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熙趙燕將文化事業與時代發展結合,構造滿足年輕人精神需求的休閑區
2023/7/4 11:00:0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文化事業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和反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價值取向等都會發生變化,而文化事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不斷創作和傳播新的文化產品和觀念。文化事業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和反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價值取向等都會發生變化,而文化事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不斷創作和傳播新的文化產品和觀念。與此同時,文化事業也對時代發展起到了推動和引領的作用。文化創意產業、文化旅游等新興產業的興起,不僅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時代的進步和變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008年5月,華熙集團董事長趙燕女士以“時代”為名,創建了北京時代美術館,正是寄托了以文化事業參與時代發展的愿景。十五年來,作為一家非盈利性的公益民營美術館,北京時代美術館積極參與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文化公共事業的實踐。從2010年起,北京時代美術館陸續發起了一系列支持中國本土年輕藝術家的青年藝術扶持計劃,如“旋構塔計劃“、“種子計劃”等。2011年起,由華熙國際發起的“云中”系列大型公益文化項目,依托時代美術館平臺,持續關注中國原生態文化藝術,挖掘、傳承、推廣散落在中國大地上快要消失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以當代藝術展覽、藝術演出等創新的展現形式推廣給公眾,讓更多民族文化的年輕傳承人重拾文化自信。直到今天,“云中”系列公益文化項目已經堅持了十二年。
在今天的藝術領域、文化領域,特別是在城市這個語境下面,經常會聽到有人強調“社區”這一概念。在趙燕女士心中,藝術是能夠形成社區與人聯接的中介的,藝術是超越語言的,也超越文化差異、身份差異,它是平等開放的: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和藝術對話的權利。
受趙燕女士理念的影響,時代美術館和它所在的華熙LIVE,以及周圍諸多生活體、文化配套,也形成了和城市社區文化密切互動的關系。今年4月,時代美術館攜手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在成都、重慶和北京的華熙LIVE,打造三城、三地共構的公共藝術項目“感官共域”, 在這里,那些曾經將藝術品與社區、與人群隔離開的“圍墻”消失了。道路兩旁擺放著數件造型奇異、龐大的裝置藝術作品,人們在其中穿行,如同作品的一部分。
文化事業不是嘴上說說的事,它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企業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主動站出來承擔社會責任。不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都不盡相同,而華熙LIVE選擇了實施公共藝術項目,建設文化藝術社區,展開對民族文化遺產的挖掘,讓文化事業更好的與時代發展結合,做出滿足年輕人精神需求的商業綜合體。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