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創業服務業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2017/5/17 10:38: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行業發展概況1、創業服務業發展概況(1)行業概況創業服務是緊密圍繞技術創新、企業成長而形成的服務集群,其通過整合與創業相關的知識流、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為創業人員和初創企業提供所需的法律、投融資、財務會計、技術、企業(一)行業發展概況
1、創業服務業發展概況
(1)行業概況創業服務是緊密圍繞技術創新、企業成長而形成的服務集群,其通過整合與創業相關的知識流、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為創業人員和初創企業提供所需的法律、投融資、財務會計、技術、企業管理、政策與信息咨詢、行業交流與培訓、人才招聘、辦公場所等服務,培育高成長性的初創企業并從企業的發展中獲益。現代市場經濟中,創業服務是創業者在事業發展中尋求外部支持、減少創業風險、降低創業成本的重要因素,對于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增強經濟活力、解決就業問題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活動的大力支持,創業服務支持機構發展態勢良好,進入快速發展期,市場上涌現出以創新工場、常青藤創業園、亞杰商會、創業邦、聯想之星、 3W 咖啡、 36 氪、創投圈等為代表的一批商業運作模式新穎、組織力量強大、專業水平較高的創業服務支持機構,服務范圍涉及項目發現、團隊構建、 企業孵化、 后續支持等環節。 各類創業服務支持機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衍生出不同的商業模式,促進創業服務行業的繁榮發展。
(2)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創業服務業的起步可追溯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國家科技部(原國家科委)組織實施的火炬計劃。 1988 年 8 月,國務院批準國家科委上報的《關于動員和組織科技力量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服務的決定》,正式實施火炬計劃,提出:“要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業服務中心”,這是創業服務第一次在國家級發展規劃中出現,標志著創業服務成為國家重點支持行業。
早期階段,國內創業服務行業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主導的孵化器。早在國家正式實施火炬計劃的前一年,國內第一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已經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成立。 自此之后我國孵化器呈快速發展之勢,孵化器數量、占地面積、孵化企業數量等均不斷增加,逐漸成為支持創新創業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主導的孵化器,注重解決創業者辦公場所及配套辦公設施、工商注冊等基礎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創業生態的日益完善,致力于提供創業輔導培訓、投融資對接、宣傳推廣等多元化創業服務的新型孵化器迅速發展,逐漸成為國內孵化器發展的主流形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國內創業服務機構迅猛發展,涌現出一批以本公司、創新工場、 3W 咖啡、聯想之星、創業邦為代表的新型創業服務支持機構, 此類創業服務支持機構以創業服務平臺為紐帶,聚合金融、產業、技術和專業服務等創新要素,逐步形成了涵蓋創業教育和培訓、創業交流、早期投資、創業孵化、創業媒體以及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的創業服務鏈條,成為創業服務業的重要新興力量。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國家提出要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簡政放權的改革為市場主體釋放更大空間。為此,國家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等在內的一系列鼓勵性政策促進國內創新創業的發展。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優化,出現了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眾創”現象,在此大背景下,以眾空間為代表的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獲得快速發展。 眾創空間是順應網絡時代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 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其兼具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等特點,順應創業服務行業的市場發展趨勢,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成為創業服務領域內的主導型機構之一。
(3)行業前景及發展趨勢
在互聯網去中介化、扁平化、平等化的沖擊下,我國創業項目迅猛發展,為創業服務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未來隨著人口紅利、勞動力紅利、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 創業門檻不斷降低、 創業環境不斷優化, 我國整體創業生態將不斷完善,為創業服務帶來巨大市場空間。
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創業服務行業呈如下發展趨勢:①孵化器模式由傳統向新型進行轉變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傳統政府主導型創業服務機構模式之外,新型創業服務機構依靠靈活的服務模式,緊密聯系創業者,解決創業者的相關需求,逐步成為創業服務行業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創業孵化器也在順應市場形勢進行轉變,更加貼近市場,滿足創業者的多種需求。
②服務重點從硬件到軟件的轉型
隨著創業活動的不斷進步,創業服務也從早期提供場地租賃、辦理注冊等以硬件為主的基礎服務,發展為提供創業媒體資訊、創業輔導培訓、投融資對接、路演支持等在內的多元化綜合服務, 涌現出一批提供一體化綜合創業服務的平臺型企業。
③區域集中向全國范圍擴展
近年來創新創業熱潮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創業熱潮興起, 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發展迅速,服務內容更加成熟和結構化,業務模式可復制性強,有利于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拓展。
④平臺化是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管理更為扁平、資源更為開放的平臺型創業服務機構逐漸成為未來創業服務支持機構的主流業態。 平臺型創業服務機構具備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點,可以有效運用平臺所掌握的豐富的創業資源,為創業者提供所需的全方位、綜合性服務。
2、培訓行業和公關行業發展概況
(1)培訓行業市場現狀
現階段我國企業管理培訓行業發展迅速。面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挑戰,國內企業逐漸意識到進行管理培訓對自身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 在培訓領域投入的不斷增加,根據培易顧問調研顯示, 2014 年 33%的企業培訓投入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 53%的企業培訓投入持平,企業培訓投入總體呈上升之勢。與此同時,國家大力推進“雙創”發展戰略,制訂了系列促進“雙創”的產業政策,為我國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打造了良好的環境,未來我國將涌現出更多初創企業,從而能夠為管理培訓行業的發展提供充足客戶源,刺激管理培訓行業規模的迅速擴張。
2014年國內企業培訓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計,截至 2015 年 4 月,國內企業總數已經達到 1,927 萬戶,自 2011 年以來復合增長率超過 13%。
2010-2015年國內企業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尚普咨詢的統計,中國企業管理培訓的市場規模 2015 年已達 1800 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速超過 20%。未來中國企業管理培訓的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2012-2018年中國企業管理培訓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企業管理培訓市場的垂直結構來看,根據賽迪顧問統計,占中國企業數量99.80%的中小企業的需求占整個企業管理培訓市場總量的 96.10%。盡管大型企業在企業管理培訓方面的投入遠高于中小企業,但由于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其需求仍然占據市場的絕對主體。
隨著我國創新創業環境的優化,未來將涌現出更多初創企業。創業企業與成熟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同,其學習需求難以通過傳統管理培訓體系滿足,因此催生出新興的創業培訓市場。
(2)公關行業
公關是公共關系的簡稱,一般是指社會組織(包括企業、政府、非政府機構等)用傳播手段使自己或他人與公眾之間形成雙向交流,使雙方達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適應的管理活動,是一種塑造組織形象的傳播方式。公關的主要職能是通過媒體溝通進行品牌傳播,以獲取公眾關注與認知。
公關活動起源于美國 18 世紀政治宣傳,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逐漸于 20 世紀初形成一種新的產業。隨后,公關行業進入穩步發展期,并且逐漸成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成熟行業。根據 The Holmes Report 報告, 2015 年國際公共關系行業總體規模達到 142 億美元, 年增長率超過 7%,預計 2020 年將達到 200 億美元。
在我國,公關行業起步較晚,截止到目前只有 20 多年的發展歷程。在 20 余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公關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張,一方面眾多大型企業、政府機關、非政府機構等均設立了專門的公關部門,另一方面專業化的公關服務企業大量涌現并逐漸成為公關領域內的主導者。 隨著我國經濟從外需出口型向內需導向型轉型,國內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促使國內企業不斷加強營銷推廣,公關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隨著新媒體的影響力加大,公關與營銷結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公關既能為企業樹立品牌服務,也能為產品營銷出力。此外,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悄無聲息地進行國際化布局,而這種布局更深遠的背景,就是大國戰略下的中國企業集體國際化,這對本土公關公司來說,醞釀著新的戰略機遇。
自 2000 年至 2015 年我國公關行業整體保持增長之勢, 公關公司的數量和營業規模逐年增加。根據中國國際公關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 2015 年中國整個公關市場年營業額約 430 億元,年增長率 13.2%左右。
2000-2014年年度營業額變化(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我國經濟從外需出口型向內需導向型轉型,國內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促使國內企業不斷加強營銷推廣,公關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創業公關與傳統公關業務相比, 服務的客戶主體及核心傳播方式均有較大差異,傳統公關公司很難及時、高效切入該市場。創業黑馬是創業公關服務的先行者,自 2011 年創業公關業務開展以來,打造了多個標志性案例,探索了一套針對創業企業公關服務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一直在推進該行業的健康、高速發展。
創業公關業務具有鮮明的服務創業企業的特征。 創業企業都面臨著公關和傳播能力弱的問題。創業公關為此類公司提供完整的公關解決方案,幫助創業公司業務成長。該細分領域屬于新興領域,目前市場上還未形成極有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
(二)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競爭格局與市場化程度
(1)市場容量
隨著國家大力支持創新創業,我國涌現出創業熱潮,初創企業、創業者的數量呈快速增長之勢。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 2015 年 4 月底,全國累計市場主體 7,204.60 萬戶,比上年同期增加 938.84 萬戶,增長率 14.98%,累計企業數 1,927.60 萬戶,比上年同期增加 336.25 萬元,增長率 21.13%。快速增長的企業數量,為創業服務機構帶來巨大市場空間。
2013-2015年市場主體、企業使用戶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孵化器,作為創業服務領域內最主流的服務機構,自 1987 年成立第一家開始,已經發展了將近 30 多年,形成一定市場規模。根據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編著的《中國火炬統計年鑒(2016)》中統計數據:截止到 2015 年底,我國共有科技企業孵化器 2, 533 個、占地面積 6,877.8 萬平方米、在孵企業78,965個、在孵企業員工 141.7 萬人、在孵企業總收入 3,696.4 億元。
2003-2014年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作為未來創業服務領域內的主流業態, 近年來眾創空間發展迅速。 截至 2016年 12 月,科技部共公布了三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名單,三批名單共 1337 家,其中廣東、山東、北京數量排名前三,分別是 178 家, 162 家, 125 家,占全國比重約 35%。
科技部三批國家級眾創空間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競爭格局與市場化程度
隨著各類新型創業服務機構數量的迅速增加,創業服務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創業服務機構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形成不同的服務特色,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領域、不同背景、不同特征的創業群體,提供針對性的創業服務,在服務內容和市場定位上不斷差異化和細分化,出現了以下幾種類型的創業服務機構:
①輔導培訓型輔導培訓型創業服務機構以提升創業者的綜合能力為目標, 其充分利用豐富的人脈資源,邀請知名企業家、創投專家、行業專家等作為創業導師為創業企業開展創業輔導培訓,最終提高創業者創業成功的概率。②共享辦公型共享辦公型創業服務機構一般會為初創企業提供基礎辦公空間、 共享辦公設備;發展較為完善的此類創業服務機構會為創業者提供財務咨詢、注冊辦理等初創企業商務服務,并提供相應的創業咨詢服務。③融資服務型融資服務型創業服務機構具備健全的融資體系和渠道, 其針對初創企業急需解決的資金問題,為初創企業提供完善的融資渠道。④專業服務型專業服務型創業服務企業依托先進的技術資源、 龐大的產業資源和雄厚的資金支持,為初創企業提供社交網絡、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及產業鏈資源支持。⑤媒體平臺型媒體平臺型創業服務機構以媒體平臺為特征,利用宣傳優勢,為初創企業提供包括宣傳、信息、投資在內的各種綜合性創業服務,主要仍舊是提供資訊服務為主。⑥創客孵化型創客孵化型創業服務機構具備完善的開源硬件平臺和硬件加工車間, 致力于為創客提供互聯網開源硬件平臺、開放實驗室、加工車間、產品設計輔導、供應鏈管理服務和創意思想交流碰撞的空間。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國家大力支持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各類創業服務機構不斷涌現,并從不同角度出發, 衍生出多種創業服務商業模式, 使創業服務不斷向垂直細分領域延展,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創業服務行業的競爭程度。整體而言,創業服務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行業內競爭較為激烈。
創業服務行業內的主要競爭企業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7年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 下一篇:制造業和消費“雙升”撬動萬億市場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