗擊疫情、災難救援、國際賽事等時代公共記憶的優秀攝影作品,也有探討人與科技的關系、反映當代年輕人內卷下生活狀態的超短片,還有關照了遠處和身邊特定人群生存現狀的影像作品。這些被方寸鏡頭留存的珍貴畫面,共同拼接出了屬于我們,不平凡的2021年獨特記憶。
在展廳中觀看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影像故事切片,仿佛翻閱一部關于2021的“備忘簿”。觀展者在找到屬于自己的2021記憶碎片的同時,也被移動影像所能承載的情感深深折服。
定格新聞現場,描繪2021的時代畫像
在VISION+影像年展的展品中,一批具有新聞價值、呈現了公共記憶的紀實性作品令人記憶猶新,這些由創作者用手機拍下的專屬于2021年的珍貴畫面,在彰顯移動影像獨特審美的同時,也讓災難面前的救援人員和巡線工人被看見,讓國際運動賽場上的歡呼吶喊被記錄。
下面這張讓人看著不禁捏一把汗的作品,記錄了今年年初重慶寒流侵襲時,巡線工人檢修電路的瞬間。手機鏡頭在能見度極低又行動不便的下雪天,是親臨現場的最佳工具。記者崔力就用手機在線路維修工人就要完成巡檢工作時,迅速捕捉了這個極具沖擊力的畫面,潔白的大雪與工人們橘紅色的制服形成鮮明的對比,雖然我們無從得知他們距離地面有多遠,但是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和檢修高度帶來的恐懼。看過這幅作品的人們,紛紛感嘆以后沉醉于鵝毛飛雪帶來的浪漫景色時,也要對那些年復一年,恪守在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心懷感激。
2021VISION+手機攝影大賽單元優勝獎作品崔力《巡線》
如果說重慶寒流只影響了一部分人的正常生活,那么這張記錄了河南洪水救援隊的作品,一定能把更多人的記憶瞬間拉回到那些輾轉難眠的夜晚。在新聞報道了河南洪災的險峻后,全國各方都在第一時間為重災區送去人力和物資支持。就算無法到場救援幫助,無數網友也自發地默默為鄭州加油,為河南祈福!逗樗畷r期的公交車》中特殊的交通工具不僅托起了車上人的生命,也舉起了無數中國人被洪災牽動的心。
2021VISION+手機攝影大賽單元冠軍作品商華鴿《洪水時期的公交車》
當然,除了那些揪心的災害現場,手機影像也幫我們捕捉到了國際賽場上徹夜狂歡和喜極而泣的時刻。這幅名為《奪冠》的作品就定格了歐洲杯冠軍捧杯慶祝的激動瞬間,記憶瞬間回到那場疫情后的足球盛宴,仿佛又身在那個可以暫時忘記煩惱的激情現場。疫情下照常進行的歐洲杯,早已不止是球迷時刻關注的大事件,更是全球體育愛好者情感釋放的出口。
2021VISION+手機攝影大賽單元優勝獎作品章宇棟《奪冠》
關照特定人物,書寫2021的溫情日記
瀏覽VISION+影像年展的展出作品,我們發現許多創作者都不約而同地將鏡頭聚焦在了某些特定人群身上,讓作為社會脊梁的他們被看見、讓他們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被記錄。由王旭拍攝于四川甘孜的這組《高原上的義診》,是他無法在高反下使用大型專業攝影器材,進而選用了便攜的手機,拍攝的一系列醫生與公益機構在當地義診的畫面。他用極具沖擊力的黑白影像敘事,引發了人們對高原上醫療狀況的關注。
擠滿患者的就診醫院前廳、在走廊焦急等待問診的唇腭裂小朋友、專注于幫患者篩查白內障的義診專家……便攜小巧的手機讓義診現場的真實畫面得以被記錄,更令人欣慰的是,通過這組圖片的曝光,我們也了解到了最新的公益救助進展——照片中的一位唇腭裂女孩很快將前往深圳得到專業的手術治療。
2021VISION+手機攝影大賽年度攝影師作品王旭《高原上的義診》
如此般動人的影像,誰還能說只是束之高閣的藝術品呢?其實,有溫度的人文關懷也綿延在VISION+年展的很多作品中。同樣是關注身邊人群的5分超短片作品《如果可以》,記錄了一位快遞小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導演劉寬使用vivoX60 Pro+手機跟拍主人公熊春輝,在她的鏡頭下,我們看見了快遞小哥每日奔波的辛勞、同樣逼仄的家長里短,和在生活的鞭撻下仍然閃耀著的小小愿望——每天都陪在家人身邊、送妻子一個真正的戒指、在老家買了房或車再結婚。在導演平實又真誠的敘事中,快遞小哥就像我們每一個奔波在異鄉、為夢想生活打拼的人一樣,被現實生活打磨,但依舊守望自己的初心,奔赴下一站的幸福。
2021VISION+超短片單元年度超短片 劉寬《如果可以》
2021VISION+超短片單元年度超短片 劉寬《如果可以》
洞察社會現象,激發2021的思考探討
那些深入洞察和探討了2021年社會熱點話題的作品,也讓觀展者站在展品前觀望踱步,引發深思。導演苗在超短片《今天去哪兒》中,用新穎的視角,展示了一段特殊的“人與科技的關系”。在五分鐘的電影敘事里,通過講述一個盲人男孩兒與手機AI從相遇、相斥再到共生,最后AI甚至還幫助男孩獲得愛情的故事,苗讓眾多觀眾感嘆到原來人工智能也可以擁有人的感性和對愛的需求,人和人工智能在互相學習和彼此磨合后,是可以達到互利共存的平衡的。
2021VISION+超短片大賽入圍作品苗《今天去哪兒》
2021VISION+超短片大賽入圍作品苗《今天去哪兒》
除了關注嚴肅的社會現象,一些創作者還將方寸鏡頭對準了內卷下年輕人真實的生活。青年導演應照宜的作品《火鍋》,就用趣味性和創意性十足的定格動畫,講述了一個說著四川方言的女孩,因為工作和生活的一地雞毛而崩潰,在生日當天被朋友們的來訪治愈的故事。
《當我們決定放棄的夜晚》中,導演楊慶分享了擦肩而過的父女倆,因為彼此平淡卻充滿愛意的一通電話,在想要放棄的夜晚,決定再次潛入黑夜繼續前行。這些作品人物各異,情節不同,但都在5分鐘的敘事里與觀看者形成了共鳴,讓我們看到了鏡頭下的你和我,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在雞毛蒜皮的瑣碎日常里沮喪,又在朋友和家人的愛意中再次被點亮。
2021VISION+超短片單元人文創作將作品 應照宜《火鍋》
2021VISION+超短片單元人文創作將作品 應照宜《火鍋》
2020VISION+超短片單元開幕片 楊慶《當我們決定放棄的夜晚》
2020VISION+超短片單元開幕片 楊慶《當我們決定放棄的夜晚》
正如VISION+影像年展結語中說的那樣:“希望這樣的創作與記憶,能讓我們在嘈雜細碎的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停下、捕捉,融化生活的乏味與艱難”。穿行于VISION+影像年展的展廳,我們好似步入了一條名為“我們的2021”的時光走廊。透過這些來自全球VISION+創作者用手機創作的圖片、超短片等作品,那些流淌在記憶里的瞬間再次被喚醒和點亮。因為創作者們不懈地記錄,我們有機會見證了世界深藏不露的溫柔,感受到困難下人類共同的期許,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也激勵了每個觀看者,拿起手機即刻開啟自己的創作,記錄并珍藏屬于個人和公共的獨特記憶。
如果你也想在年底此時回看生活的印記,找到2022年重新出發的動力,不妨投入VISION+影像年展的懷抱,在12月6日-12月22日期間,帶著家人和朋友來到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親身觸碰那些被手機鏡頭定格的鮮活生活瞬間,在影像故事的撫慰里繼續前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