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收儲戰將繼續演繹 平抑糧價面臨兩難
2011/8/15 10:56: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糧食收儲戰將繼續演繹 平抑糧價面臨兩難去年至今,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劇烈,因此,今年發改委希望能夠借助增產形式擴大國家儲備,以備未來平抑糧價。
然而今年糧食收儲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玉米、大豆、小麥等原糧都是國家糧食儲備的種類。從目前糧商的動作來看,一場爭糧戰正在醞釀之中。
國家發改委調研
“我們剛剛從各地調研回來,看到了很多好的現象。”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向記者表示,“年初的干旱以及旱澇急轉的氣候條件,并沒有影響糧食的播種,相反,今年水稻和玉米都增加了種植面積,而且單產量也有所上升。”
一方面是好消息——產量增加將減少糧食價格暴漲的風險。另一方面卻是壞消息,“我們也看到了非常不樂觀的情況。”方言語調顯得十分低落,“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減少得非常厲害。”
據了解,此次發改委調研發現東北種植國產大豆的面積比去年減少了1400萬畝。比2009年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減少了2000萬畝。
“今年的國產大豆產量只有1500萬噸,進口大豆將破紀錄地創下6000萬噸的量。”另一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今年,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存度第一次達到80%。”而在2009年,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存度還是70%。
國產大豆種植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產大豆要比進口大豆貴很多,銷路受限,市場效益有限,因此今年東北很多種植大豆的農民轉而種植水稻和玉米。”
對于國產大豆這樣的調查結果,發改委并不希望外界知曉。因為“現在農產品炒作之風日盛,農產品泛金融化的特征非常明顯”。發改委人士向記者表示,近年出現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糧食炒作事件,讓一直想平抑價格的發改委非常頭痛,“市場的力量,要遠遠大于政府的力量。”發改委經貿司劉平處長向記者表示。
除了大豆之外,讓發改委欣慰的是,其他糧食作物傳來的基本是喜報。
記者了解到,今年秋糧作物中,玉米和中稻兩大高產作物的面積合計7.7億畝左右,比上年增加1600多萬畝,創下了近十年來最高水平。其中,東北四省區玉米種植面積1.9億畝,比上年增加1000萬畝以上;水稻種植面積近7000萬畝,比上年增加640萬畝。高產作物面積在增加。
“如果不出現極端天氣,今年的糧食產量將會很好。” 方言表示。
糧食收儲戰將繼續演繹
“國家糧食庫存充裕,下半年到明年年初,糧食價格將穩中有升。”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萬勁松處長謹慎地表態。
據了解,發改委一直把加強儲備體系作為平抑市場價格抓手。近年來,發改委與國家糧食局聯手,擴建了地方儲備和中央儲備庫,并增建了小包裝食用油、大豆等儲備品種,目前中國的糧油儲備比“十一五”末增加了26%。
“為了指導市場的糧食價格,發改委和價格部門還成立了糧食保障供應機制并定期會商,把供應和銷售的任務交給了國內的幾個骨干企業。”發改委經貿司劉平處長向記者表示。這幾個骨干企業,即是在今年獲得低價輪儲大豆的企業,包括中糧、益海嘉里、中紡糧油等。
期貨分析師李墨達向記者表示,在產量縮減的情況下,今年收儲大豆非常困難,“去年地方儲備庫收儲大豆的時候,有人把價格低的轉基因大豆當做價格高的非轉基因大豆交給儲備庫,最后被查了出來。”
此外,玉米儲備的挑戰也非常大。 此前,國內多地的玉米儲備庫出現了空庫的情況,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對此國家糧食局調控司陳家積表示,“去年末,國家拋空了玉米,現在已經及時輪儲進了很多玉米。”發改委經貿司劉平同樣認同這一說法,“儲備拋空了玉米,已經補進了,與前期玉米量差不多。”
但是記者了解到的情況卻相反,“現在,想靠儲備平抑玉米的價格已經非常難。”一家糧食央企人士向記者透露。“年初國家糧食賣出去2000萬噸玉米,但是只購回了1000萬噸。”
此外,記者獲悉,位于東北的中小型糧商已經準備好收購玉米,“雖然玉米豐收,但是價格肯定還是要上漲。”糧商表示。年初,中小糧商看好玉米價格,與國家儲備搶收玉米,并導致玉米價格接連上漲。知情人士透露,一些炒作商至今庫存中還囤有玉米。
2011年,益海嘉里和中糧繼續在國內各地新建大型糧食加工廠,從去年開始的爭糧將在今年繼續演繹。
平抑糧價面臨兩難
發改委人士向記者表示,發改委有計劃繼續擴大糧油儲備。其中大城市的原糧儲備從原來的10天提高到了13到15天。
發改委官員也承認目前收儲困難,“現在農民的市場意識已經加強,加上國家對農民進行直接補助,農民已經不會像過去那樣急著賣糧,他們也有意識地等待較好的價格出售農產品。”
實際上,在平抑糧價方面,發改委一直面臨著兩難:一方面為保障農民收入而出臺糧食收購價格致使糧價抬高,另一方面,為了避免糧食價格過快上漲而建立儲備,并適時拋儲。
而真正的打壓糧價又存在很多爭議。“其實,我們對控制糧食價格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商務部一位副司長向記者表示:“控制糧食價格實際上會損害農民的利益。”
然而,國際糧食價格的持續上漲,已經帶動國內玉米、大豆的價格上漲。國內一家骨干企業在此次平抑價格中損失慘重。據了解,上述企業在大豆價格高漲時,接到發改委“不得上漲小包裝食用油價格”的指示。“前不久,我見到了益海嘉里的一個副總,今年他們在食用油方面虧損了好幾億元。”發改委人士向記者表示。
“現在,美國對玉米制造生物燃料采取的補貼政策正在推高國際糧食價格。”發改委人士向記者表示,“美國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為了掌控國際糧食價格的話語權。”一家糧食央企的高層也向記者表明了這種觀點,“現在,只能是各個企業各自想辦法,應對這種局面。”
一面是適時保護農民的利益,一面是平抑市場價格,發改委的選擇將十分有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