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外棉價差處于高位 棉花前兩個月進口大漲
2021/3/23 14:10:23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海關進出口數據新鮮出爐,其中棉花在今年前兩個月累計進口量達69萬噸,同比增加68%,呈井噴式增長。從總量來看,與本網近日發布的預期一致。雖然在意料之中,但是在三年臨儲之后再海關進出口數據新鮮出爐,其中棉花在今年前兩個月累計進口量達69萬噸,同比增加68%,呈井噴式增長。從總量來看,與本網近日發布的預期一致。雖然在意料之中,但是在三年臨儲之后再也沒見到過的“盛況”還是值得來嘮叨幾句。
首先美棉當然依然是絕對進口主力。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仍在執行中,中國持續大量簽約包括棉花在內的美國農產品,自去年7月至12月月均進口量在10萬噸以上。根據本網統計數據來看,今年前兩個月美棉單月進口量預計均在15萬噸左右。
其次巴西棉因價格優勢、強大出口能力以及本年度質量指標優秀等,備受中國市場歡迎。自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之后,巴西棉因從產量、出口能力、質量指標和價格優勢等方面,對美棉替代性較強,中國對巴西棉進口量自2018年開始持續大幅增加。預計1-2月份巴西棉進口仍將維持12月強勁態勢,累計數量在25萬噸左右。
第三中國近幾個月持續大量簽約印度棉,價格優勢突出。印度CCI棉花競賣拋售持續進行中,目前SM級近期裝運船貨報價維持在90美分左右,價格優勢明顯。盡管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印度棉因含雜較高會導致使用成本高出采購成本,但CCI儲備棉質量情況要明顯好于普通印度棉,同時與同等級美棉和巴西棉相比仍存在明顯價格優勢。
第四去年國慶之后國內棉價漲幅明顯大于外棉,疊加人民幣走強,10月中旬至1月份內外棉價差持續處于高位,進口棉成本優勢突出。
除此之外,受配額臨期加緊使用影響,每年歲末年初進口量增加已經算是“傳統”。據市場反饋,雖然去年滑準稅配額全部以加貿配額形式發放,但依然破天荒的將有效期延期到了2月底,這也是到港量激增的主要原因。
轉自:農產品期貨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