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淮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新路徑
2014/12/10 15:16: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探尋淮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新路徑■費香峰李尚武王璐高端裝備制造業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將其明確為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市委六屆三次全會將其定位為我市“4+2”優勢特色產業之一。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對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對于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破解我市土地資源匱乏、環境容量緊張等現實問題的迫切需求。
分析我市的工業基礎和國際國內市場需求,應把智能制造裝備作為主攻方向,具體應該包括自動化控制機械生產設備、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高端數控機床和關鍵基礎零部件等。
▲淮安打下了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初步基礎
我市高端裝備制造業基礎較好,有一批骨干企業,產品門類較多,初步形成了以石油裝備、工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為支撐的產業體系。
1.產業規模增長迅速。全市裝備制造業現有列統企業78家,從業人員1.3萬人,2013年共實現銷售收入90億元、利潤5.17億元、利稅7.2億元,同比增長30.14%、67%、8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6.97%、8.24%。金湖縣產業規模最大,占全市總量的近一半(47%)。
2.行業門類基本齊全。全市裝備制造業主要集中在石油裝備、工程裝備、醫藥化工裝備、船舶裝備。2013年,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4.3億元、35.1億元、9億元和11.7億元,占比分別為27%、39%、10%和13%。此外,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機械基礎件、電線電纜、儀器儀表及教學裝備等方面也具備一定基礎。
3.有一定的技術研發基礎。研發平臺建設方面,全市擁有省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及重點平臺4個。研發產品方面,全市通過省首臺套生產設備認定的產品共8個。其中,金石集團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井口采油(氣)樹研發和生產制造企業,石油鉆采設備等一批產品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金象減速機成為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和江蘇省減速機蝸桿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各項專利50項,主持、參與制定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
▲淮安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問題
目前,該產業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盈利水平都有了較快的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但是,在行業規模、研發水平、競爭力等方面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
1.“達標”企業數量少,產業規模偏小。我市高端制造企業中缺乏具有引領作用的龍頭型、旗艦型企業,一個大企業帶動和形成一個產業鏈的很少。目前,我市高端制造企業按照市統計口徑計算,也僅有78家列統企業,銷售收入只有90億元,僅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的4%。
2.研發水平總體偏低,競爭力不強。全市高端制造企業設立省級“兩站三中心”僅12家,被列為省創新企業的僅有8家,導致企業產品缺乏核心技術,產品檔次總體偏低,容易受外地上下游企業市場波動、訂單下降的沖擊。
3.行業門類不夠集中,產業集聚度不高。我市78家裝備制造列統企業分布在近10個門類、8個縣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除金湖縣有22家企業,相對集中之外,其余各縣區均非常分散,且行業跨度較大,產品關聯度不高,形不成產業鏈生產。
4.產品附加值不高,拳頭產品較少。我市高端制造企業的拳頭產品較少,市場競爭力不強。突出表現為低檔次產品多、高檔次產品少,粗放產品多、高精產品少,傳統產品多、機電一體化產品少,配套產品多、主機產品少的“四多四少”現象。
▲提升淮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
我市高端裝備制造業雖然存在著上述的問題和困難,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也不斷加大,但總體看,產業宏觀發展形勢平穩向好,我市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仍然大有可為。
一是突出高起點規劃引領,加快制訂產業發展規劃。我市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要加速發展,必須依托現有產業進行高起點規劃,加快產業由傳統型向智能型轉變,由單兵作戰向集聚發展轉變。在產業布局上,突出“一縣一特”,引導各縣區結合自身實際,精心選擇各自突破方向,避免“無序競爭”。在產業集聚上,拓寬選資用資視野,把招商引資、選資的觸角延伸到國外。在產業鏈條上,著力引進核心企業、龍頭項目及配套,提高同行企業、上下游企業的集中度,加快填補產業鏈缺失環節,有效拉長產業鏈。
二是突出后勤服務社會化,加快建設企業服務平臺。針對企業的招工難、管理難等問題,需要政府加快設立公共服務平臺,組建中介服務機構,將后勤、管理、人才和技術服務等交給專業化的中介組織,為企業發展提供信貸、技術、合作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務,促進高端制造企業健康成長。一方面,要成立園區服務中心,開設園區食堂,解決園區職工就餐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要組建企業“管家”隊伍。為中小企業配備高素質的“管家”,讓企業主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于謀劃企業發展上。
三是突出人力支撐和智力保障,加快人才引進和培養。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加快人才引進與培育是發展我市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當務之急。要通過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放大“淮上英才”的品牌效應、建立淮安海外招才引智聯絡處、創設淮安高層次人才交流峰會等渠道,加快企業急需人才的引進。同時,要建立健全人才的培育機制,大力推進校企對接合作,促進校企雙方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教材開發、實訓中心建設方面積極協作,實現人才培養的高度融合,著力破解我市高端裝備制造人才缺乏的瓶頸。
四是突出企業抱團發展,加快組建企業互助組織。盡快建立行業、戶籍等多個層面的企業協會,把單一的經營個體組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體,通過開展工人技能培訓、企業經營管理培訓和企業定期座談會等形式,幫助企業提升生產經營水平,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同時,進一步整合資源,發揮協會的“團隊作戰”作用,借助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集中推介會員單位,引導企業抱團參與市外、省外乃至國外的產品推介會、設立銷售代辦點,著力打響淮安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品牌。
五是突出國資民資的融合,加快招引企業的“本土化”步伐。通過引導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與招引企業進行對接,加快外來企業的“本土化”步伐,從而達到“一箭四雕”的效果。第一,能夠解決淮安國資長期存在的“空心化”問題,提升國資企業實體化比例。第二,招引企業能夠借助國資企業平臺進行大量融資,從而擴大再生產。第三,國資企業通過與招引企業的合作,學習對方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以及廣泛的銷售渠道,能夠幫助其做大做強。第四,國資企業和招引企業的做大做強,能夠促使淮安本土民營企業投身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從而進一步夯實我市高端制造業跨越發展的基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全國生物醫藥園區綜合能力評比光谷僅次于上海張江
- 下一篇:裝備制造業植入獨特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