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節水農業:行業規模擴張疊加結構優化,龍頭企業前景廣闊分析
2016/12/2 10:21: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我國節水行業市場空間廣闊據規劃,到 2020 年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 10 億畝,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 3 億畝,其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 1.5億畝以上。2012年-2015 年國家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 5000 萬畝1、我國節水行業市場空間廣闊
據規劃,到 2020 年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 10 億畝,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 3 億畝,其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 1.5億畝以上。2012年-2015 年國家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 5000 萬畝,也就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我國需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 1 億畝以上,建設面積較“十二五”接近翻倍。
按照每年 2000 萬畝的新增市場計算,假設每畝投資 1000 元,則新增市場空間即可達到 200 億元。假設已建成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每畝的維護和更換費用每年在 150 元左右,則存量市場的規模在 200-300 億元,整個節水市場的規模約在 400億-500 億元。
我國未來高效節水行業未來市場規模 (億元)
目前,我國旱地面積約 11 億畝,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3 個大區旱地面積之和占全國的 61.83%。各省旱地以黑龍江省最多,為 1.6 億畝,占該省耕地面積的 90.9%。沿昆侖山—秦嶺—淮河一線劃分,以北為北方旱地,面積 7.38 億畝,占全國旱地總面積的 66.5%;以南為南方旱地,面積 3.71 億畝,占全國旱地面積的33.5%。此外,我國尚有園地 1.45 億畝,假設未來我國 11 億畝的旱地和 1.45 億畝的園地中 80%實現有效的灌溉,有效灌溉面積中能夠實現歐美發達國家 70%的高效節水灌溉率,則可實現 6.97 億畝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此外,2013 年我國有草場22.5 億畝,草場適宜發展噴灌,園地主要以種植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為主,適宜發目前,我國旱地面積約 11 億畝,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3 個大區旱地面積之和占全國的 61.83%。各省旱地以黑龍江省最多,為 1.6 億畝,占該省耕地面積的 90.9%。沿昆侖山—秦嶺—淮河一線劃分,以北為北方旱地,面積 7.38 億畝,占全國旱地總面積的 66.5%;以南為南方旱地,面積 3.71 億畝,占全國旱地面積的33.5%。此外,我國尚有園地 1.45 億畝,假設未來我國 11 億畝的旱地和 1.45 億畝的園地中 80%實現有效的灌溉,有效灌溉面積中能夠實現歐美發達國家 70%的高效節水灌溉率,則可實現 6.97 億畝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此外,2013 年我國有草場22.5 億畝,草場適宜發展噴灌,園地主要以種植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為主,適宜發展噴灌和微灌。假設牧草地實現噴灌的比例達到 10%,則可實現噴灌面積達到2.25 億畝。合計,全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未來空間可高達 9.22 億畝,相較于 14 年的1.18 億畝,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我國未來高效節水行業未來市場規模
2、水價改革、土地流轉推動行業發展
1)水價改革提升用水成本,加大節水需求,促進節水農業發展
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很多領域做出改革部署,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就是其中一項。2015 年 7 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和農業部聯合印發《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在全國 27 個省選擇 80 個縣進行試點,其中 2013年的 55 個試點縣原則上全部納入試點范圍,新增的 25 個試點縣由有關省擇優選擇。
認為未來農業水價改革的要點主要包括:1.價格改革,讓農業用水價格逐步反映其真實價值;2.明晰水權,限定用水定額;3、建立水權交易市場,利用市場力量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價格是進行資源配置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國農業用水價格遠低于成本,2014 年,我國農業用水的供水平均成本約 25.52 分/立方米,但農業用水平均水價僅有 9.23 分/立方米,僅有成本的 36%,而且,農業水費也不能實現百分百征收,2014 年的實際征收率為 89.36%。
我國農業用水價格遠低于成本
農業水費實際征收率不斷提升
這種價格低于成本且征收率不高的用水現狀完全沒有 反映 我國水資源稀缺的現狀,不利于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隨著農業水價改革的推進,判斷農業用水價格將不斷趨向成本,超過配額的部分用水或將收取更高的懲罰性水價,從而推動未來農業用水價格將不斷提升,促進節水設施農業的發展。
2)土地流轉改革推進規模化經營利好節水農業發展
據統計,截至 2012 年底,全國 30 個省、區、市(不含西藏)共有家庭農場 87.7 萬個,經營耕地面積達到 1.76 億畝,占全國承包耕地面積的 13.4%。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 6.01 人,其中家庭成員 4.33 人,長期雇工 1.68 人。2012 年全國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為 1620 億元,單個家庭農場的平均收入為 18.47 萬元,家庭農場的平均經營規模達到 200.2 畝,是全國承包農戶平均經營耕地面積 7.5 畝的近 27倍。
家庭農場的規模以 50 畝以下為主(萬)
種植業占家庭農場的比重最大(萬)
與傳統的家庭分散式經營相比,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社在資金規模和耕地規模方面均具有絕對優勢,不僅能夠負擔得起建設節水農業設施的成本,而且節水農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更加明顯,從而有利于推動節水農業的發展。
3、農田水利工程監管力度加大,PPP 、BOT 模式推行 利好龍頭企業發展
我國農田水利工程長期存在建設和管理粗放問題,尤其是后續的使用和運維不足,效率較低。2011 年以來,國家開始大幅加大對于水利的投資力度,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尤其是高效節水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我國節水農業行業長期處于小、散、亂、弱的格局,大量的農田節水工程由地方性的中小企業承建,質量監管往往存在不到位的情況,后期的維護、運營也難以得到保障,從而導致農田水利工程使用效率較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