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青山實業(瑞浦蘭鈞)的《匠心智造》看“中國韌性智造”
2024/3/4 9:56:58 來源:中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紀錄片是時代的語言,紀錄片是我們對時代的回應,紀錄片的核心是傳遞價值觀。紀錄片是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紀錄片兼具新聞性、藝術性、教育性和娛樂性
而媒體紀錄片承擔著傳播價值觀、提升人文精神的任務
央視重磅推出了一系列工業類商業紀錄片,例如:2012年推出的《超級工程》,2013年推出的《大國重器》,2015年推出《大國工匠》,2018年《厲害了,我的國》紀錄片電影上映了,在2019年推出《超級裝備》,2021年的《動力澎湃》,聚焦輕工業的《匠心智造》《崛起的國貨》也從2015年開了全國的選題:安踏集團的《永不止步》,公牛電器的《牛行天下》《牛創科技》,健力寶集團的《中國魔水》,鴻星爾克的《讓運動無門檻》,聯邦家私 《匠心聯邦 經典傳奇》,特步集團《嗨,這就是特步!》,洽洽食品《堅果新鮮質造者》,得實集團《打印機里的革命(上)》《打印機里的革命(下)》,貢牌西湖龍井《一茶一世界(上)》《一茶一世界(下)》——
“紀錄片是時代的語言,紀錄片是我們對時代的回應,紀錄片的核心是傳遞價值觀。”青山實業(瑞浦蘭鈞能源股份)品牌總監黃宇丹笑著跟《匠心智造》升級為《中國韌性智造》欄目組總制片人說,我們瑞浦蘭鈞能源股份參與這個紀錄片的目的是為了展示瑞浦蘭鈞的匠心智造精神。作為一個致力于新能源領域的企業,我們始終堅持追求卓越品質和技術創新。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紀錄片向觀眾們展示我們的產品研發過程、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努力,以及我們對產品品質和客戶滿意度的追求。其次,我們想在紀錄片中分享我們對于新能源產業的想法和愿景。作為一家新能源企業,我們深信可持續能源的重要性和發展潛力。我們致力于研發和生產高性能的鋰離子電池產品,為全球的清潔能源轉型做出貢獻。通過參與《匠心智造》紀錄片,我們希望能夠向觀眾們傳達我們對于新能源的熱情和承諾,以及我們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念。最后,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紀錄片與觀眾們建立起更加親近和關注的聯系。通過展示我們的團隊文化和企業價值觀,我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們,共同追求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023年11月份《匠心智造》升級為《中國韌性智造》欄目組汪燕主任向瑞浦蘭鈞能源股份發出配合函,圍繞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尋找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支撐,新經濟業態下的中國力量!記錄民營企業以精益求精,百折不饒的企業家精神,帶領團隊打造卓越產品。很快得到了瑞浦蘭鈞能源股份高層的一致認可。
2023年11月10日瑞浦蘭鈞能源股份委派代表于杭州西子湖畔和欄目組張樂恒、汪燕做了一次面對面的深入交談,并邀請欄目的兩位主任親自前去溫州進行實地的勘察走訪。
2023年11月29日,《匠心智造》欄目組張樂恒、汪燕一行到達了浙江溫州,在總經理張小聰、品牌總監黃宇丹的陪同下,深入的了解了瑞浦蘭鈞能源股份在智能制造上的投入,在管理上的狠抓細節和企業家的韌性精神,完成了節目錄制的確定。
2023年12月12日,《匠心智造》欄目組導演王磊前去做拍攝前期的調研。目前節目正在制作中,期待青山實業(瑞浦蘭鈞能源股份)的紀錄片早日與觀眾見面。
韌性,百折不摧,昂揚向上。
韌性,是絕地反擊的能力,是向死而生的勇氣
韌性,是面對困境時的堅韌不拔
韌性,是長期奔跑的耐力
韌性,是企業家的精神
《中國韌性智造》
韌性突圍,智造向新。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展示企業家百折不饒,堅持不懈的企業家精神,通過挖掘產品背后的故事,讓全社會了解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支撐,在新經濟業態下的中國力量!探尋中國智造背后企業產品的智造故事以及企業家的韌性企業家精神。
節目宗旨:
韌性,是企業家的精神底色;智造,是對世界促進推動的動力。紀錄片欄目《中國韌性智造》聚焦于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與社會變遷的互動。通過打造卓越產品,中國的民營企業將對國家的責任灌注在“韌性”獨運的專注上;通過提供優質服務,中國的民營企業將對民眾的承擔刻寫在“智造”優勢的追求中。《中國韌性智造》欄目記錄的就是這個優秀的企業群體,優秀的企業家群體,記錄他們在時代浪潮中留下的“韌性”與“智造”的印記和故事。 “用心創造,中國韌性智造”,是民營企業對國家品牌的支撐,也是《中國韌性智造》欄目服務大眾,引導受眾的宗旨。
節目內容:
欄目的每一期節目都將力爭從客觀的角度,對中國民營企業在國家背景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進行如實的展現和記錄。從品牌的角度來表現中國的民營企業將對國家的責任灌注在“韌性”獨運的專注上;從服務的角度來表現中國的民營企業將對民眾的承擔對經濟的貢獻刻寫在“智造”優勢的追求中。從而能夠進一步展現出中國生產制造行業的基本情況與面貌。
節目大綱基本以三條線索為主:品牌線、人物線、性格線
品牌線——人做的產品
品牌是企業最直接的表現,是“韌性”與“智造”的集中體現。所以必須要表現出具有說服力的品牌,才能有效的樹立品牌。從工藝本身的流程、技術,來展現出企業生產智造的水平;從對產品的態度:來展現生產者的精神。沒有品牌便沒有工匠的精神,也就不會有企業的品牌。
人物線——做品牌的人
以人物來豐富產品,將生產者、企業家的韌性精神通過紀實拍攝、人物訪談的形式捕捉和紀錄。把品牌背后的故事,蘊含的能量、支撐的技術,充分明細的表達出來。人物線與品牌線互為明暗、雙向并進,把關于韌性的故事講得有條有理。節目的主線將是人物和品牌雙向擰結成的。
性格線——個性的形象
在故事中挖掘出細節,在敘事中表達出情感。從而引起反思,引起共鳴。既塑造出人物的性格,也表現出企業的性格,品牌的性格。無論是生產制作中的細節,還是采訪講述的內容,都為塑造出人物的個性、品牌的個性、企業的個性。個性造就深刻的印象。
主創團隊
李會晴(總監制),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生獎金沃獎評委、中廣聯電視劇編委工作委員會會員、央視欄目制片人。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中國疫苗百年》總制片人。優酷紀錄片《一路象北》導演,參與電影制作:《槐樹》《向左向右》《夜劫》《迷途》;央視訪談類節目《成長的力量》《奮斗》《對話頭等艙》;央視紀錄片:《一滴水的力量》《莫干山》《東方橄欖油》《溫暖的事業》等;系列紀錄片:《工匠精神》《匠心智造》《行走華夏》《綠水青山》《中國韌性智造》《崛起的國貨》。
楊進(總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集團)大型紀錄片《新三峽》的導演;紀錄片《秀美蔡甸》、《世園會志愿者》總導演;原遼寧電視臺節目總監;中國教育電視臺《開心周末》總導演;北京電視臺《味道學院》分集導演;電影《飛越彩虹》編劇(省五個一);發現之旅《工匠精神》、《匠心智造》、《中國韌性智造》、《綠水青山》、《崛起的國貨》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致匠心》、《中國名片》導演。
王磊(總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我們有一套》、《天生我才》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頻道《生活》欄目文案策劃、編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教師節晚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頻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頻道《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大型活動;紀錄片《最美鄉村女教師》、《東方第一哨》導演;大型紀錄片《惲代英》、人物紀錄片《生活家》;發現之旅《工匠精神》、《匠心智造》、《中國韌性智造》、《綠水青山》、《崛起的國貨》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致匠心》、《中國名片》導演。
張瑤瑤(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十套《地理中國》導演;一套《撒貝寧時間》欄目編導;近期作品有《無魚的河谷》、《赤水疊橋》、《中國法醫》系列等;發現之旅《工匠精神》、《匠心智造》、《中國韌性智造》、《綠水青山》、《崛起的國貨》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致匠心》、《中國名片》導演。
朱亙(導演),央視多檔紀錄片導演;原湖南衛視《我的紀錄片》導演;曾跟拍溫總理當年訪問阿里巴巴。主要作品:央視紀錄片《芬蘭的呼吸》、《發現山西》、《風向》;央視科大訊飛紀錄片《人工智能萬物更新》;院線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優酷紀錄片《82歲我心飛翔》、《影像錄》、《熱》欄目;阿里巴巴十周年紀錄片《堅守夢想承擔夢想》;支付寶公益廣告《因為信任所以簡單》;人物紀錄片《我本佳人》《我是黑色上海人》《死飛少年》等;企業紀錄片《李佩卿的中國元素》《一顆老紅糖百年九吉公》;微電影《尋愛》、《愛的印記》等。參與作品:《掬水月在手》獲金雞電影節最佳科教紀錄片獎。《82歲我心飛翔》獲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網絡紀錄片獎。《死飛少年》獲中國鎮江國際紀錄片盛典定制紀錄片二等獎。
張建中(導演),陜西寶雞人,紀錄片導演。畢業于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歷任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走遍中國》、《探索發現》欄目攝像、編導、動畫設計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套《經濟半小時》欄目攝像及編導,節目《云端上的大橋》曾獲財經頻道二等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錄頻道《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獲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攝像獎。期間個人主要作品有:《宇宙與人》、《國家電網》、《魅力神東》、《武夷山茶文化》、《云端上的大橋》、《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等。發現之旅《工匠精神》、《匠心智造》、《中國韌性智造》、《綠水青山》、《崛起的國貨》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致匠心》、《中國名片》導演。
馮思婧(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人與社會》欄目編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美術星空》欄目編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法制頻道欄目《懺悔錄》擔任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欄目《探索發現》擔任導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汶川地震救援紀錄片《大愛無疆》編導;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健康北京》欄目編導;《走近科學》特別節目《探秘西藏》編導;電影《迷途》擔任編劇;《一夜溫情》擔任執行導演;電影《守望古柏》擔任導演;海南建省三十周年紀錄片《巨塔之基》、《逐夢海上》擔任導演;參與拍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地理中國》欄目編導;發現之旅《工匠精神》、《匠心智造》、《中國韌性智造》、《綠水青山》、《崛起的國貨》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致匠心》、《中國名片》導演。
劉佳鈺(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建黨100周年大型紀錄片《紅色足跡》導演、CCTV-1《懂我不懂我》、CCTV-4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CCTV-7紀錄片《中國品牌故事》導演、CCTV-9紀錄片《了不起的工程-中國港》《上海百年故事》《閃亮的記憶》《中國扶貧故事》《白云深處》導演、CCTV-10紀錄片《跟著書本去旅行》《味道》《匠人匠心》導演、CCTV-12《法治深壹度》導演、CCTV-17紀錄片《我的美麗鄉村》《大地講堂》導演、新華網紀錄片《追夢中國人》導演、發現之旅《中國韌性智造》、《崛起的國貨》導演、中國國際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民宿里的中國》導演、華為創意短片導演。貴州茅臺紀錄片《我與時代同行》導演、電視劇《早安故宮》片尾紀錄片導演、紀錄電影《共同命運》執行導演、優酷紀錄片《中國美》導演、衛建委專題片《反擊抑郁》導演。
周鼎(總編),發現之旅《工匠精神》、《匠心智造》、《中國韌性智造》、《綠水青山》、《崛起的國貨》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致匠心》、《中國名片》導演;2006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實話實說》;2007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軍事《和平年代》編導 ;2006、2007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感動中國》;2009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影《電影中的世界史》;2010年《贏的秘密》節目策劃;2012年紀錄片《中國橋梁》;2015年中國教育《博物館之夜》撰稿。
蘇凱(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系列紀錄片《玩味京城》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系列紀錄片《有一種生活叫訂制》執行總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系列紀錄片《數字中國:大數據時代》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系列紀錄片《精武風云》執行總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系列紀錄片《魅力智利》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系列紀錄片《從北京到北京》導演;發現之旅頻道《中國韌性智造》、《崛起的國貨》導演BTV系列紀錄片《大引擎》導演;鳳凰衛視系列紀錄片《鳳凰大視野》-《十字路口的計劃生育》總導演;吉林衛視5集系列紀錄片《老舍》、《曹禺百年》導演。
蘇銅(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紀錄片《動力澎湃》、《大國重器2》。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冬奧會紀錄片《從北京到北京》;紀錄片《新三峽》分集(原國務院三峽辦與中央新影聯合制作);《Al夢想曲》、《大數據時代》;《園林》《中國大壩》分集;《精武傳奇》《中國隊長》系列分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會與法頻道:紀錄片《民法典進行時》;《警察故事》《警犬成長記》系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紀錄片《特戰尖兵》《最后的沖刺》等。中央新影發現之旅《中國韌性智造》、《崛起的國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電影《蒙古馬》、《鏡子》,3D紀錄電影《新三峽》,人民日報建黨100周年系列微電影《初心-于和偉篇》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公益微紀錄-載人航天篇/國產航母篇/火箭發動機篇等;中國影像方志系列、國家電網珠海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紀錄片、中國建筑設計院雄安新區建設工程紀錄片等。紀錄片《人生第二次-重啟》分集、《一級響應》、紀錄片《寵物一千零一夜》分集。北京衛視紀錄片《鋼鐵紀歷》分集、《創新北京》等。
方亮(配音),“金話筒獎”獲得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王牌節目《新聞和報紙摘要》主播、“紅軍小學愛心大使”、青年網“青春勵志人物”。曾受邀進中南海擔任“建黨九十周年演講賽”等多項活動的專家評委。25年來,在央廣曾參與《全國新聞聯播》、《現在開庭》、《晚報瀏覽》、《財經報道》、《體育新聞》、《文藝小說》及各類公益廣告等欄目的播音主持工作。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還曾為:《水問》、《變暖的地球》、《坐標——改革開放三十年》、《2010世博記憶》、《法門寺》、《老西藏精神》、《奇跡——災后重建的中國力量》、《情系民生》、《茶》、《人參》、《忠貞》、《信仰》、《百年潮·中國夢》、《國魂》及《探索·發現》欄目、紀錄片頻道和“情系玉樹,大愛無疆”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晚會、《感動中國》、《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千余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晚會現場直播的節目配音解說。其中一些節目,還獲得過亞太“金熊貓”、“金雞”紀錄片金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內外大獎。因其聲音的可塑性極強,被譽為“百變之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