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連續6個月位于3.2萬億美元之上
2021/11/10 13:11:23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連續6個月位于3.2萬億美元之上—— 外匯儲備規模穩 本報記者 姚 進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1連續6個月位于3.2萬億美元之上——
外匯儲備規模穩
本報記者 姚 進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176億美元,較9月末上升170億美元,升幅為0.53%。至此,外匯儲備規模已連續6個月位于3.2萬億美元之上,總體保持穩定。
對于10月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10月我國外匯市場供求保持穩定,跨境收支交易理性有序。國際金融市場上,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主要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微跌,主要國家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外匯儲備以美元為計價貨幣,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10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主要由估值因素導致。”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匯率變動方面,美元匯率指數小幅震蕩。非美元貨幣對美元走勢出現分化,英鎊上漲1.5%,歐元下跌0.2%,日元下跌2.3%。資產價格方面,主要國家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標普500指數上漲6.9%,歐元區斯托克50指數上漲5.0%,日經225指數下跌1.9%。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綜合考慮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所上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從外匯儲備月度數據波動原因看,主要受匯率及資產價格短期波動影響,其中,美元和美債價格波動影響相對較大。170億美元約占3.2萬億美元的0.53%,波動幅度較小,遠不及10月美元、美債波動的劇烈程度,尤其是美債短端和長端利率。數據顯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走高,主要受資產估值變動影響,10月主要國家金融資產價格整體有所上漲。
此外,真實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預計對外匯儲備規模形成貢獻。“目前,全球經濟整體恢復,主要經濟體保持了較高的經濟景氣度,美國制造業PMI指數重回60%之上,歐元區制造業PMI指數接近60%,日本制造業PMI指數也為近期高位。國外經濟的持續恢復帶動我國外需較強,近期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北向資金保持凈流入態勢,10月凈流入超過300億元。這些因素都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形成了支撐。”溫彬稱。
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顯著呈現“穩”的特征,一直在3.2萬億美元附近波動。對此,周茂華認為,這反映出跨境資本流動至少沒有“大進大出”,跨境資本理性有序;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波動幅度遠不及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幅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較為合理。
對于今后的外匯儲備規模趨勢,王春英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復,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較多不穩定因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較大。但我國經濟延續恢復態勢,具有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將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提供支撐。
業內人士認為,外匯儲備規模將繼續保持穩定。我國經濟延續復蘇態勢,主要經濟指標位于合理區間,經濟基本面整體向好,外匯儲備規模具有穩定基礎。在外需較旺的帶動下,我國出口有望保持良好態勢,國際投資者看好人民幣資產前景,證券投資保持凈流入態勢,為外匯供求和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奠定了基礎。
“同時也要看到,全球經濟復蘇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通貨膨脹升溫,主要經濟體政策預期轉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美聯儲確定開始削減購債規模,全球流動性環境面臨逐漸收緊風險。國內部分地區疫情持續演變,對經濟復蘇進程形成干擾,能源價格上漲推動PPI上升,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形成沖擊。”溫彬說,宏觀政策要繼續做好跨周期調節,加大力度提振內需,繼續加大結構性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應對生產成本上升影響,并做好應對內外部風險沖擊的準備。
“投資者需防范外匯市場波動風險,企業需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最大限度降低外匯波動對企業經營干擾;同時,要有效引導市場預期,理性看待短期外匯市場波動等。”周茂華表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1.23億人 互聯網普及率達79.7%
- 新供給、新體驗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 多元業態添彩“暑期經濟”
- 政策紅利深度釋放激活文旅市場潛力 “China Travel”持續升溫解鎖多樣中國
- 托管“小”服務連起民生“大”幸福 各地探索“花樣”暑期托管解決群眾看護難題
- 夏糧穩產豐收、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產業提質增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 3.33億人次,15.8%!數據勾勒活力圖景 中國成“常來常新”超級目的地
-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上半年發電量突破1200億千瓦時
- 上萬零件、4小時內,一輛智能新能源汽車!“超級產業鏈”展現磅礴力量
- 6.4%,工業生產增勢良好
- 多項數據創新高!“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