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種如“雨后春筍” “不打工人”正在崛起
2021/6/24 10:12:03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信通院日前發布了基于微信平臺的《數字化就業新職業新崗位報告》,報告顯示,以微信為代表的數字生態在培育、帶動和促進數字化就業方面正積極發揮作用。其中,2020年微信生態蘊中國信通院日前發布了基于微信平臺的《數字化就業新職業新崗位報告》,報告顯示,以微信為代表的數字生態在培育、帶動和促進數字化就業方面正積極發揮作用。其中,2020年微信生態蘊含的就業機會達到3684萬個,同比增長24.4%。微信小程序、企業微信、微信支付等,正成為孕育“新職業新工種新崗位”的搖籃:小程序的開發、產品、運營等工作機會超過780萬個,同比增長45.6%。去年初新上線的微信視頻號也在視頻拍攝、直播帶貨等方面產生了逾百萬個就業機會。
新職業不斷涌現
今年3月,人社部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正式發布了“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智能硬件裝調員”等18個新職業信息。新職業在微信生態里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微信生態衍生的就業機會達到3684萬個,同比增長24.4%。
隨著海外代購、網絡主播、視頻號博主等新職業興起,相關培訓機構、MCN機構等衍生服務業也快速興起。比如,“不打工人”在這屆年輕人中越來越多。有排隊購買網紅食品的“萬能人”,有幫室內設計師、門店尋找新型材料和物美價廉的軟裝家具的“尋材人”,他們熟練地利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視頻號等多種工具,建立起自己的流量。
據調研測算,2020年微信小程序、企業微信、微信支付等服務商共帶動了290萬就業機會。
傳統崗位開始“變身”
數字化的蓬勃發展,也驅動著傳統行業的融合創新,這種變化在第三產業的占比上升趨勢尤為明顯。
越來越多的實體零售店開展線上引流客戶,微信群“碼上”生意越來越火。網店開設促使眾多實體店鋪設置了線上運營專員,傳統營銷崗位轉變為注重客戶畫像、線上推廣、數據分析的數字化營銷崗位,微信支付等自助支付工具解放了傳統收銀崗位的勞動力。
2020年疫情期間,品牌實體門店無法營業,門店導購通過微信、企業微信等社交網絡繼續賣貨,借助數字化技術和工具,各行業通過線下轉線上維持運轉,提高了就業抗風險能力。
同樣在疫情期間快速推廣開來的遠程辦公,因其安全性較強、成本較低且效率較高,很多企業目前仍在延續使用,并逐漸成為部分企業的常態化辦公形式。
轉自:羊城晚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穩定農民種糧收益不能含糊
- 下一篇:鋼鐵行業控產能再出新規:動設備、須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