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瀾在聯合國文明對話國際日作主題發言,談“中華造物智慧”
2025/6/3 10:08:09 來源:消費日報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匠心精神不僅是技藝上的精益求精,也是每一位匠人內心的修養和品德的完善。中國人遵循事物多樣性背后的規律和秩序,即“道”。器以載道,世世代代匠心傳承著的不僅是技能,更是對精神卓越的不懈追求。當地時間6月9日下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成功舉行文明對話國際日慶祝活動,包括主題對話會、文明交流互鑒系列展覽以及“跨越山海的文明對話”文藝演出三場活動。今年6月10日是首個“文明對話國際日”,也是聯合國文明聯盟(UNAOC)成立二十周年。為紀念這一國際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與聯合國文明聯盟聯合埃及、秘魯、西班牙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共同主辦了此次主題對話。活動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大使主持,以“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加強國際團結合作”為主題,重點關注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相互學習的重要性,并探討如何重振全球團結與合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第79屆聯大主席菲勒蒙·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視頻發表致辭;聯合國副秘書長、文明聯盟高級代表莫拉蒂諾斯和埃及、秘魯、西班牙、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高級外交官進行了現場致辭。各國常駐聯合國高級外交官、聯合國秘書處高級官員以及紐約各界人士共1000多人出席本次活動。
在現場的交流對話環節中,發言代表們達成共識,“文明之間的對話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中國資深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創始人楊瀾女士作為中國文化代表進行了主題發言,圍繞非遺文化,從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匠心造物的創造精神、以人為本的倫理價值、和而不同的文明觀念四個維度分享了中華造物文明對于當今世界和人類未來發展所帶來的啟示與價值。
楊瀾女士援引《考工記》《天工開物》中的內容,以中國制瓷工藝為例,闡釋了中華文明“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理念——世界與人類是渾然一體、適應協同的相互關系,對應到今天就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人們要給自然留出修復時間,給人類后代留下生存和發展的資源,不可“竭澤而漁”。
匠心精神不僅是技藝上的精益求精,也是每一位匠人內心的修養和品德的完善。中國人遵循事物多樣性背后的規律和秩序,即“道”。器以載道,世世代代匠心傳承著的不僅是技能,更是對精神卓越的不懈追求。
楊瀾以茶文化為例,描述了“以人為本、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脈絡。中國人以孝悌忠信為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準則及紐帶,注重人的尊嚴、價值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結。以人為本也意味著技術為人服務。今天的AI帶來了顛覆性的技術變革,但其歸根結底是人類的工具和助手,具有主體意識的還是人,“技術決定我們奔跑的速度,但愛才是我們奔跑的方向。”
“君子和而不同”,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不斷傳承與之對不同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包容性息息相關。儒學和道家思想與外來佛教思想融合,漢民族文化與各民族文化融合,成為美美與共的文明生態。當今世界環境下,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性及理性主義精神對推動國際社會共識和全球合作都具有重要價值。
最后,楊瀾分享了她對待變化的態度,“變化常常帶來焦慮和恐懼,就像《易經》所啟示的那樣,我們應該順應變化、擁有引領變化的智慧。文明的生命力在于吐故納新,不斷創新。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像堅韌不拔又具有彈性的竹子,根部緊密相連,分擔風霜雨雪,共同撐起一片文明的天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