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或創同期銷量紀錄 大屏之后創新遇天花板
2015/3/31 8:33: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去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在全球市場的銷量時隔3年后再次登頂,成功超越“盛極一時”的三星手機。同時,蘋果還搶奪了全球智能手機行業88.7%的利潤。今年一季度,iP特約撰稿 沈聞澗
去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在全球市場的銷量時隔3年后再次登頂,成功超越“盛極一時”的三星手機。同時,蘋果還搶奪了全球智能手機行業88.7%的利潤。今年一季度,iPhone再度延續了此前的強勢走勢,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蘋果將在今年第一季度售出至少5400萬部iPhone,創下同期銷量新紀錄。與此同時,蘋果手機是否會步三星手機“后塵”,在全球市場上演一輪“盛極而衰”過山車?這也成為當前全球眾多證券分析師和銀行分析師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重回巔峰:做強自己是根本
外界普遍認為,去年四季度以來蘋果手機的強勢回歸,正是得益于競爭對手三星手機的快速衰落。過去三年間,在全球手機市場上,三星是唯一可以抗衡蘋果的手機企業。但從開始,三星手機神話開始破滅了。
受到自身的“模仿式創新、燒錢式營銷、機海人海戰術”商業模式短板的制約,三星手機過去的盲目式擴張遭遇了瓶頸。于是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便在全球市場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和市場操作模式。
蘋果手機則一直專注于產品力的持續創新和體驗性的穩步優化,特別是蘋果手機開創的“硬件+軟件”雙輪驅動模式,在三星手機“硬件單邊獨大”的模式下,取得了來自市場消費者的差異化認同。也為今天的再度問鼎打下了伏筆。
更為重要的是,自去年第三季度末蘋果在全球首次推出大屏幕的iPhone6,以及超大屏的iPhone6Plus兩款產品之后,迅速搶奪原本被三星手機稱霸的大屏智能手機市場。并以其超舒適的體驗感和同時升級的操作系統,實現了硬件與軟件協同下的產品使用體驗。這也成為當前蘋果手機再度崛起的“風口”。
去年第四季,iPhone全球銷量達7450萬部,成功超越三星登頂全球市場,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就釋放出強大的市場爆發力。這也讓三星清晰地認識到,沒有強大而持續的產品力和軟硬融合平臺,顯然無法與蘋果持續抗衡。
今年第一季度蘋果手機全球銷量繼續走高: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蘋果將在今年第一季度售出至少5400萬部iPhone,創下同期銷量新紀錄。這一銷售預期也符合華爾街的普遍觀點。
文化傳承:開創粉絲經濟
與其說是三星手機的調整給蘋果提供了反彈的機會,倒不如說是最近六年以來,蘋果基于以手機為平臺,不斷地面向市場和用戶建立起來的產品價值、用戶交互和品牌口碑,以及粉絲經濟,最終持續推動了蘋果手機在全球市場的風靡。
作為一家典型的“硬件制造商”,蘋果卻領先互聯網企業借助iPhone完成了對粉絲經濟的定義和打造。來自粉絲的不斷交互,驅動和反饋,至今還是蘋果手機可以在全球市場風靡的核心動力。
都說,“任何為人所用的產品,唯有從人的需求、人的使用便捷性等出發來設計,才能牢牢抓住消費者的心”,而蘋果手機就是其中的典范。蘋果并不是最先發明觸屏智能手機的企業,但卻把觸屏做到了極致,使人們對手機的使用更加的隨心所欲,更加的充滿樂趣。這一點毫無疑問,完勝所有競爭對手。
同時在手機市場上低中端產品盛行之際,蘋果手機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差異化道路,其將自身的產品定義為高端,并以高價售賣。這在主動拋棄了一些用戶同時,也吸引大量“土豪”用戶,以及追求“自我”用戶的青睞。比如,在全球最大的手機消費市場中國,在用戶攀比心理驅動下,蘋果手機逐漸成為“高品位”人士身份的象征,不甘落后的人群也就開始跟風購買。
企業一直在追求“好產品自然會跑路”經營理念。蘋果手機自第一部開始,就營造了良好的口碑,出現了一大批鐵粉,也就是目前的“果粉”,一有新品上市,就會通過各種渠道已最快的速度入手。這種iPhone現象顯然對其他手機品牌的使用者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動搖了一部分人的軍心。
相對于近年來眾多同行不斷是通過廣告賣產品、價格賣產品、渠道賣產品,蘋果很早就認識到了市場和消費需求的本質,那就是要借助“產品”賣產品。而蘋果的詞典中,這個“產品”已經不是單純的物理產品,還包括大量的內容服務等虛擬產品,以獨特的產品文化聚集起來的粉絲經濟,成為眾多企業模仿和學習對象。
盛世隱憂:創新遭遇天花板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當前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的創新已經陷入了“階段性的停滯期”。除了外在的尺寸不斷做大,內部的芯片不斷升級,甚至是應用內容的不斷豐富,但這只是可以看得見的升級方向和趨勢,卻不是足以引發人們驚喜的革新和顛覆。
現實的情況卻是,當前風靡全球的iPhone6并非自身擁有足夠的產品吸引力,而是人們對于蘋果品牌的認同,以及大屏手機的需求,最終在這個時間點從蘋果手機的平臺上獲得了滿足。真正驅動iPhone6大賣的不是產品力,而是一直以來的品牌口碑和企業增長慣性。
特別是隨著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去世,蘋果手機的創新能力也受到了不少質疑和擔憂。其實這并非什么“新鮮事兒”。可以看到,從去年開始已經無法在手機上給人們帶來驚喜的蘋果,開始打起了手機為中心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邊緣性產品的主意。
從去年成功以30億美元收購耳機制造商Beats后,今年蘋果又發布了多款售價高達數萬元的智能手表。這些舉措表明,基于手機自身的技術創新已經陷入了瓶頸期,只能跳出手機建立以手機為中心的用戶體驗平臺,更好地搭建一個圍繞手機為中心的娛樂體驗產品鏈,似乎成為蘋果最大的戰略突破口。
不過面對越來越多層出不窮競爭對手從“差異化產品”、“個性化體驗”等多個角度發起沖擊,已經步入大企業行列的蘋果的創新步伐卻越來越慢。這也正成為擺在這家企業面前的最大“攔路虎”。
一個品牌的興起與消亡需要一個很長的演變過程。蘋果手機的品牌或許過了鼎盛時期,在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因而iPhone6銷量屢創新高依然在情理之中。目前而言,蘋果手機的創新能力遇到了瓶頸,下一款新品是否還能像iPhone6這樣大賣,還是個未知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