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四周年:深耕改革試驗田差異化探索顯成效
2021/5/1 11:36:18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7年4月,第三批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7個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 春華秋實,四年有成。“4年來,這些自貿試驗區銳意進取、勇于突破,取得突出成績。”商2017年4月,第三批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7個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
春華秋實,四年有成。“4年來,這些自貿試驗區銳意進取、勇于突破,取得突出成績。”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評價說,“截至目前,7個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1055項試點任務已基本實施,累計向全國復制推廣15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7省市向自貿試驗區下放1100多項省級權限,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也實現了在更大范圍進行改革創新實踐和探索、進一步推動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設立初衷。”
“弄潮兒向濤頭立”。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將繼續深耕改革試驗田,引領開放新格局,以更多制度創新成果驅動改革開放航船乘風破浪,駛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交出靚麗成績單
隨著第三批自貿試驗區4歲生日來臨,各地紛紛曬出成績單。其中,差異化探索成效明顯。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遼寧自貿試驗區在國資國企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浙江自貿試驗區聚焦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已集聚油氣企業7500多家;河南自貿試驗區推動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路建設全面展開;湖北自貿試驗區大力推動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產品出口;重慶、四川自貿試驗區聯合推動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推進鐵路運單物權化創新,探索陸上貿易的新規則;陜西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日益密切,積極促進貿易暢通、文化溝通、民心相通。
各自貿試驗區正以差異化試點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化,自貿試驗區將擔當起各地改革發展“先行軍”的重任。各個自貿試驗區根據當地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等因素,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打造各地開放優勢,有利于在全國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經驗。
制度創新持續推進
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要義是制度創新,基本要求是可復制、可推廣。根據商務部統計,截至目前,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形成15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
其中,浙江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61項,全國首創77項,全國復制推廣28項。四川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430余個改革實踐案例,其中12項制度創新成果被國家層面采納面向全國復制推廣。遼寧自貿試驗區創造113項改革創新經驗,其中12項實踐效果突出的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看來,通過差異性制度創新,一方面將推進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另一方面將發揮經濟增長極的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
加快改革開放新步伐
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經驗,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正加快改革開放新步伐。
例如,將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提出,自貿試驗區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以及現代農業等領域擴大開放。重慶自貿試驗區提出新三年建設目標,計劃到2023年,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政策制度體系和管理體制機制。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認為,自貿試驗區要主動對接國際規則,探索適合中國發展方式,促進要素高效自由流動,探索投資、貿易、金融、外商投資服務和管理便利化,更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更好服務我國全面開放戰略。
在自貿試驗區建設實踐中,金融開放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央行副行長劉桂平日前表示,下一步,央行將繼續推動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出發點,以金融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為重點,推動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
轉自:中國證券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