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外機構持續加碼中國債券 3月現券交易破萬億
2021/4/9 15:36:19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一季度,外資延續了近年來的加倉勢頭。上海清算所4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境外機構在上清所主要券種投資者持有量達4010.28億元。其中,持有的同業存單量最大,高達2今年一季度,外資延續了近年來的加倉勢頭。上海清算所4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境外機構在上清所主要券種投資者持有量達4010.28億元。其中,持有的同業存單量最大,高達2342.43億元。
另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累計凈買入4946億元債券,同比增173.41%。從凈增持量來看,境外機構在1月凈增持中國債券規模近2230億元。此外,因春節假期因素,2月交易日減少,但當月凈增持規模接近900億元,高于去年同期。
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3月底,以法人為統計口徑,474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結算代理模式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當月新增5家;643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模式入市,當月新增4家。
另外,3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共達成現券交易10803億元,環比增加61%,交易量占同期現券市場總成交量的約3%。3月,境外機構投資者買入債券5658億元,賣出債券5144億元,凈買入514億元。其中,通過結算代理模式達成5100億元(代理交易4892億元、直接交易208億元),凈買入3億元;通過債券通模式達成5703億元,凈買入511億元。
境外機構買賣中國債券成交活躍,持債量持續增長,顯示出我國債券市場國際吸引力不斷增強。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從2020年來看,境外機構投資者增持中國債券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由于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效果顯著,經濟恢復速度較快,境外機構投資者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有信心,這是主要因素;二是此前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占比不算特別高,而隨著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中國債券在國際上呈現增量態勢;三是隨著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一些境外機構投資者考慮到分散風險,選擇增持中國債券。
事實上,隨著我國金融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債券市場逐漸得到國際市場投資者的認可。2019年4月,我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被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2020年2月,中國國債被正式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2020年9月,富時羅素公司宣布,中國國債將于2021年10月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至此,全球三大債券指數提供商都已經和計劃將中國債券納入相關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美債利率持續上行引發的沖擊波,蔓延至新興市場,使得此前迅猛流入的資金緊急“踩剎車”。國際金融協會(IIF)4月5日發布全球資金流向報告顯示,2021年3月份,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總額約為101億美元,較上月的312億美元大幅回落。而這101億美元中,有88億美元流向中國股市和債市。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在新興市場資金流入減緩的大環境里,中國市場成為外資主要去向。后續來看,美債收益率飆升之勢或將緩和,隨著中美國債利差縮窄的壓力逐步消除,人民幣債券的配置窗口期將開啟。(記者 鐘源)
轉自:經濟參考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