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儲能裝機發展現狀分析及市場規模預測
2017/7/6 17:46:36 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儲能系統作為新能源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在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發電與微網、 調峰調頻、需求響應等領域有重要作用。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和規模優勢的形成,以 鋰電池和鉛炭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技術強勢崛起,在機動性、響應儲能系統作為新能源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在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發電與微網、 調峰調頻、需求響應等領域有重要作用。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和規模優勢的形成,以 鋰電池和鉛炭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技術強勢崛起,在機動性、響應速度、能量密 度和循環效率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是未來大規模儲能技術的發展方向。
不同儲能電池技術性價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截至 2015 年底,我國儲能裝機規模(不包括抽水蓄能、壓 縮空氣和儲熱)達 105.5MW,全球裝機占比從 2014 年末的 4%提升至 12%,僅次于 美國和日本,但同我國巨大的電源電網規模相比仍顯著偏低。
中國及全球儲能裝機規模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 年我國各應用領域儲能裝機規模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 年我國各應用領域儲能項目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 年 6 月,能源局發布了《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確立了儲能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的主體地位,提出在按效果補償原則下,加快調整儲能參與 調峰調頻輔助服務的計量公式,提高補償力度。《通知》從效用角度綜合考量儲能的容 量與質量,在政策設臵上更具合理性和可持續性,標志儲能發展正式進入快車道。
同時,隨著新電改后市場化電價調節機制補位,電網回歸公共事業屬性,用電側峰谷 價差將逐步擴大,將進一步打開儲能削峰填谷市場。目前,我國峰谷電價制度主要存 在于城市工商業用電領域,尤其在京津滬等地區峰谷電價差較大,達到了 0.85 元/kWh 以上。隨著電改逐步深化,未來電價差制度還有望向發輸電側傳導。
我國部分城市地區工商業存在較大峰谷電價差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據 CNESA《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 2016》預測,到 2020 年,常規情景下,總裝機規模將達 14.5GW;理想情景下,我國儲能總裝機規模將達 24.2GW。
2020 年我國儲能裝機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儲能在電力削峰填谷的應用集中在工業領 域。假設到 2020 年我國工業用電量基本保持穩定增長,而峰谷電價差大于 0.8 元/kWh 的用電量占將逐步擴大到 10%,配備的削峰填谷儲能系統中鋰電池、鉛炭電 池和液流電池三種電池技術的比例分別為 3:5:2,經測算,“十三五”期間電力削峰填谷 儲能市場規模超 2000 億元,增長空間在 400 倍以上。
“十三五”期間削峰填谷儲能市場規模測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 年我國并網風電規模達 148.64GW,光伏裝機規模達 77.42GW。根據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 2020 年,我國風電裝并網模將達 210GW,光伏裝機規模將達 105GW 以上,超額完成規劃目標確定性強。大規模的新能源建設面臨著嚴重的并網消納問題,須通過 配套儲能系統解決。若按照 30%的裝機基數,以 1:10 的比例配臵儲能系統,并假設 配套儲能系統中鋰電池、鉛炭電池和液流電池三種電池技術的比例分別為 6:3:1,經測 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側儲能市場規模約 600 億元,5 年具備約 200 倍增長空間。若參考德國光伏建設 1:3 的儲能系統配套比例,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并網儲能市場規模測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