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刺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 上海已準備就緒 價格機制會如何?
2021/6/2 13:36:20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5月28日,由國泰君安證券、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聯合舉辦的“綠色金融 。 低碳未來”論壇在上海召開。會上,國泰君安發布了《國泰君安踐行碳達峰與碳中和的行動5月28日,由國泰君安證券、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聯合舉辦的“綠色金融 。 低碳未來”論壇在上海召開。會上,國泰君安發布了《國泰君安踐行碳達峰與碳中和的行動方案》,同時,現場還舉行了國泰君安與國家能源集團、中石油國際等能源公司的合作簽約儀式。這意味著,全國碳市場的交易上線已經加速沖刺,而上海各市場主體正接近準備就緒。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5月26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生態環境部已組織有關單位完成上線交易模擬測試和真實資金測試,正在組織開展上線交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擬于今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上海已做好擔當全國碳交易中心的準備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致辭時說,上海已經將碳金融列入“十四五”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框架建設,近期擬與環保部溝通相關工作。
對于該市場,各界寄予厚望。系統正式上線后,將依托上海成熟的綠色金融和資本市場體系,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金融化探索,進一步增強市場價格發現能力。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黨委書記、所董事長周小全在今天的大會上表示,全國碳市場開市鳴鑼在即,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努力建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現貨市場。
按照生態環境部的安排,全國碳排放交易啟動初期覆蓋電力行業,年配額總量將超過40億噸,在全球20多個排放交易體系中居首位!笆奈濉逼陂g,其他7個重點排放行業(包括鋼鐵、有色、水泥建材、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也將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配額總量將超過50億噸。
二是加快碳金融創新步伐,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碳金融中心。以全國碳交易市場為基礎,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和能力優勢發展碳金融,推進碳金融創新,適時發布全國碳市場價格指數,推進形成多層次碳金融市場;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將上海打造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定價中心。
三是建設氣候投融資服務平臺,打造國際綠色資產配置中心。積極開展氣候投融資體系建設,推動設立氣候投融資基金,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
交易價格機制很重要
根據全國碳市場總體設計,初期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為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8個行業。正式上線時,首批納入電力行業,2225家發電企業將率先開展交易。
全國碳市場交易平臺、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說,全國碳市場運行初期,預計首批參與者還是控排企業,機構投資者和個人都不會參與。未來條件成熟以后,預計機構投資者會被納入市場。全國碳市場掛牌交易漲跌幅限制為10%,大宗交易漲跌幅限制為30%,這一漲跌幅限制將根據市場風險進行調整。
據權威機構預測,全國碳市場一旦啟動,按照配額發放規模計算,我國市場將超過歐盟和美國等區域碳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然而,對于這么大的市場,對于全國數以萬計的企業來說,還是顯得很陌生。正如國泰君安碳金融負責人仝巖說,傳統企業對于新的交易模式,在初期往往是風險厭惡的態度,結合實際來講,國泰君安在過往參與碳交易試點時候就發現,履約期之前的流動性是較差的。
那么,即將上線的全國碳市場價格機制目標怎樣?對此,清華大學中國碳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在發表題為《通過有效碳市場設計促進碳達峰碳中和和目標的實現》的演講時,從他個人角度做了一些探討。
他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明確的強有力的價格信號,巴黎協定溫升目標,到2050年總的投資要到100萬億-200萬億,這需要高排放行業采取積極的行動,這就需要高排放行業給金融機構更加明確的強有力的價格信號。
段茂盛具體指出,價格是市場定的,有效的價格機制就是要告訴市場一個趨勢。
價格信號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排放的目標不斷地收緊。具體來說,全國碳市場非常明確、有效的設計非常重要。需要管控預期,歐美(碳市場)運行了幾十年是不劃算的。從目前的設計來看,還需要在下面一些方面進行努力和完善。
第一,需要出臺條例,保證市場是長期存在的,有穩定存在的法律基礎。
第二,要有穩定的價格信號。目前交易方式有協議轉讓和單向限價。由于碳市場配額是標準化的產品,除了這兩種交易方式之外,還應該建立一些更加符合我國碳市場自身特點的交易方式。
第三,交易產品要豐富。全國碳市場即將推出的是現貨的交易,接下來要推出期貨等衍生品。這需要跟市場結合,如果企業知道未來幾年自身的發電量,同時知道未來的能源消耗量,當然就需要對沖風險的產品。
此外,信息公開也很重要,無論市場對企業進行監管,還是讓投資者獲得更多的信息,信息公開都非常重要。
他指出,從一個比較長期的角度來看,全國碳市場要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相一致,有幾個方面要進行完善:
第一,目前全國碳配額40多億噸,但還是需要納入更多的行業。有色、建材其實本身的技術比較成熟,應該很快納入碳市場進行交易。之前,鋼鐵、化工行業也對政策做了大量的研究,這兩個行業也應該適時納入。
第二,全國市場總量的配置和設置方式是一個相對的總量,沒有絕對的總量,將來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更多的行業將被納入。
第三,碳配額分配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益,要考慮企業的接受程度,(碳配額)基本上都是兩邊分配的,給企業下達信號有償分配非常重要。
第四,碳市場通過交易平臺籌集了資金之后,建議設立轉型基金,有一些行業、有一些群體會受到別的行業、群體的不利影響,轉型基金要幫助這些企業。
此外,比較重要的是,要推進低碳發展,就必須要需要推進低碳、減排技術的研發。
轉自:國際金融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