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的是文化 還是大餐?
2021/8/16 18:37:15 來源:廣州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廣州,也能吃到“故宮菜”了!近日,記者調查獲悉,主打沉浸式體驗的“餐飲+文化”主題餐正在廣州興起,這些文化主題宴席預訂時間少則1天,多則5天。業內專家分析,廣州正在朝在廣州,也能吃到“故宮菜”了!近日,記者調查獲悉,主打沉浸式體驗的“餐飲+文化”主題餐正在廣州興起,這些文化主題宴席預訂時間少則1天,多則5天。
業內專家分析,廣州正在朝著從“美食消費大市”向“美食產業大市”的方向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將有越來越多的“餐飲+”形態出現,“餐飲+文化”是現階段流行的形態之一。打造文化餐飲模式能提升流量,通過文化元素或可產生更多新價值。在文化因素推動下,“食在廣州”內涵將進一步加強。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美食體驗:
故宮宴、滿漢精選、南越王宴……吃一桌文化大餐
在琴瑟和鳴中,身著宮廷服裝的服務員將美饌遞到食客面前,比如歷史悠久的御前佳肴鍋燒鴨子、選用東海黃魚制作的浚油魚等。這一幕發生在白天鵝賓館攜手故宮打造的沉浸式文化餐“故宮宴”之上。白天鵝賓館首席運營官張添說,故宮菜的互動性、代入感很強,未來他們將把故宮菜打造成固定產品,并繼續圍繞故宮IP設計下午茶、小吃糕點等。他透露,接下來將挖掘全國各地更多的文化元素,挖掘非遺文化,引進并開展文旅融合。比如打造黃酒開壇節,會在賓館呈現沉浸式場景。
近年來,主打沉浸式體驗的“餐飲+文化”主題餐在廣州“火熱”。去年年末,中國大酒店攜手廣州博物館制作“消失的名菜”,呈現了百年前的粵筵規制、程式和文化意涵,同時以非遺文化廣彩碟呈現菜單,打造文創產品。實際上,廣州在“餐飲+文化”模式上的探索更是走在全國前列。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經濟加速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世紀80年代,廣州酒家創制了廣式“滿漢全席”。當時,國內外慕名來品嘗的賓客數不勝數,中國香港美食家蔡瀾也曾專程來試吃;日本大阪旅行社甚至派專人來廣州,與廣州酒家探討組織一日兩地旅行團來品嘗。近年來,廣州酒家在此基礎上推出“滿漢精選”,成為廣州美食的一張特色名片。此后,又在1986年廣交會秋交會期間推出“唐宋元明清”五朝宴。2003年,廣州酒家在考古專家的指導下,以有2000年食文化的粵菜始祖南越王菜為基礎,追溯廣州飲食之源,從菜品、餐具、服飾、禮儀、典故、音樂和環境布局等方面精心制作西漢飲食遺風、代表古越文化的盛宴——“南越王宴”。時至今日,“滿漢精選”文化主題宴和“南越王宴”仍在售,最近該酒樓還研發了“民國宴”。
專家分析:“餐飲+文化”背后更多是流量邏輯
近年來,主打沉浸式體驗的“餐飲+文化”主題餐在全國興起。“餐飲+文化”的細分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餐飲品牌與文化IP結合推出主題宴,比如白天鵝賓館的“故宮宴”、中國大酒店攜手廣州博物館打造“消失的名菜”主題,呈現了百年前的廣府粵筵規制、程式和文化意涵;一種用文化來包裝餐廳,直接打造文化主題餐廳,比方北京的“老舍茶館”就將喝茶品茗、曲藝演出的京味文化充分融入到茶館中,西安的“大秦小宴”將自身打造成秦文化主題餐廳,還有以魯迅先生筆下人物“孔乙己”為IP創立的紹興菜館“孔乙己酒樓”等。
如此說來,“餐飲+文化”的興起是否只是一種新奇體驗?
當餐飲運營融入文化元素,“文化餐飲”的概念出現了。廣州本地食評家勞毅波說,本地餐飲通過將傳統文化重新梳理后與產品特性相融合,為消費者提供沉浸式新型用餐體驗,令消費者在美食品鑒中提升文化視野,這是“食在廣州”在文化IP上的延伸和嘗試,有助于打造有文化基礎的地方美食名片,進而反哺城市文化建設。
“絕大多數的‘餐飲+文化’背后是不同業態或者品牌間的跨界聯名,更深層來說是流量邏輯。”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鋼提出他的看法。他以白天鵝賓館與故宮跨界合作為例,“二者的消費客群屬性與價值定位匹配,品牌與流量對等,這是雙方攜手的基礎條件。白天鵝賓館追尋中國傳統文化,故宮需要來自華南消費者更多的文化認同,以促進文旅產業發展。一南一北兩大IP強強聯手形成雙向推動,達成流量互換與效能疊加。”
紅餐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樊寧則有不同見解。他認為,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要達到統一難度極高。文化體驗是一種偏厚重的后調,很難靠一次性的淺層體驗頓悟,這和美食體驗強調的“當下”有點不兼容。
也有專家認為,文化主題餐承擔的是“敲門磚”使命,用以調動食客對文化的認知興趣。如果希望爭取年輕群體的認同,那么不妨將“包袱感”卸下,考慮將文化“有趣化”或“時尚化”,通過年輕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表達,借此與年輕群體產生共鳴,提升餐飲品牌及其所要傳達的文化在年輕人中的口碑。
“餐飲是個強有力的抓手,能聚合各行各業,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有那么多‘餐飲+’形態出現。”程鋼分析,打造文化餐飲模式能吸引更多消費者,再通過文化元素產生更多新價值,用文化來提升餐飲的升值空間,也會是未來整個餐飲行業的大課題。
記者觀察:文化主題菜頗受商務人士歡迎
目前出自廣州知名餐飲企業的文化主題菜人均在600元到2000元之間,通常以宴席形式出現,營造沉浸式體驗,從環境布置、器皿、服務員服裝、菜肴主題全配套圍繞文化主題打造。中國大酒店餐飲總監張艷玉說,像“消失的名菜”主題宴里,加上小吃就有足足20道菜肴。“金銀膶”要切到精小尺寸,鱸魚塊要一片片起肉再炸,才有香脆口感;響螺片每一片長度與粗度需一致,十分講究。
記者調查獲悉,這類文化主題菜頗受商務人士歡迎,也是商業品牌在進行文化輸出傳播時的選擇之一。莫先生從事酒水行業,在體驗過“故宮宴”后,他考慮將公司旗下的酒結合宴深度打造定制式的“故宮宴”。“餐配酒不是西方獨有飲食習慣,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釀酒技藝和烹飪技藝都強調‘匠心’,從呈現方式和文化表達上都有‘共同語言’,如果能結合起來向我們的經銷商和VIP客戶展現,那應該印象深刻,能加強他們對我們的酒的理解。”此前,白酒品牌水井坊在北京太廟設宴正是示范。
另一位從事文化工作的趙女士稱,有外地客戶來穗需做接待時,他們會選擇這一類文化主題餐,尤其是體現廣州本土文化的。“這是最直觀的,一方面可以品味廣州美食,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廣州文化,兩全其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酒桌文化”挨批沖擊白酒板塊
- 下一篇:夏季外賣熱銷 口味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