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經濟發展韌性
2022/2/20 13:36: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包括供給端的產業鏈供應鏈升級以及需求端的擴容提質。這需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鞏固經濟恢復成效,持續增強發展韌性。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有效實施宏觀政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體來看,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發揮對優化經濟結構的撬動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強化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堅持高水平開放,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系齊全、市場規模巨大的優勢;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積極發展新能源等。
年初以來,經濟持續穩步恢復,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經濟恢復領先全球。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7月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2.7%、42.3%、41.3%、10.3%。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1-7月累計同比增長17.3%,較1-6月加快1.1個百分點。在海外疫情反復和全球供應鏈受阻的背景下,出口持續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恢復基礎仍須進一步穩固。供給端來看,工業生產增速已基本回到正常水平,但服務業修復緩慢,二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5.1%,低于2019年同期的7.2%。需求端來看,出口超預期強勁,對上半年經濟形成有力支撐,但居民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恢復較弱,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下降,制造業投資也維持較低增速。
7月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回落,有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和國內汛情、疫情因素擾動的影響,但也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不足有關。消費和投資需求仍有待進一步修復。與此同時,政府不再將房地產和基建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未來將保持平穩增長。隨著海外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生產有序恢復、消費從實物轉向服務,中國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也將減弱。
展望未來,要警惕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房地產投資和外需回落壓力的共振效應,要未雨綢繆做好穩增長和保就業工作,加快專項債發行以促進基建投資低位回升,維持貨幣政策相對寬松以支持困難的中小企業。
長期來看,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新動能與新增長點,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發展。一是推動財政、社保和土地聯動改革,完善城鄉土地流轉機制,激活農村土地市場,發展都市圈城市群。二是從財政稅收、社保、醫療、教育、住房、就業制度等方面降低生育成本,建立起國家、社會和家庭共同承擔生育成本的制度體系。三是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其資源配置尤其是促進科技創新的作用。四是進一步放開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行業的競爭性業務的市場準入。五是進一步放開養老、醫療等現代服務業的市場準入。六是提高原創科技實力,搶占全球產業鏈的高附加值環節。七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羅志恒 馬家進)
轉自: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大暑將至餐桌煥新味,魯花高油酸花生油助攻夏日清爽美食
- 2025年廣東省縣域普通高中“托舉行動”開班
- 夜市、夜游、“夜戲水”……繽紛“夜經濟”激發夏日文旅新活力
- 研學游、親子游,創新高!透過數據看各大口岸迎來出入境客流高峰
- 四款萌系車型齊亮相,愛瑪×黃油小熊發布會解鎖“可愛”的N種可能
- 六大領域+三類群體+3000萬人次 我國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行動
- 文化游、自駕游、出入境游……新場景新業態“解鎖”暑期文旅消費新體驗
- 國家能源局:7月16日全國電力負荷再創歷史新高 首次突破15億千瓦
- 乘風破浪 春華秋實——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振全球增長信心
- 7.08億立方米!我國最大“地下氣倉”加倉“蓄能” 織密國家能源安全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