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2021/4/15 18:44: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隨著行業更迭和機械化浪潮的到來,湖南省嘉禾縣傳承千年的鍛造手藝迎來了多形態發展的飛躍。新華社長沙4月15日電 題: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新華社記者
“家有打鐵郎,不愁沒婆娘;家有打鐵工,鍋子不會空。”英花村村民周華兵的一天,是伴隨著“叮叮咚咚”的鍛造聲開始的。這位49歲的打鐵漢子,掄起鐵錘不停地敲打著燒紅的三指耙,仿佛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
英花村所屬的郴州市嘉禾縣塘村鎮,居于湖南南部的丘陵間。塘村鎮鍛造產業起于秦漢,興于明清,歷史悠久,是遠近聞名的“鍛造之鄉”和“精鑄小鎮”。
“打鐵要身體好、吃得了苦、勤快,才能堅持。”靠著家族傳承的手藝,周華兵從事打鐵行當已有30多年,“村里大部分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作業,有些還去了廣東、廣西、貴州、江西等地。”周華兵說。
和周華兵一樣,嘉禾縣菜刀鍛造技藝傳承人黃吉生跟父親打鐵也有30多年了。他如今和徒弟們每年要做30多萬把刀具,銷往全國各地。
“要3000多錘才能做好一把刀。打鐵時,身上流的汗不停流下來,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全身就像畫地圖一樣。”黃吉生用雙手托舉著先輩留下來的事業,歷經千錘百煉,成了小鎮里名副其實的“刀王”。
走進塘村鎮“打鐵一條街”,可以看到灰黑的作坊里,爐火正紅,揮汗如雨的打鐵工人正在捶打著鋤頭、柴刀、釘耙、火鉗等農具。千百年來,塘村人憑著一把鐵錘,“響”譽大江南北,火花四濺中也錘打出了一張耀眼的產業名片。
隨著行業的更新迭代,機械化浪潮滾滾而來,傳承千年的打鐵鑄鍋手藝,迎來多形態發展的飛躍。“從傳統農具、刀具,到現在生產注塑機、汽車零部件,通過優勢平臺打造、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等,嘉禾鍛造產業迎來大變化。”嘉禾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李棕祥說。
記者在湖南嘉禾經濟開發區一間鑄造廠房看到,鋼材經過熔煉、澆鑄、造型、砂處理、拋光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做成標準的小物件,包裝出庫。“我們采用訂單式生產,主要供應福特、五菱、法士特等車企。”該公司設備部部長黃曉輝說。
“鍛造本就是異常辛苦的行業,一線工人要能忍受高溫、噪聲。”落戶塘村鎮的嘉禾精工鍛鑄有限公司負責人雷衍發告訴記者,正因為有著久遠的歷史傳承,才讓嘉禾鍛造業能夠興盛至今,并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記者了解到,通過近幾年的轉型升級,嘉禾已形成了一批質量水平高、品種門類齊全的規模化、專業化鑄鍛造企業,除了汽車零部件,還可以生產數控機床、水輪泵、立交橋拉環和吊索等產品。
嘉禾縣委書記郭薪表示,要以“江南精鑄之都”來統攬整個嘉禾縣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記者:明星、柳王敏、陳思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