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石化:新中國煉油化工從這里走來
2021/4/2 11:13:15 來源:工人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塔聳藍天舒畫卷,管撐浩宇夢魂牽!痹邳S河上游的“臂彎”里,懷抱著這樣一顆璀璨明珠——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從1958年建成投產以來,從煉“爭氣油”、產“第一膠”到一次“塔聳藍天舒畫卷,管撐浩宇夢魂牽。”在黃河上游的“臂彎”里,懷抱著這樣一顆璀璨明珠——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從1958年建成投產以來,從煉“爭氣油”、產“第一膠”到一次次填補中國石油化工空白,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再到改革開放時期脫胎換骨、轉型發展、改革重組,成為國內一流綜合性煉化生產企業,蘭州石化公司的發展不僅代表著中國石油化工工業的歷程,也是中國現代工業的縮影。
63年來,一代又一代“蘭州石化人”累計生產橡膠、催化劑等各類化工產品超億噸,原油加工能力1050萬噸/年,實現了新中國石油化工領域77個第一。蘭州石化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李汝新說,“邁向‘十四五’,蘭州石化錨定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示范企業的戰略目標,將不斷提高生存力、發展力、競爭力、持續力,確保企業始終充滿朝氣,為建設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示范企業開好局、起好步。”
荒山灘涂上崛起的石化城
走進蘭州石化,就如同翻開了我國石油化工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發展國民經濟迫切需要煉油化工產品。1951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的習仲勛同志在向中央提交的《關于西北石油勘測研究結果和開采意見的報告》中,詳細敘述了開發西北石油和在蘭州建設煉油廠的設想。
1954年春天,中央正式批準煉油廠建設在蘭州西固瞿家營;氮肥廠、合成橡膠廠建設在西固鐘家河。從此,蘭州煉油廠、蘭州氮肥廠、蘭州合成橡膠廠作為蘭州石化的前身,進入了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工程項目。
95歲的原蘭化公司老領導、離休老干部趙文秀記得剛到蘭州時的情景:“那時,這里是一片荒山灘涂,大家人拉肩扛,24小時奮戰,不停歇地建廠。”
1958年9月,蘭州煉油廠(后為蘭州煉油化工總廠)建成投產,這是新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煉油廠。蘭煉人攻堅克難,煉“爭氣油”、煉“愛國油”。88歲高齡的原蘭煉老領導、離休老干部胡玉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舊激動:“按下啟動鍵后,馬達轉動起來,原油進入了管道,我們歡呼雀躍!”
1957年9月,蘭州肥料廠(1956年2月,原重工業部批復文件中定名蘭州氮肥廠為蘭州肥料廠)與蘭州合成橡膠廠合并為蘭州化工廠(后為蘭州化學工業公司)。 1958年11月,蘭化建成投產。1960年5月20日,蘭化生產出我國第一批丁苯橡膠,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合成橡膠的歷史,被譽為國產“第一膠”。從此,西北大地上誕生了現代化煉油、橡膠和化肥工業企業,為新中國石油化工工業書寫了“精彩一筆”。
1960年,蘭煉首次生產出95號航空汽油。1961年,首次生產出1號航空煤油。1962年,首次生產出20號航空潤滑油。1963年,蘭煉研發干法尿素脫蠟技術,被譽為石油煉制技術的“五朵金花”之一。
哪里有石化,哪里就有蘭州石化人
在蘭州石化的盧朝鵬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國勞模盧朝鵬正在仿真室里忙碌。在不久前,這個工作室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第三批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1992年從蘭煉技校畢業后,盧朝鵬當上了一名煉油操作工。從那時起,裝置里大大小小的設備,他一臺一臺地學,成百上千的管線,他一根一根地摸,在工作最初的4年里,就記下了50本學習工作筆記。之后多年,他一直奮戰在技術含量高、工藝復雜的重油催化聯合生產裝置上,他帶領的班組曾榮獲“中央企業紅旗班組”稱號,10多人成為技師、高級技師、技能專家,20多人成為技術管理骨干。
2016年6月,盧朝鵬當選為甘肅省總工會副主席,這也是甘肅省歷史上第一位來自生產一線的兼職副主席。此后,不論是調研走訪,還是交流學習,他總是穿著中國石油工服。幾年來,他從技術工人最關心、最實際的問題入手,提出了有關技術工人成長、技術創新扶持、安全環保措施落實等建議和意見。他說,“我是來自基層的一粒種子,我是一名聯系職工群眾的服務者。當我的意見被采納、被實施,我內心感到充實和幸福,因為我是蘭州石化人。”
“哪里有煉廠、哪里就有蘭煉人,哪里有化工、哪里就有蘭化人。”這句話也是石油化工人才搖籃的真實寫照。20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廣東茂名開發頁巖油。為了支援茂名,從蘭州煉油廠和蘭州化工廠抽調了60名技術干部和技工。由此開始,凡國內新建煉油廠、化工廠,蘭煉、蘭化必派干部、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支援。1958年至1985年是“兩蘭”向外輸送人才的高峰期!皟商m”支援國內新建石化企業超500人的有北京東方紅煉油廠、齊魯石化公司、揚子石化公司等。
據不完全統計,蘭州石化共為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各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輸送了2.6萬多名管理干部、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遍布29個省區市。
砥礪前行的石油贊歌
1958年9月18日,新中國第一批汽油、柴油、煤油等6種成品油從剛剛建成投產的蘭州煉油廠汩汩流出。消息傳開,全國人民奔走相告。蘭州石化人在一窮二白的戈壁灘涂上,硬是用人拉肩扛的鋼鐵意志干出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壯舉,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石油贊歌,正式拉開了蘭州石化一路砥礪前行的大幕。
蘭州石化走過的60多年崢嶸歲月,時時展現出一往無前的無畏探索,處處彰顯了頑強拼搏的堅韌毅力。歷經時光磨煉,凝結積淀出自強不息的“砂子爐”精神、艱苦奮斗的“扁擔”精神、苦干實干的“鐵梅”精神、興業報國的“三航兩劑”精神、敢為人先的“四出”精神、追求卓越的“三精”精神……
一代代蘭州石化人中也誕生了許多中國工人階級的榜樣,“發明大王”羅學信、“降虎英雄”董松江、“石化工匠”盧朝鵬、“技術大拿”汪艷俠、“乙烯爐王”孫青先等名字都與中國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體現著中國工人自力更生的堅韌、發奮圖強的干勁和不畏艱辛的毅力。
走進今天的蘭州石化,“鐵梅的故事”依然被職工們津津樂道。那是在20世紀70年代,蘭煉運銷處原油車間159卸油臺是出了名的苦、臟、累崗位。這個車間的31名年輕女工主動請纓,自告奮勇地組成了女子卸油班。1974年的一天,棧橋上來了一批罐車,姐妹們迅速開始卸油。突然,一根卸油皮管被崩掉,原油瞬時噴出,周樹蘭、易成美、馮珠珠等見狀,勇敢地沖上去,用身體封堵噴涌的原油,“油龍”終于被降服了,可她們除了潔白的牙齒,全都變成了“黑油人”,大家都稱她們是“黃繼光式”的卸油工。
鐵梅卸油班已經成為歷史的記憶,但鐵梅卸油班的精神薪火相傳,油品儲運廠62泵房女子崗、建設公司天車班、動力廠“五朵金花”等一批女子班(崗)都成為傳承這種精神的生動再現。
蘭州石化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愛忠說,今年是蘭州石化邁向“十四五”新階段,每一名蘭州石化人都將持續鍛造守正創新、舍我其誰的企業風骨,激發精耕細作、開拓創新的企業智慧,匯聚眾志成城、勠力同心的企業力量。相信蘭州石化一定能在新征程交出一份不負于黨、不負于祖國、不負于人民的成績單。
記者 康勁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北京推出清明節紅色主題游線路
- 下一篇:推廣科學種植,高原上長出“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