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資熱情或掩危機應對不足 中企赴美上市:火爆中的風險積聚
2021/5/8 13:36: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4月24日,共享單車企業哈啰出行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籌集至多1億美元資金。瑞信、摩根士丹利4月24日,共享單車企業哈啰出行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籌集至多1億美元資金。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
4月19日,亞朵酒店集團計劃今年在美國首次公開招股,募資約3億美元。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負責幫助安排相關交易。
4月17日,水滴公司亦向SEC提交IPO申請,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成功后,水滴公司將成為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中國保險科技平臺,亦將成為中國人壽之后,中國第二家登陸紐交所的保險概念股。高盛、摩根士丹利、招商證券、海通國際等多家機構擔任其聯合保薦人。
2021年以來,已有霧芯科技、容聯云、亙喜生物、天演藥業等12家中概股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通過在美IPO已經籌集了66億美元,是2020年同期的8倍,也創下歷年同期紀錄高位。今年一季度,共有20家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較去年同期的6家增長了233%。這一趨勢在今年剩余時間內還將繼續,預計2021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規模可能會超過2020年。去年,中國企業通過IPO在美籌集了150億美元的資金,僅次于2014年的數據。
由于中國在向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快速轉型過程中,涌現諸多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公司。這些公司在創業階段就已引入多輪中外尤其是美國各種風險資金,赴美套現對這些國際資金而言是相對熟悉的路徑;其次,美國在疫情期間大規模放寬貨幣,股市屢創歷史新高,市場資金充沛,對中資企業而言赴美融資能獲得更好的溢價;再有,部分公司因股東架構問題,比如有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內地上市不方便;此外,赴美上市也是部分公司股東的意愿,如股東看好美國成熟穩定的資本市場,赴美上市可以令中資公司提高公司的信譽和公司估值,以及方便后期減持獲得在境外的貨幣;最后,中資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選擇門檻較低的美國資本市場,幾乎是唯一的募資渠道。
雖然今年中美經貿形勢依然緊張,而且就在3月,美方利用《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摘牌多家不接受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檢查審計底稿的外國上市企業,其中多為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導致赴美上市難度提高,但依然擋不住部分中企在美融資的熱情。由于擔心美國進一步打壓,促使更多中國企業加速赴美上市套現的心理預期抬升。
不過,從美國有關方面動向來看,今后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障礙還在增高。4月21日,美國參議院一委員會以高票數表決通過"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并遞交參議院審議。這是美國第一份跨黨派共同制定的對華戰略方針的重大法案,其提出將動員多種外交、經濟和戰略工具抗衡中國,被認為是美國兩黨在對華政策上一致走向加強對抗的里程碑式法案。與此同時,部分參眾兩院議員還另外提出了一項"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FrontierAct)。該法案如最終落實為法律后,將會加劇中美競爭,也給中企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帶來不可避免的風險。
知名經濟學者宋清輝認為,"隨著美國對中概股監管的趨嚴,以及今后在美中概股還要受到《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問責,這對于準備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來說,更需做好危機應對準備。"(記者路虹)
轉自:國際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