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即將到來:汽車投訴三大焦點質量合同售后
2016/3/14 8:38: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隨著汽車在近年來逐步走入千家萬戶,進入‘普通消費品’時代,汽車類投訴在近幾年激增。”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3·15”前夕,福建消委會對“隨著汽車在近年來逐步走入千家萬戶,進入‘普通消費品’時代,汽車類投訴在近幾年激增。”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3·15”前夕,福建消委會對外公布了2015年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其中,汽車類投訴位居商品類投訴的首位。而據介紹,消委會作為依法調解消費糾紛的機構,缺乏獲得證據的強制手段,只能通過自己有限的社會資源來提出調解意見。而大型汽車生產企業往往利用自身優勢將質量問題的焦點轉移。尤其是矛頭直指設計缺陷的質量投訴,容易陷入“持久戰”。且由于汽車的性能和工藝升級換代快,有時消費糾紛的焦點恰巧在國家法律和標準的“真空地帶”,暫時無法可依。
汽車投訴三大焦點:質量、合同、售后
記者注意到,與2014年同期相比,福建省消委會受理的投訴案例中,交通工具類投訴占比投訴總量有較大幅度提升,2015年受理投訴共1212件,占投訴總量的9.60%,高居商品類投訴首位。而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汽車的質量、合同、售后服務三類。
從相關案例反映的問題來看,發動機、車身、電氣設備、變速箱等汽車核心部件的投訴成為主要的質量問題投訴對象;汽車銷售人員售前誘導消費者預付定金,一旦汽車交付,對于存在的困難或出現的問題,經營者存在消極回避的現象;在車輛的售后服務上,商家處理車輛故障的技術水平以及溝通解釋能力也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
記者采訪獲悉,自2013年10月汽車三包法實施以來至2015年11月15日,福建各地消委會收到的汽車類投訴已達900多件,其中合同約定類投訴最多,占比超過50%,以訂金、意向金糾紛和強制貸款、強制收取保證金、金融調查費、押金掛牌費為主。
此外,延遲交車類消費糾紛也較為突出,表現為銷售方無法在約定的時間向消費者提供預購車型,通常給消費者個大概期限讓消費者“再等等”;還有不少消費者提車時發現細節、配置甚至車型與預訂的不符,比如銷售員宣傳的“真皮沙發”成了人造革;以及投訴涉及新車瑕疵(劃痕、排氣管生銹、剎車盤劃痕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