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回應養老保險制度、延遲退休等熱點問題
2021/3/2 13:36:18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四五”開局之年,人社部正積極推動養老保險第三層次制度模式和延遲退休具體改革方案的落地! 〗,國新辦舉行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介“十四五”開局之年,人社部正積極推動養老保險第三層次制度模式和延遲退休具體改革方案的落地。
近日,國新辦舉行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介紹202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情況,人社部有關負責人對養老保險制度、延遲退休等熱點問題一一回應。
去年就業和社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張紀南指出,2020年,各級人社部門同有關部門,主動作為、攻堅克難,推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在就業方面,堅持把穩就業、保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平均5.6%,低于預期調控目標。
在社會保障方面,社保覆蓋范圍持續擴大;攫B老保險參保人數9.99億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17億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68億人,較上年度均有增加。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99%。社;疬\行總體平穩。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02萬億元,總支出5.75萬億元,累計結余6.13萬億元。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全面實現。基金中央調劑力度持續加大,跨省調劑基金1768億元;攫B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工作全面啟動,合同規模1.24萬億元。
張紀南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拓創新,扎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
今年就業總量壓力不減
對于今年的就業形勢,張紀南表示,人社部的判斷是,隨著經濟企穩向好,就業將延續總體平穩的態勢。但是,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復雜,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就業總量壓力不減。今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城鎮新成長勞動力仍然在1500萬人左右,今年的高校畢業生909萬人,達到新高。
二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像制造業、服務業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過2,也就是說,一個技術技能人才至少有2個崗位在等著他。
三是疫情的影響復雜多變,國際疫情還在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也比較大,給今年的就業增加了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
張紀南指出,下一步,人社部將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突出重點,精準施策,在以下五個方面精準發力。一是著力穩定就業崗位。二是著力抓好重點群體。三是著力拓寬就業渠道。四是著力加強職業培訓。五是著力強化兜底幫扶。
將推出養老保險第三層次制度模式
張紀南介紹,去年社會保障呈現出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各項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持續優化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的特點。
對于我國當前養老保險體系的發展情況,人社部副部長游鈞介紹,作為第一個層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健全了,職工養老保險加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個平臺,目前已覆蓋近十億人。作為第二層次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經覆蓋5800多萬人。作為第三層次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沒有出臺。確實,第三層次在整個養老保險體系中目前還是個短板。
人社部副部長游鈞透露,近年來,人社部在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框架下系統謀劃、整體設計第三層次制度模式。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鑒國際上的經驗,總結國內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總的考慮是,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愿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
養老金發放無問題,正加快研究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為了對沖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2020年實施了大規模的社保費減免等政策。這引起了社會對于今后養老金能否足額發放的擔憂。對此,張紀南表示,人社部能夠確保養老金的準時足額發放。
對于養老金的發放,張紀南介紹了五方面情況:
第一,當期能平衡。也就是養老基金當期的收支相抵以后,還略有結余。2019年當期的結余是3400多億元,去年情況特殊,今年恢復養老保險的正常征收以后,我們預判收支相抵以后也還會略有結余。
第二,歷史有積累。積累用了一部分以后,我們現在還有累計結余4.7萬億元。
第三,財政有補助。中央財政對養老基金的補助力度持續加大,去年達到了5800多億元,并重點向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傾斜。
第四,增值有渠道。就是結存的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規模在不斷擴大,目前委托資金已經達到了1.2萬億元。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保值增值。
第五,長遠有儲備。全國的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的權益已經達到了2.4萬億元,2000年建立的時候是200億元,通過劃撥部分國有資產,這個基金還在不斷充實和擴大。
另外,張紀南還提到,在實現省級統籌的基礎上,人社部也在加快研究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這將進一步提高養老基金的抗風險能力。
正研究延遲退休具體改革方案
延遲退休年齡問題是近年來社會各界一直都高度關注的話題。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現在日趨明顯,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此,游鈞表示,目前正研究延遲退休具體改革方案。
游鈞指出,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退休年齡總體偏低的問題就顯得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四方面:
一是與人均預期壽命不匹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建國初是40歲左右,到2019年已經提高到77.3歲。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更高,已經超過了80歲。
二是不適應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到2019年底,60歲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經達到18.1%,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們的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進入到中度老齡化階段,這樣的變化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影響深遠。
三是不適應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開始出現下降,年均減少300萬以上,并且減少幅度在加大,預計“十四五”期間還將減少3500萬人。
四是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我國新增勞動力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超過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斷延長,已經達到了13.7年,人們開始工作的年齡相應推后。在退休年齡不變的情況下,平均的工作年限自然就會縮短,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人力資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別是在高校、醫院、科研機構和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這些高學歷人員集中的行業和單位,情況尤為突出。
游鈞表示,近幾十年來,多數國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齡,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退休年齡普遍都在65歲以上。目前,人社部正會同相關部門在研究具體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和經驗,更要充分考慮我國的現實國情、文化傳統以及歷史沿革這些情況,因為只有立足國情的方案,才會是最佳的方案。由于延遲退休年齡涉及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人社部在方案的研究制定過程中,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充分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凝聚社會共識,要取得最大公約數,確保方案科學可行、平穩實施。
轉自:證券時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