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屏幕尺寸、分辨率及手機電池/內存容量需求情況分析
2016/10/19 11:04: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無論從市場產品分布還是用戶真實需求來看,小屏幕和超大屏并非市場主流,份額也在逐漸縮減,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5.0-5.5英寸手機市場一直在擴張,而吞噬的正是5.6英寸及以上屏幕尺寸的手機份額。1、智能機屏幕尺寸情況分析智能手機的屏無論從市場產品分布還是用戶真實需求來看,小屏幕和超大屏并非市場主流,份額也在逐漸縮減,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5.0-5.5英寸手機市場一直在擴張,而吞噬的正是5.6英寸及以上屏幕尺寸的手機份額。
1、 智能機屏幕尺寸情況分析
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近兩年來一直延續“大屏化”的趨勢,具體表現為5.0英寸屏幕以下的機型占比逐漸減少,而5.1~5.5英寸屏幕的機型占比逐漸增多。而 6英寸以上的尺寸大家出于理智都很少涉足,每半年內僅有不超過五款定位“通話平板”的產品推出,就今年上半年來說也僅有小米Max一款6.44英寸屏幕的 機型。
2015年1月-2016年6月上市機型屏幕尺寸分布
雖 然上半年由iPhone SE引領了一波較小的小屏趨勢,但iPhone SE在國內的滯銷也意味著大屏化的走向已不可避免,從機型屏幕尺寸的占比來看, 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內,5.1~5.5英寸屏幕的機型漸漸取代5.0英寸屏幕以下的機型從而成為主流,而5.6英寸屏幕以上的機型仍屬小眾。
2015H1手機屏幕尺寸的占比
2015H2手機屏幕尺寸的占比
2016H1手機屏幕尺寸的占比
大屏手機價格及盈利能力分析
從 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不同尺寸的手機單價均有大幅度提價,5英寸以上手機機型平均售價已經超過2000元,其中5.6英寸-6英寸這個區間內手機價格從 2015年Q1的平均1671元提升至2016年Q2的2406元,也是依據屏幕尺寸劃分單品最高的價位段。第二季度手機平均價格方面同尺寸價格差距放 緩,其中5.6英寸-6英寸幾乎持平,分別為2599元和2665元。
2015Q1與2016Q1不同尺寸手機 平均價格(單 位:元)
2015Q2與2016Q2不同尺寸平均價格
用 戶關注度方面同樣證明了消費者對屏幕尺寸喜好度的遷移,2016年上半年數據顯示,45%的消費者偏重選擇5.1-5.5英寸手機,5.5英寸及以上的手 機關注度為18%,而此前主流的4.6-5.0英寸手機在當下關注度已經不超過26%,可以看出在目前屏幕并沒有成為產品決定性價格以及市場成熟的狀態 下,用戶整體喜好幾乎已經定型,不會再有別的尺寸打破這種均衡。
2016年上半年用戶對不同尺寸屏幕手機關注度
和不同價位段手機類似,不同屏幕尺寸手機的關注度集中在沿海城市,內陸地區河北、河南、河北也存在較高的關注度,其中廣西對大屏幕手機的興趣要比其他尺寸高。
各個省市對不同屏幕尺寸手機關注度
鉗制因素多 2K屏幕短時間內不會爆發
自 從2014年上半年首款2K屏幕機型vivo Xplay3S上市以來,陸續有不少品牌的旗艦機型開始采用2K分辨率屏幕的配置,但受限于成本及2K分辨 率給處理器帶來的計算壓力急劇增大的問題,這一配置仍然在目前推出的機型當中占據小眾,雖然同比來看都呈上漲趨勢,但也僅僅是以每半年個位數的水平遞增。
顯然,顯示效果相比1080p并不顯著的改變和像素輸出上相比1080p成倍的增長似乎都成功“遏制”了2K屏幕的普及。
2K手機屏幕的普及速度(自2014年首款2K屏幕機型上市)
從 目前已經發布的2K手機數量來看,主要都集中早高端市場,從前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高端手機市場已經出現增量,但采用2K屏幕的手機卻已經走過巔峰,在 2016年上半年出現下坡路。究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性能、用戶感受不足等因素外,目前尚沒有太大突破的電池續航也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目前刺激2K屏 幕爆發的機關——VR尚不成熟,雖然目前2K屏幕手機廠商均打著VR的旗號突出賣點,但手機VR注定是一個孤獨產品形態,很可能在VR行業成熟之后手機 VR已淪為雞肋,目前搭載2K屏的品牌均緣于占坑心理。
整體來看,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這兩個曾經 主導手機市場快速更新迭代的兩個因素已經趨于穩定,尺寸方面在iPhone完成對4.7和5.5英寸兩個產品的定型并大獲成功之后,市場很長時間無法開拓 新的尺寸形態,證明了這條路已經鋪設完畢。分辨率方面可以說市場主動幫消費者完成了選擇,1080P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主流,2K有沒有必要廠商、行業和消 費者都在觀望,但短時間不會爆發是事實。
2、電池/內存容量需求情況分析
廠 商不斷放出“2GB內存非智能手機”言論以及目前Android在國內普遍卡頓的狀況讓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快速完成了手機內存“大躍進”,更是直接摧垮百元 級市場。而鉗制用戶使用時間的電池容量并未跟上摩爾定律,粗暴上大容量電池是目前主導延長續航時間的主流做法。
4G是主流 6GB內存手機方興未艾
就像早年的Wintel組合,Android系統每年的增量更新也給Android陣營的智能機帶來不小“吃硬件”的壓力,除了需要靠處理器性能提升來緩解,提升內存容量來規避“內存帶寬瓶頸”也是絕大多數廠商同時會采用的方案。
因 此從2015年1月至今,一個重要趨勢是2GB內存容量以下的機型數量顯著減少,占比從去年上半年的76%縮減至今年上半年的40%,而3GB、4GB容 量的機型顯著增加,今年上半年還首次出現了搭載6GB內存的機型,下半年6GB內存風頭不減,大有當年4GB流行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不少6GB機型存在 國內“特供”現象,消費觀畸形以及混亂的軟件市場成“罪魁禍首”。
2015年1月-2016年6月上市手機機型內存容量2GB及以下、3GB、4GB、4GB以上機型數量
2015H1上市手機機型內存容量占比
2015H2上市手機機型內存容量占比
2016H1上市手機機型內存容量占比
按價位來看,各價位段內的機型所搭載的內存容量從2015年至今也基本都呈增長趨勢,符合行業發展規律。
其中千元機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來看變化不大,機型平均內存容量1.5GB左右,可以看做是受定位和售價影響,當然也有諸如魅藍note 3高配版這樣的少數幾款產品采用3GB內存的配置。而1000元~4000元三檔主流價位的機型內存容量平均數都有緩步提升。
2015年1月-2016年6月上市手機各價位段機型內存量分布
手機內存增大并沒有價格上對產品產生過多影響,反映在機型數量上我們可以看出2GB內存手機上市數量減半,并直接導致2GB以下手機市場大幅縮水,消費者對 大內存觀念已經普及。從目前來看大內存趨勢并沒有放緩,新機切入至少要從3GB起步,4GB內存手機增量最為明顯。
3000mAh電池是起步 4000mAh容量增長最快
續 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電池技術無顯著提升的如今,大多數廠商都只能依靠提升電池容量來提升整機續航水平,因此就2015年1月至今的情況來 看,“3000mAh容量以下”像上面提到的“2GB內存及以下”的配置一樣被廣泛拋棄,機型急劇減少,特別是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但整體來看以 3000mAh容量為分界,目前大于3000mAh容量與小于3000mAh容量的機型占比基本持平。
2015年1月-2016年6月上市手機機型電池容量分布
2015H1上市手機機型電池容量占比
2015H2手機機型電池容量占比
2016H1手機機型電池容量占比
目前手機市場5000mAh甚至6000mAh手機電池屢見不鮮,主打超級續航的手機在降低硬件功耗、優化電池續航方面的所作所為已經提升至宣傳層面。那么廠商會在更喜歡在那各價位段使用大容量電池呢?我們從售價和容量兩個維度來看。
首先2016年Q2千元機出現電池容量大幅提升,與廠商大面積推長續航手機相吻合。
2015年Q1與2016年Q1各價位段手機平均容量
從 2015下半年開始市場開始出現一些超大電池容量手機并帶來一股潮流,所以2016年Q1來看,手機電池容量均出現不同幅度提升,不過幅度并不是很大,也 符合電池技術目前的緩慢發展趨勢。從各價位段手機的電池容量均值來看,1000-2000元手機電池出現大電池的概率較大,廠商更愿意嘗試在這一價位段推 大電池容量;2000-3000元價位段對于國產屬于旗艦價位段,照顧大眾心理的超薄設計讓廠商不敢在這一價位段輕舉妄動。
2015年Q2與2016年Q2各價位手機電池平均容量
Q2季度1000-2000元、2000-3000元電池容量變化不大,在這一段時間集中發布的千元機均將大電池作為賣點,所以我們看到1000元以下手機電池平均容量從上一年的2236mAh大幅度提升至2937mAh。
廠 商極速推出大容量電池一方面是用戶續航需求與手機續航矛盾激發至最高點,而快充技術并不能有效提升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是廠商面對化學領域束手無策的表 現,在重度手機用戶膨脹的當下,電池能量密度已經出現瓶頸。幫助上游電池廠商開發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電池或許是徹底緩解矛盾的唯一法則,畢竟大電池也帶來 大體積從另一個維度來看也是瓶頸。不過依照現有的發展水準,3000mAh是手機入場的基礎容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