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正從產業融合走向轉型升級
2010/6/10 17:54: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林業正從產業融合走向轉型升級從國際金融危機中猛醒過來,意識到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的不只是中國。從國際上看,危機后的“再平衡”,在發展方式集中表現為“再工業化”,而“產業融合”與“創意產業”,是通向“再工業化”的歸宿“低碳經濟”的不二法門。
我國林業其實是產業融合的積極實踐者。從“林紙一體化”、“林板一體化” 、“林下經濟”,到最近的“林油一體化”、“林電一體化”,林業在推動不同產業交叉、融合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天,紙漿原料林定向培育、人造板企業自建原料林基地,已經蔚為大觀;油茶大面積推廣種植,豐富了城里人的油瓶子,鼓了農民的錢袋子;生物柴油原料林培育已經有了初步的嘗試,為下一步引進資本開展深入合作提供了借鑒;利用沙生灌木撫育剩余物發電的示范企業,已經矗立在鄂爾多斯毛烏素沙漠腹地,沙生灌木能源林培育、灌木撫育剩余物生物質發電、電廠煙氣二氧化碳回收培育藻類的低碳經濟產業鏈條已然成型。
我國林業產業蘊藏著通過產業融合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歷史機遇。日前發布的全國林業統計年度報告顯示,從2001年到2009年,我國林業一、二、三產業產值結構從66:30:4,調整到目前的41:50:9。加工制造業等第二產業9年提升了20個百分點,旅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9年只提升了5年百分點。換句話說,進入新世紀,林業為社會提供了日益豐富的生產生活產品,但豐富多樣的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依然是有價無市、待價而沽。
林業二產與三產的產業融合,能創造出新興的產業市場。2008年,地處浙西南的遂昌縣,率先建成我國首家中國竹炭博物館、中國竹炭產業基地,依托“一館一地”開展休閑旅游觀光。置疑者有之,搞起旅游企業如何創新?批評者有之,產業基地如何辦成了旅游基地?其實,這就是依托“一館一地”實現了竹炭文化、竹炭加工和竹炭旅游休閑的產業融合。不僅使竹炭產業安度國際金融危機的“寒流”,這一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還被香菇、青瓷等產業看好。
眼光向內,通過產業融合,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內生性增長,轉型和升級就不會是空中樓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