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動態調整依據來了 三部門印發建設成效評價辦法
2021/3/29 10:09: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成效評價結果將按不同評價方面、不同學校和學科類型,以區間和梯度分布等形式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成效評價結果將按不同評價方面、不同學校和學科類型,以區間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現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的綜合評價結果。綜合評價結果作為下一輪“雙一流”建設范圍動態調整的主要依據。
“成效評價是對建設高校及其學科實現大學功能、內涵發展及特色發展的多元多維評價,其設計與大學排名、學科評估及績效評價等有顯著不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介紹。
《辦法》明確,成效評價遵循一流目標,關注內涵建設;分類評價,引導特色發展;以評促建,注重持續提升。并以需求為導向,聚焦服務貢獻?疾旖ㄔO高校主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探索前沿科學問題和解決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尤其是基礎研究取得“從0到1”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的情況?疾炝⒆銉瀯輰W科主動融入和支撐區域及行業產業發展的情況等。
具體評價要求包括人才培養評價、教師隊伍建設評價、科學研究評價、社會服務評價、文化傳承創新評價及國際交流合作評價。
成效評價結果將按不同評價方面、不同學校和學科類型,以區間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現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的綜合評價結果,不計算總分、不發布排名。綜合評價結果作為下一輪“雙一流”建設范圍動態調整的主要依據。
“‘雙一流’建設強調動態調整,堅持滾動競爭、優勝劣汰、注重持續改進的價值取向,明確將建設成效評價結果作為下一輪建設范圍動態調整的主要依據。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減少支持力度。這有利于避免以往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身份固化和‘貼標簽’現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鐘秉林談到。
2015年,國務院公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雙一流”建設拉開大幕,經篩選,首輪建設確定建設高校137所、建設學科465個。2020年,首輪“雙一流”建設進入驗收期。
根據“雙一流”建設的總體方案,建設分為三個大的階段,三個節點分別是到2020年、到2030年和到本世紀中葉,并以五年一輪推進。此前,教育部曾回應稱,首輪建設2020年結束,將根據期末建設成效評價結果等情況,堅持質量、水平與需求相統一,動態調整下一輪建設范圍。“不搞全覆蓋,不搞終身制,不搞安排照顧!
轉自:北京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