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后藝術家琚翠薇:讓中國陶瓷與世界對話
2021/5/31 15:30:44 來源:搜狐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5月27日,第十五期“橫琴·菁彩說”在橫琴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順利舉辦。翠薇閣品牌創始人琚翠薇女士受邀出席本次活動,從陶瓷的古今發展、文化價值、工匠精神傳承等層面分享了她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現代傳承者的心路歷程5月27日,第十五期“橫琴·菁彩說”在橫琴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順利舉辦。翠薇閣品牌創始人琚翠薇女士受邀出席本次活動,從陶瓷的古今發展、文化價值、工匠精神傳承等層面分享了她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現代傳承者的心路歷程,同時表達了橫琴新區作為大灣區科技與文化前沿對于傳統藝術創新發展具有的重要意義。
以物載意,返璞歸心
陶瓷,同時兼具商品、日用、藝術收藏等價值屬性,被視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承載著東方美學藝術的獨特意蘊。當這項古老而優雅的技藝在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日漸式微,也仍有人愿意摒去浮躁,堅守復興陶瓷藝術的初心,琚翠薇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傳播者。出生于江西景德鎮陶瓷世家的她從小與瓷結緣,耳濡目染,培養出獨特的藝術稟賦。
2006年,時年17歲的琚翠薇在珠海開始了創業,成立了翠薇閣陶瓷藝術館,并于2009年12月澳門回歸10周年之際,出色地完成了大型陶瓷壁畫《長城雄風圖》,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贈予的“德藝雙馨”錦旗。此外,她在玉器、珠寶、沉香和傳統文化等領域不斷涉獵,并致力于中式珠寶的開創和研發,創立原創品牌“慧質禪心”、“慈悲喜舍”,開辟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工藝首飾新流派。
讓中國陶瓷講好中國故事
全球化時代中,中國陶瓷藝術品的文化符號屬性逐漸超越了實用性,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出口的商品,更是承載了審美、風俗、信仰等精神價值的中國名片。因此,我們在將陶瓷藝術向世界推廣的同時也要不斷強化自身對于陶瓷文化的認知。2011年,“琚翠薇”新浪微博賬號開通,旨在貼近青年一代的信息獲取方式,讓小眾化,神秘化的傳統藝術通過社交平臺走進千家萬戶,收獲了過百萬的粉絲群體,同時開辟了O2O陶瓷和藝術品的營銷新模式。
“匠心不改傳萬世,窯火無聲越千年。”琚翠薇在分享中說到,讓陶瓷藝術在中華傳統的意蘊中普世化,讓新時代元素在古瓷的沉淀中煥然新生,這是當代中華文化傳播者的歷史使命。
從景德鎮到珠海,再走向世界,琚女士從萬山群島海關遺址處的沙灘上偶然拾得的殘瓷碎片中得到啟發,賦予它們二次生命并化身為精美的首飾,推出“大國瑰寶——海上絲綢之路”古瓷系列。它不僅是一件飾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內涵,是一種大國的風范,是一種可以代代相傳的文化瑰寶。陶瓷首飾就是古代歷史與現代美學的融合,旨在聚合成基于海洋文化的文創+旅游產業板塊,深度挖掘了珠海海洋文化和IP塑造,推動產品化到產業化的升格,形成產業業態集群的生態鏈,從而實現社會效益與產業效益的兩開花。
琚翠薇說,文化沒有圍墻,沒有國界,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瓷器名揚海外,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明代前期鄭和七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將中國瓷器的銷售范圍延伸至歐美,形成了一條世界性的海上絲綢之路,至18世紀形成了一股強勁的“中國風”,那時歐洲成為中國景德鎮瓷器最大的市場。珠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的節點,橫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前沿陣地,不僅經濟貿易發展迅速,而且科技產業集群,這對于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將是一個強有力的助推,翠薇閣在陶瓷藝術品流通環節中就率先應用了區塊鏈技術,彌補傳統藝術品行業信任和流轉溯源的痛點,目的是構建讓世界認同的平臺與價值體系。
琚翠薇女士說,非常感謝大橫琴發展有限公司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能讓琴澳青年一代更加了解中華文化。與此同時,陶瓷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作為珠澳聯結的精神紐帶能夠更好地構建文化認同,讓陶瓷作為文化標簽通過大灣區的門戶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歷久彌新的陶瓷文化,讓世界看見如日方升的中國。
橫琴·菁彩說
由橫琴新區社會事業局、珠海大橫琴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珠海市橫琴新區英才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承辦。本著“有料+好玩”的初衷,每期將邀請至少1位優秀的橫琴澳門等地青年人才代表,以“演講+互動”的形式,分享“Ta與橫琴的故事”,配以“輕松、有趣”的互動游戲,為青年人才在橫琴工作生活覓“知音”、碰“火花”、漲“知識”、尋“合作”、談“感悟”、講“故事”等搭建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傳遞好青年人才聲音,講述好橫琴人才故事,助力青年人才在橫琴交際更加廣泛、交流更加深入、合作更加廣闊,讓更多的青年人才朋友感受到橫琴的溫度,融入橫琴、愛上橫琴、逐夢橫琴、好玩橫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