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聲遠悠動古今——專訪古琴編曲藝術家李帛邗
2023/4/25 11:57:49 來源:新華報業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古琴是中華民樂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神農時代,在西周時期開始廣泛流傳,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這也讓古琴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各種不同風格、不同背景的曲目。古琴是中華民樂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神農時代,在西周時期開始廣泛流傳,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這也讓古琴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各種不同風格、不同背景的曲目。與此同時古琴彈奏技巧也在不斷發展, 形成了獨特的古琴音樂美學。但近代以來受到外來思潮與現代流行元素的沖擊,古琴藝術開始流失。但令人驚喜的是,中國不斷涌現一批古琴藝術家、學者,對當代古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展開研究與思考,并且不斷創新,使古琴文化與現代表演模式相結合,讓古琴藝術融入普通大眾的音樂生活之中。近期筆者有幸采訪到了中國古琴編曲藝術家李帛邗(Bohan Li),與他一同探討音樂藝術。腳踏實地 彰顯魅力
和舞臺上“十指無定音,顛倒宮徵羽”的強烈藝術感染力相比,生活中的李帛邗淡然,安靜。泡一壺清茶,點一縷沉香,一場直擊內心的音樂對話徐徐展開。
李帛邗畢業于中國音樂高校,他專注于古琴現代化創新編曲,憑借自己多年的古琴表演及編曲經驗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樂作品,在中國古琴領域廣受好評。正是這種專注和執著,成就了李帛邗精彩的藝術人生。
堅持創新,追求突破
作為知名的古琴編曲藝術家,李帛邗對編曲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從理解到引申,從內涵到創新,每一個細節他都精益求精。在李帛邗看來,優秀的作品需要不斷打磨,重視每一個細節,堅持對藝術的追求,才能拿出好的作品。
將民族樂器帶入大眾視野,將國樂改編突破新高度,李帛邗總是能用現代的表演元素、流行的演奏形式使古琴音樂吸引大批觀眾。在他的編曲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李帛邗對古琴文化的充分尊重和對流行音樂的神往,這種渴望掙脫束縛求新求變的精神來源于他對古典文化深深的熱愛。無論是悠遠傳承的古琴名曲、時下流行的影視主題曲,還是美輪美奐的舞蹈配樂,在他的編曲中都能奏出“新花樣”。
李帛邗表示,每改編一部作品,他都會深刻理解古琴原曲,分析古人情懷,并結合現代元素進行創新融合。在不斷改編新作品的過程中,李帛邗不僅實現了個人的成長,成就了藝術人生,還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為聽眾奉獻了無數的精彩作品。“無論音樂界如何發展,我都會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用優秀的作品說話,為該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值得強調的是,現代商業化模式為民樂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是我們必須要警惕,防止音樂藝術淪為票務、賣座率的工具,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中間做好權衡,杜絕‘快餐作品’、‘假創新作品’流入市場,為聽眾負責,為中國古琴文化負責。音樂藝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所有從業者共同努力,對于中國音樂界甚至全世界音樂界的美好明天,我非常期待,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繼承傳承 弦歌不輟
由于古琴獨特的打譜方式,即使面對同樣的曲譜,演奏的人不同,其呈現出來的音樂曲調也不盡相同。李帛邗對于中國傳統古琴的承襲在于其應用自己獨特的編曲方式將指法技巧、樂曲處理邏輯、創新編曲理念完美結合。他的成功是基于自身扎實的古琴演奏技藝以及對古琴文化深入的理解和細膩分析,這是很多年輕一代琴者無法企及的。李帛邗陶醉于琴樂藝術之美妙,旨在將琴樂藝術呈現于世、弘揚于世。
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為中國所獨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音樂是文化的載體,這凝聚著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智慧。近年來,古琴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古琴愛好者了解古琴、學習古琴、將古琴應用于現代音樂。李帛邗憑借著對古琴文化的熱愛,以琴會友,積極參加古琴專業峰會,與國際友人深入交流,尋求古琴更多元化的合作演出形式。除此之外,李帛邗也一直希望能夠挖掘和培養新生力量。在他看來,孩子興趣的培養對古琴文化的傳承發展至關重要。針對如今正在學習音樂、練習樂器的孩子和家長們,他也有自己的見解:“學習的過程中興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先了解古琴的背景知識,然后再培養其演奏技藝” 李帛邗表示,他未來將會以古琴為媒介,繼續挖掘、提煉、發展中華文化優秀的內容,讓更多年輕人喜歡傳統文化,喜歡上國樂。
后記
從李帛邗的表達中,可以感受到李帛邗對古琴編曲的熱愛、執著和堅持,以及對中國音樂藝術發展的殷切期望。相信憑借這種精神,李帛邗一定會在音樂領域內大放異彩。而中國國樂藝術事業的明天,也將會在李帛邗這樣的創新型藝術家的帶領下走向新時代。 (文/劉子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