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機業增速乏力 品牌整合與海外布局成突圍上策
2016/2/17 8:41: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歷了驚人的“中國速度”之后,進入了趨緩與低迷期。業內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智能手機市場也已經接近飽和,中國國產手機正在逐漸崛起,國內外市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歷了驚人的“中國速度”之后,進入了趨緩與低迷期。業內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智能手機市場也已經接近飽和,中國國產手機正在逐漸崛起,國內外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2016年將是一個分水嶺,手機市場格局將重新劃分,單純的硬件手機時代即將終結,內容和服務定義的手機時代來臨。
出貨量增速放緩企業利潤縮水
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3%,突破4.38億部。
其中,小米公司以15%的市場份額保持第一位置,其出貨量為6750萬部。由于采取多種分銷渠道,華為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迅速擴大排名第二,2015年出貨量較2014年猛增51%達到6220萬部,市場份額也提升了4.5個百分點來到14.2%,緊追小米。聯想買下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后,后續并未發揮加成的效果,2015年出貨量下降到7000萬部,同比減少近24%。
與2014年第四季度1.23億部相比,2015年同期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下滑4%,降至1.179億部。業內認為,受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庫存及經濟等因素影響,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放緩。
與此同時,出貨量增速放緩最直接地體現在了企業身上。數據顯示,2015年三星全年利潤為19.1萬億韓元,同比下降19%,為四年來最低,這是該公司自2013年利潤達到30.5萬億韓元頂峰后連續兩年下滑;2015年LG全年營業利潤為1.19萬億韓元,較2014年同比下滑了35%;而從2013年下半年就一直呈現下行趨勢的三星智能手機,環比、同比均處于跌勢當中,利潤更是大幅下降,業績不振同時,股價也是“狂瀉不止”。
蘋果則更加凄涼,1月27日因為其季度營收可能出現13年來的首次下滑,而使股價大跌6.5%,創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單日蒸發逾360億美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iPhone銷售出現2007年開始推出以來最低增幅。
數據表明,手機生產企業同陷利潤增長瓶頸,亟需打開新通道、新產品。業內認為,2016年將是一個分水嶺,手機市場格局將重新劃分,單純的硬件手機時代即將終結,內容和服務定義的手機時代來臨。
同質化嚴重行業低迷漸顯
形勢風云變幻,格局隨時會生變。當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中國國產手機也已逐漸崛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據IDC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4.329億部,創歷史最高記錄。從全年數據來看,市場份額依次為三星(22.7%)、蘋果(16.2%)、華為(7.4%)、聯想(5.2%)、小米(4.9%)。其中,中國手機品牌實現大幅增長,華為實現44.3%的同比增長。聯想和小米分別實現24.5%和22.8%的增長。
智能手機市場覺醒于2010年,最早的wp手機屬于黑莓,可現如今黑莓已經完全脫離市場。之后出現了以蘋果系統和安卓系統并存的時代,移動手機終端迎來了最輝煌的時代。早期小米憑借出色的營銷和口碑,逐漸在國內手機市場站住腳跟,揭開了小米時代。之后華為厚積薄發,憑借硬件技術與專利技術優勢迅速崛起。
但目前,行業低迷態勢已經初顯,如今的手機市場已經和兩年前千差萬別,競爭對手更多了,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難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更好的產品卻遲遲未誕生。而國內智能手機的紅海市場已經泛濫,越來越多額大佬加入手機市場,360手機、格力手機,而一些傳統的老手機廠商沒有實現轉型的已經被淘汰出局,夏新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夏新已經瀕臨倒閉的邊緣,全面停工,而富士康也在緊鑼密鼓的希望接盤夏新。
整合與海外成“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等因素讓智能手機的銷售遭遇一些挫折,普通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在這種雙重壓力下,為了應對寒冬浪潮,中國手機品牌選擇開啟了全新的整合期。
據了解,多個中國手機品牌或是出售自己的子品牌,或是引入新戰略合作伙伴,而這些整合模式將在2016年徹底邁向高潮。中興將Nubia33.33%的股權以人民幣19.3億元出售給蘇寧;酷派因推出多個子品牌,導致運營不暢快,最終被迫引入新投資者奇虎360和樂視,甚至大神這一子品牌也被迫轉讓給360子公司奇酷;一加據稱將進行裁員,并整合到母公司中,因為其海外市場銷量遠低于預期……
除了內部整合,眾多手機廠商同時都把目光瞄向了海外,以期望通過未來新興市場銷量的增長來拯救國內手機市場的疲軟。從眾多手機廠商海外布局的策略可以看出,幾乎都把印度、東南亞以及非洲作為了布局海外市場的突破口。
在人口數量和中國接近的印度,智能手機銷量相對較少,但是潛力巨大,使用互聯網的印度人口只是中國的1/5。IDC數據顯示,印度2015年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了44%,而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只增長了2%。按IDC的預計,印度明年的智能手機銷量將超過北美地區的銷量。
華為歷來注重海外市場的開拓,其智能手機約一半收入來源于海外市場,在歐洲多個國家占有1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部分國家的份額甚至突破了40%。
業內表示,事實上,中國手機品牌銷量的提升是建立在大幅降價的基礎上,殘酷的市場競爭讓中國手機品牌難以成為穩定的市場輸出對象。尤其是在利潤最高的高端市場,中國手機品牌依然增長乏力,對三星、蘋果等造不成威脅。中國手機品牌依然還是在犧牲利潤來換取出貨量增長和市場份額擴大,而這樣的手段看起來越來越沒有前途,而真正意義上的突圍,必須靠創新與技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