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長期規劃出臺,我國氫能發展再添“指示牌”
2022/4/12 11:13:15 來源:科技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的三大戰略定位: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的三大戰略定位: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最近,氫能產業發展再次走到聚光燈下。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該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在業界熱切期待和國內外高度關注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出臺的靴子終于落地,這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長、研究員景春梅說。
氫能的三大戰略定位明確
氫能與電能類似,是常見的二次能源,需要通過一次能源轉化獲得;不同之處在于,氫能的能量密度高、儲存方式簡單,是大規模、長周期儲能的理想選擇,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消納提供了解決方案。
“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載體就是電和氫,在動力、儲能方面兩者具有互補性,作為無碳工業原料,氫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如此概括氫的角色。
“氫能被國際社會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氫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持續得到各國青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將發展氫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搶占產業發展先機和制高點。”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上明說。
我國出臺的《規劃》也明確了氫能的三大戰略定位,即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可再生能源制氫是必然選擇
“解決氫從哪里來的問題是氫能產業發展的基礎,不新增碳排放是發展氫能產業的前提。” 在《規劃》公布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
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從氫的來源看,我國工業副產氫工藝成熟、成本較低,近期仍將是主要氫源;但從長遠發展看,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潛力更大,更加清潔可持續,隨著成本下降,將成為重要氫源。
歐陽明高分析,如果基于化石能源制氫,存在能量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高等問題。雖然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生產—儲運—利用全鏈條上也存在能源轉化效率問題,但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不斷擴大,效率問題可轉化為成本問題。
“在國務院批復建設的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我們的團隊嘗試開展從可再生能源制氫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工程驗證,當可再生能源電力價格低于0.15元/千瓦時的時候,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經濟性就能得以保障。”在歐陽明高看來,可再生能源制氫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在全球氫能產業競爭中抓住機遇
最新出臺的《規劃》將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聚焦氫能制備、儲存、輸運、應用全鏈條,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裝備自主可控能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入融合發展。
“氫能技術鏈條長、難點多,現有技術的經濟性還不能完全滿足實用需求,亟須從氫能制備、儲運、加注,以及燃料電池、氫儲能系統等主要環節創新突破,重點攻關關鍵技術。”歐陽明高說。
歐陽明高認為,同時也要面向氫能科技前沿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例如,電解水制氫催化劑和陰離子膜、光電催化制氫、基于超導強磁場高效磁制冷的氫液化循環以及中壓深冷氣態儲氫等新一代氫能科技。
相比于電化學動力電池,我國氫燃料電池在技術儲備、產業基礎、人才隊伍等方面較為薄弱,與國際先進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歐陽明高建議,盡快建立氫能創新平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打造自立自強的科技體系。
“在全球氫能產業競爭中,我們要抓住機遇,努力實現氫能科技革命性突破,推進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全面成熟,促進氫能在交通、工業等重點應用領域大規模市場滲透,搶占國際前沿陣地。”歐陽明高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呈高速增長態勢
- 下一篇:探索市場化道路 讓“共享”成就儲能產業的明天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大暑將至餐桌煥新味,魯花高油酸花生油助攻夏日清爽美食
- 2025年廣東省縣域普通高中“托舉行動”開班
- 夜市、夜游、“夜戲水”……繽紛“夜經濟”激發夏日文旅新活力
- 研學游、親子游,創新高!透過數據看各大口岸迎來出入境客流高峰
- 四款萌系車型齊亮相,愛瑪×黃油小熊發布會解鎖“可愛”的N種可能
- 六大領域+三類群體+3000萬人次 我國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行動
- 文化游、自駕游、出入境游……新場景新業態“解鎖”暑期文旅消費新體驗
- 國家能源局:7月16日全國電力負荷再創歷史新高 首次突破15億千瓦
- 乘風破浪 春華秋實——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振全球增長信心
- 7.08億立方米!我國最大“地下氣倉”加倉“蓄能” 織密國家能源安全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