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餐”轉型“控卡餐”
2021/7/2 12:31:03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陳斯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輕食代餐市場規(guī)模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輕食代餐市場規(guī)模會達到1200億元。打開外賣軟件,“輕食”已經被列成單獨的類目;與此同時,控制攝入總熱量的新型“代餐”在健身軟件上不斷刷屏。在這個“藏不住肉”的季節(jié),人們又將減肥的希望寄托在“輕食”“代餐”上。
計算熱量吃飯
“輕食”成健康餐新方式
牛油果煎雞胸沙拉,熱量388大卡;藜麥素食沙拉,熱量422大卡……在輕食餐廳的菜單上,標注出熱量已經成為商家“共識”,以此幫助減肥人士參考作出選擇。輕食餐廳以沙拉為主,即無論是葷素,均采用水煮、蒸烤、涼拌等無油的方式烹飪,具備低脂肪、低熱量、低糖分且高纖維、高飽腹感的特征。
疫情以來,隨著全民健身浪潮興起和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關注,輕食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成功在餐飲市場開辟出一條細分賽道。中國營養(yǎng)學會發(fā)布的《2020年中國人群輕食消費行為白皮書》顯示,大多數青年人消費過輕食且對輕食有著正確的認識和正向的行為,他們大多出于減肥及其他健康目的消費輕食。
調查人群中94.9%的人至少每周消費一次輕食,有55.7%的人一周消費2至4次,職業(yè)為企業(yè)普通職員和學生、具有本科學歷在輕食消費人群中占比最多。在消費過輕食的人中,選擇自己制作輕食的人群占63.9%、在晚餐消費輕食的人群占69%、在發(fā)現自己體重明顯上升后消費輕食的人群占63.2%。
“輕食”不可走極端
沙拉并非人人適合
專家指出,輕食之所以健康,一是因為烹飪簡單,食材的加工步驟少,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食材中的纖維素,增強飽腹感。二是輕食遵循“少油、少糖、少鹽”的理念。這些都是傳統(tǒng)烹飪中難以做到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了較為極端“輕食”的方式來減肥,可能導致多種不良后果。例如嚴控碳水可能導致脫發(fā),盲目節(jié)食可能導致女性生理期不規(guī)律,同時,還有營養(yǎng)失衡等長期影響身體健康的不良后果。此外,沙拉等輕食大多是涼的,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等患者,不適宜食用輕食。
“控卡餐”滿足飽腹感
傳統(tǒng)餐企也“下場”
為了幫助人們正確吃“減脂餐”,如今的“代餐”新品開始轉型為“控卡餐”。與傳統(tǒng)代餐做成粉狀、飲品不同,它們看起來還是正常一日三餐的餐食,肉蛋奶、主食齊全,只是在種類與數量上進行了科學配比,滿足飽腹感的同時,控制攝入的總體熱量,達到減重的目的。
市場上銷售的控卡代餐多按照以天數為周期的套餐售賣,例如五日餐、七日餐等。每個套餐設有多種口味的餐食,例如紅燒牛肉米飯、黑椒雞丁魔芋面、搭配牛奶沖飲的谷物沙拉等,每天一日三餐進行搭配。通過控制每餐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熱量實現減脂目標。
目前,輕食、代餐“玩家”多為新興品牌,但傳統(tǒng)餐飲企業(yè)也開始攻城略地。麥當勞近期在上海和寧波試點推出了全新輕食系列產品,由高纖維全麥面包搭配低溫慢煮雞胸肉、牛排、牛油果制成,號稱總熱量低于400大卡。肯德基即將入駐北京環(huán)球度假區(qū)的概念餐廳KPRO,將以上校的綠色廚房為主題,主打輕食產品,為人們提供根據季節(jié)時令不斷更新的樂園菜單。此外,星巴克、西貝、吉野家均進軍“輕食”市場,推出輕食餐品或輕食品牌。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輕食代餐市場規(guī)模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輕食代餐市場規(guī)模會達到1200億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11.23億人 互聯網普及率達79.7%
- 新供給、新體驗激發(fā)文旅消費新動能 多元業(yè)態(tài)添彩“暑期經濟”
- 政策紅利深度釋放激活文旅市場潛力 “China Travel”持續(xù)升溫解鎖多樣中國
- 托管“小”服務連起民生“大”幸福 各地探索“花樣”暑期托管解決群眾看護難題
- 夏糧穩(wěn)產豐收、農民收入穩(wěn)步增長、產業(yè)提質增效——農業(yè)農村經濟發(fā)展勢頭良好
- 3.33億人次,15.8%!數據勾勒活力圖景 中國成“常來常新”超級目的地
-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上半年發(fā)電量突破1200億千瓦時
- 6.4%,工業(yè)生產增勢良好
- 暑期文旅市場“百花齊放” “夜經濟”引領夏日消費熱潮
- 上萬零件、4小時內,一輛智能新能源汽車!“超級產業(yè)鏈”展現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