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糧餐飲以一站式供應鏈綜合服務助力餐企創新競爭
2025/6/4 12:00: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5年餐飲連鎖化率預計達到24%,市場競爭步入白熱化階段。在新開門店與關店數量幾近持平的存量博弈中,創新成為餐飲品牌連鎖化發展必須直面的一大難題。2025年餐飲連鎖化率預計達到24%,市場競爭步入白熱化階段。在新開門店與關店數量幾近持平的存量博弈中,創新成為餐飲品牌連鎖化發展必須直面的一大難題。近日,中糧油脂餐飲事業部行銷部兼市場部負責人張浩在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的分享中表示,優化供應鏈已不再是簡單的成本壓縮工具,而是推動創新突圍的戰略支點——中糧餐飲一站式餐飲供應鏈綜合服務是餐飲企業的創新伙伴與助手。
餐飲創新的本質是各生產要素的重新排列與組合
縱觀近兩千年的科技發展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質變,都離不開某個瞬間迸發的突破性靈感。突破性的創新,總是在持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迎來關鍵節點的爆發。這種瞬間突破并非偶然,而是知識、資源與想象力在臨界點的劇烈碰撞,也被稱為“閃電時刻”。
餐飲領域的創新,同樣遵循著相似的軌跡:無論是日常菜品的更新迭代還是開辟新賽道的爆款打造,都始于大廚對食材與調料等要素的重新排列組合。
結合主要食材、食用油、調味品及輔助食材各自特性,設計不同的組合方案,再通過試菜評估新組合的風味層次、成本結構、標準化潛力,這種“要素庫→排列組合→驗證優化”的工作鏈條,是屢試不爽的菜品創新基本公式。
雖然有著成熟的創新方法,但很多餐飲企業仍然陷入了創新乏力的尷尬境地。基礎調味品高度標準化,地域特色調味品的工業化生產滯后,產品功能單一,缺乏場景化解決方案,新品研發周期長,上下游缺乏創新共研機制……同質化桎梏背景下,餐飲企業的創新空間被極大壓縮,突破性的“閃電時刻”更無從談起。
曾有坊間流傳的一個典型案例稱,某連鎖川菜品牌在早期開發“藤椒風味烤魚”時,因市面上缺乏標準化藤椒調味汁改用手工調配,最終因出品效率低,風味穩定性差等原因遺憾擱置。
一站式供應助力廚師找到創新閃電時刻
從餐飲企業實際需求出發,成為餐飲企業創新的伙伴與助手——中糧餐飲“橫向多元化+縱向專業化”的一站式綜合供應體系,覆蓋了食用油、調味品、日化、酒水四大板塊,用央企的實力、研發與擔當為餐飲品牌持續創新提供更多的排列組合可能性。
具體來看,在食用油版塊,針對個性化需求,中糧餐飲聚焦“風味優化、營養成分保留及提升、健康結構酯研發和危害物脫除”,讓食用油產品更香濃、更營養、更健康、更安全。
調味品方面,中糧餐飲各式醬油、食醋、料酒產品應有盡有。其中,醬油同時擁有日式工藝產品與廣式工藝產品,味極鮮、生抽、老抽等品種一應俱全;食醋分為陳、香、米、白四大類,同時擁有地道的山西風味和鎮江風味,各種酸度完整布局;料酒采用紹興原產地黃酒,有精制、釀造等品種,還有低鹽料酒供選擇。
今年新加入的酒類產品,則包含醬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和葡萄酒等多個系列,在極大豐富中糧餐飲產品矩陣的同時,更為中糧餐飲一站式餐飲供應鏈服務增添了新的想象空間。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糧餐飲在通過“名廚匠心俱樂部”等餐廚互動機制簽約國內頂級名廚,將大師經驗轉化為工業化生產標準的同時,還與名廚大師一起,在全國各地開展了一系列的“福掌柜▪中國行”“中糧餐飲美食地圖”等活動。
通過采購和使用中糧餐飲供應鏈產品,廚師不僅可以接觸到東西南北各種風味特點,創新要素變得更加豐富,還可以通過活動,現場與名廚交流學習,甚至獲得大師的親自指導。
在中糧餐飲豐富供應鏈產品要素組合與名師指導結合的持續賦能下,餐飲企業的創新空間被極大拓展,那些菜品創新工作中迸發的靈感與想法,也在交流碰撞中得到了補充與落地。
餐飲供應鏈應該完成從"后勤部門"到"戰略伙伴"的進化與改變,正如中糧油脂餐飲事業部行銷部兼市場部負責人張浩分享時候提到的,中糧餐飲將以創新伙伴的身份,與更多優秀餐飲企業攜手,完成餐飲服務的效能提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