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發布 38個GDP破千億元
2021/10/23 10:12: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環境正面臨深刻復雜變化。”賽迪顧問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工業報這樣描述。 的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環境正面臨深刻復雜變化。”賽迪顧問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工業報這樣描述。
的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 “十四五”時期的主旋律。在深刻復雜變化的環境下,如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縣域亟待破解的難題。
日前,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 《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 (以下簡稱“研究”)正式發布。
百強縣作為縣域經濟的排頭兵,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領航員”、縣域社會治理水平提升的 “探路者”、縣域營商環境優化的“試驗田”、區域協同發展的 “加速器”。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深耕縣域研究領域十余年,自2016年起連續發布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成果,力求借力縣域經濟百強標桿,引導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六大新發展特點
研究發現,2016~2019年,我國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很大變化。從區域格局看,我國縣域經濟分布失衡問題持續存在,東部地區縣域恒強,在經濟體量、財政實力、質量效益等維度領先其他區域縣域;中西部地區縣域逐步崛起;東北地區縣域整體實力較弱。
據了解,2021年賽迪百強縣區域分布不均,東部優勢明顯。中國縣域經濟的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百強縣東部地區占65席,中部地區占22席、西部地區占10席,東北地區占3席。與2020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2席,西部地區增加2席,中部及東北地區保持不變。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獨占一半,并包攬前3位。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5席、18席和13席。
百強縣近三年來區域分布格局變化較小。東部地區入榜縣域數量達到65個,仍以絕對優勢搶占鰲頭,但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中部地區縣域上榜數量維持22個,但總體看年均有所增長,上漲勢頭較強;東北地區趨于平穩,上榜百強縣的縣域數量保持3個;西部地區波動中保持增長,2021年新增2個。
百強縣規模實力突出, “千億縣”達到38個。2020年,百強縣中GDP突破千億級別的縣域達到38個,較上年增加5個。 “千億縣”中,江蘇省共斬獲16個席位,占比42.1%,浙江省跟隨其后,獲得9個席位,福建省4個席位,其余省數量均不超過3個。
百強縣發展水平較高,可與 “粵蘇浙魯”并肩。與部分經濟大省相比,2020年,百強縣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略低于廣東省和江蘇省,高于浙江省和山東省,彰顯出百強縣強勁的經濟實力與較高的發展水平;而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僅高于山東省,遠低于廣東省,略低于江蘇省和浙江省,另一方面,百強縣進出口總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低于廣東省和江蘇省,高于浙江省和山東省,彰顯出百強縣強勁的外貿能力和居民消費能力。
百強縣投資拉動增長顯著,工業支撐經濟發展。2020年,百強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速平均水平為3.9%,高于全國水平2.7%。與經濟強省比,百強縣高于江蘇省、山東省,但低于廣東省和浙江省。但不可忽視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對于整體縣域來說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重要的力量。2020年,百強縣第二產業增加值及第二產業占比都超過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百強縣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廣東省,略低于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
百強縣富民與強縣并舉,城鄉走向共同富裕。2020年,百強縣人均GDP達到11.2萬元,百強縣人均GDP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2020年,百強縣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分別高出25.8%、13.9%、60.3%,充分體現了百強縣對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與成效。2020年,百強縣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鎮居民比重遠高于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表明百強縣城鄉人均收入相對均衡。
新趨勢特征鮮明
研究顯示, “十四五”時期,我國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六大特征趨勢:一是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從國際大循環 “供給泵”向雙循環末端“壓艙石”加速轉變;二是縣域經濟發展主體從產業配套的承載地向工業經濟的主陣地加速轉變;三是縣域經濟發展空間從城鄉二元發展模式向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加速轉變;四是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從孤立封閉發展向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加速轉變;五是縣域經濟發展任務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向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加速轉變;六是縣域經濟發展方式從資源環境粗放消耗向可持續的綠色縣域加速轉變。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發展四大維度構建了包含24個三級指標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對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解析。
研究認為,面對 “十四五”時期的新形勢新機遇,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深入構建兩大體系、樹立三大新縣域觀、激活四大動力、搭建五個平臺。
其中構建兩大體系就包括,構建先進制造產業體系,承接中心城制造轉移,培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構建新型城鄉功能體系,加快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建設一批重大城市功能平臺,提升縣城綜合服務承載能力。(經曉萃)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歐班列保障產業鏈穩定
- 下一篇:“十三五”時期我國天然氣管道總里程達11萬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