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屆慈展會云端開幕,華僑城亮相“慈善與鄉村振興展示館”
2021/11/25 17:09:57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1月23日,聚焦“匯聚慈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主題,第九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在云端開幕,文旅央企華僑城亮相“慈善與鄉村振興展示館”,以其多年來堅守脫貧攻堅第一線11月23日,聚焦“匯聚慈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主題,第九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以下簡稱“慈展會”)在云端開幕,文旅央企華僑城亮相“慈善與鄉村振興展示館”,以其多年來堅守脫貧攻堅第一線,在新時期書寫央企助力鄉村振興實踐的特色樣本引發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其在生態文明、文化藝術等領域的眾多實踐也映入大眾視野,收獲廣泛贊譽。堅持文旅融合發展,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當前,我國已實現全面脫貧的歷史性戰略任務,“三農”工作重心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移。站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華僑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以“六個邁向”幫扶思路乘勢而上、接續奮斗,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發展總體要求,發揮多年來深耕文旅產業的優勢,以文旅融合之力,全面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華僑城集團主動融入與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充分利用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全域旅游、新型城鎮化、文博文創等多業務特長和全國布局優勢,堅定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目前建設和運營近三十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項目,正逐步形成助力鄉村振興的‘華僑城模式’。”在今年舉辦的第六屆安仁論壇主論壇上,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鳳喜分享了華僑城鄉村振興實踐的經驗與階段性成果。
在多年實踐中,華僑城創造性地提出了“六個邁向”幫扶思路:從幫扶脫困邁向鄉村振興、從資金支持邁向產業扶持、從消費扶貧邁向全線營銷、從幫扶兩縣邁向全州全域、從人才培訓邁向掛職培養、從簡單幫扶邁向全面戰略合作,致力于形成產業共富、人才共育、文化共興、生態共享、社區共治“五共”體系,持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文旅融合產業旺,美麗鄉村印象新。在“文旅融合+美麗鄉村”“產業幫扶+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中,華僑城推動一個個美麗鄉村在全國落地,正向著“100個美麗鄉村”計劃奮力邁進,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文脈、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的鄉村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守護綠水青山,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上,一只3D打印的恐龍化石標本驚艷亮相大會“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與成果展”,引得眾人駐足圍觀。這正是來自華僑城運營管理的景區 -- 云南祿豐世界恐龍谷的“祿豐龍”。
在啟動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后,華僑城提出了“景城共榮,齊頭并進;主客共享,雙向并舉”的發展思路,通過整合園區周邊旅游資源,開放共享,使其成為兼顧文化旅游體驗和休閑度假功能于一體,展現生物多樣性、傳承世博文化基因的世界園藝旅游創新體驗目的地。
善于發揮富有特色的景區資源優勢,這是華僑城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的有效之舉。在昆明轎子山自然保護區,華僑城依托高山地貌、氣候條件等獨特因素,開展高山杜鵑種植培育,已培育128個品種、2萬余株杜鵑,形成一個完整的高山杜鵑基因庫;在麗江老君山黎明景區,華僑城依托豐富的地質、生物和景觀多樣性資源展開保護工作,老君山被列入為COP15的參考觀察點,成為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類群集中分布地區之一。
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營造綠色生態環境一直是華僑城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社會責任的核心,在三十多年的企業發展歷程中,華僑城秉持“生態環保大于天”的理念,積極探索城市自然生態公共空間建設,打造出守護城市濕地的典型范本。
今年3月,國家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實現“雙碳”目標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華僑城積極推進國家“雙碳”戰略及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佛山順德歡樂海岸PLUS利用海綿城市技術將項目地塊內的雨水進行收集、凈化,處理后的雨水可作景觀用水、綠化澆灌用水等,有效降低新鮮水消耗;深圳國際低碳城打造“低碳+生態”“低碳+文化”“低碳+科技”“低碳+博覽”功能區,以“低碳+”產業新城樣本推進國際低碳城開發建設......華僑城每到一個地方開展一個項目,都堅持生態環保優先原則,堅持綠色開發、可持續經營發展的理念。
未來,秉承“優質生活創想家”品牌定位,華僑城將繼續踐行央企責任和使命,攜手社會各界力量,助力提升新時代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水平,讓公益慈善發揮更大作用、走向更遠前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