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和林: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出臺 高質量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
2022/1/26 13:15:16 來源:新浪專欄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兑巹潯诽岢鲂聲r期金融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明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這近日,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規劃》提出新時期金融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明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
這一規劃無疑給未來三年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指明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方向。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金融業在未來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賦能作用,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將激活金融業發展新動能。一方面,在數字化賦能下傳統金融行業能夠優化現有業務,實現提質增效。另一方面,通過金融、智能算法、數據的融合,金融業將數字化貫穿金融服務全流程,實現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場景創新,拓寬金融業行業邊界,讓金融服務內容更加多元,挖掘用戶更多潛在需求,提升用戶黏性和服務體驗。
《規劃》的八個重點任務中,特別提到了要建設“綠色高可用數據中心”,夯實金融創新發展的“數字底座”。當前,數據中心已經成為金融科技的基礎涉水,而隨之而來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一是數據中心供應不足,其二是數據中心能耗問題。為此,一方面要強調夯實底座,加大數據中心建設,提高數據中心易用性和覆蓋率;另一方面應利用綠色計算為數據中心降低能耗,以節能、環保為標準,建立健全綠色數據中心能源資源監管體系,這也高度契合我國現在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要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在保障安全和隱私前提下推動數據有序共享與綜合應用,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規劃強調了數據要素流通的重要性,抓住了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
數據要素在金融科技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經濟社會價值,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和科技驅動型行業,在數據共享和征信體系建設中還需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尋求金融征信和數據安全之間的平衡,關鍵在于將征信體系從金融機構中分離出來,讓征信機構成為獨立于金融業的第三方機構,使之更加專注于數據和信息分析,并且嚴格遵照合規合法的方式使用用戶信息。
第二,通過開放銀行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例如參與開放銀行生態圈的市場主題眾多,其中銀行負責提供數據接口,監管機構搭建信息交互平臺,征信機構需在嚴格維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使用銀行數據展開專業的征信服務。
在數字技術蓬勃興起的時代,金融科技嚴監管成為重中之重!兑巹潯诽岢龅陌藗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涉及金融科技嚴監管的就包括“健全金融科技治理體系”“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兩項,金融科技監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金融核心是風控,風控的未來是智能風控,而智能風控依賴于用戶信息和數據。因此,金融機構應用用戶信息和采集數據的需求存在一定合理性。當前,需平衡數據需求與使用合法性之間的關系,既要滿足金融機構的數據需求,加強數據要求的流通,也要在規則上杜絕金融機構違規使用用戶信息和數據的行為。例如,監管科技創新可以通過“監管沙盒”的模式來對金融創新進行監管試點,積累監管經驗。與此同時,監管科技可以接入到被監管方數據系統當中,采取實時異常點監測的方法來開展監管,對安全風險漏洞進行及時的處置。另外,還需進一步加大對金融監管科技的研發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創新能力,以數字化賦能構建智能風控體系,多維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隨著數字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未來的金融監管將遵循“穿透式”理念、“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朝著更加精準、深入的方向發展。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要實現這一跨越式提升,需在法律、市場、技術等方面繼續下足功夫:
在法律層面,在政策上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尤其是對于金融機構使用用戶數據和信息開展風控,需要理順數據權益,建立隱私保護聯防聯控機制,明確金融和科技在數據應用下的風險邊界,要給予用戶知情權和同意權。
在市場層面,要突破傳統場景,推動嵌入式金融和場景金融的發展,以應用為準繩,并以場景應用為基礎,以金融科技拓展金融業邊界;推動數據要素交易市場規范標準化發展,需要完善數據要素流通體系,推動開放銀行,將數據提供給金融科技企業,以推動金融科技,尤其是智慧金融的發展。
在技術層面,可以借助區塊鏈等技術,確保數據的專事專用、可用不可見,高效安全發揮數據生產要素價值,做好權屬分離,在保障數據所有權及的基礎上實現數據有序流轉和應用;筑牢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風險防火墻,規范金融科技安全化管理,防范技術風險向金融風險傳遞。
在數字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金融業要想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需把握好金融科技這一工具,重塑數字化時代下的底層邏輯,將數字化創新與業務充分融合,推動金融業務的經營模式、管理方式的變革和優化,提升金融核心競爭力。同時實現跨行業滲透交互,發揮各自在技術、渠道、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構建開放共贏的金融新生態圈才是大勢所趨。(作者系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本文作者介紹: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大暑將至餐桌煥新味,魯花高油酸花生油助攻夏日清爽美食
- 2025年廣東省縣域普通高中“托舉行動”開班
- 研學游、親子游,創新高!透過數據看各大口岸迎來出入境客流高峰
- 夜市、夜游、“夜戲水”……繽紛“夜經濟”激發夏日文旅新活力
- 四款萌系車型齊亮相,愛瑪×黃油小熊發布會解鎖“可愛”的N種可能
- 六大領域+三類群體+3000萬人次 我國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行動
- 文化游、自駕游、出入境游……新場景新業態“解鎖”暑期文旅消費新體驗
- 國家能源局:7月16日全國電力負荷再創歷史新高 首次突破15億千瓦
- 7.08億立方米!我國最大“地下氣倉”加倉“蓄能” 織密國家能源安全防護網
- 乘風破浪 春華秋實——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振全球增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