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需“錨定”三大方向發力
2023/6/22 9:21:55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強有力支撐。3月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進行了解析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強有力支撐。3月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進行了解析。從易綱的發言和回答中可以看到,金融精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好三件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著力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一是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在總量上,近年來,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穩固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2018年以來,累計實施14次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超11萬億元,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等工具,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對穩就業、保民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利率政策上,堅持以我為主,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面對主要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的挑戰,我國從優先確保國內發展的角度出發,沒有選擇跟隨加息,而是適度引導政策利率下行,確保利率處于合理區間,以首先適配穩定國內需求和就業的需要。在結構上,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精準設計并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創設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四項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支持力度。此外,還調增政策性開發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支持設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了擴投資、帶就業、促消費的綜合效應。
二是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近年來,我國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精準有效處置重大金融風險,全面清理整頓影子銀行和非法金融活動,一些突出金融風險得到高效穩妥處置。在處置重點高風險集團風險方面,接管包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堅決打破了剛性兌付,同時依法保護老百姓的利益。對“明天系”“安邦系”“華信系”、海航集團等資產負債規模大的高風險企業集團進行“精準拆彈”,避免了轟然倒塌的風險,也阻斷了風險的擴散和傳染。在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方面,平穩化解了恒豐銀行、錦州銀行、遼寧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目前,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數量總體下降,從600多家下降到300多家,不少省份已經沒有高風險機構。在清理整頓影子銀行和非法金融活動方面,出臺資管新規及配套實施細則,統一資產管理業務監管標準,重點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和交叉性金融產品,“類信貸”特征的高風險影子銀行較歷史峰值壓降近30萬億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順利完成,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此外,金融風險防控體制機制也加快構建,金融穩健運行的制度基礎不斷夯實。金融穩定立法相關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去年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金融穩定法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將明顯提高重大風險防控能力,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繼續深化金融改革,有序擴大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金融開放有助于中國發展質量的提升,也能讓世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不斷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積極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形成涵蓋股票、債券、衍生品及外匯市場的多渠道、多層次開放格局;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擴大金融業開放……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方針,出臺了多項開放措施,推動中國金融業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成長,開放水平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和計價等國際貨幣的功能全面增強,人民幣國際地位也有較大提升,特別是去年5月,人民幣成功通過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以來的首次審查,權重從10.92%上升至12.28%。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調查顯示,近3年來,人民幣外匯交易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由4.3%增長至7%,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成為上升速度最快的貨幣。此外,我國還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在綠色發展、健全區域金融安全網等重要議題方面貢獻中國智慧,在危機救助和疫后復蘇中展現大國擔當,為維護全球金融穩定貢獻中國力量。
開局決定全局,起步決定后程。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我國經濟逐步回暖。為繼續鞏固回穩向好態勢,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依舊不能“松勁”,需“錨定”以下三大方向繼續發力:一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調節,既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穩固對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支持力度。尤其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推動消費有力復蘇,增強經濟增長潛能;另一方面,要統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與風險防范,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穩步推動重點企業集團、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化解,保持金融體系總體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此外,還要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穩步擴大金融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相信通過上述舉措,必將會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LPR年內首降 釋放穩增長積極信號
- 下一篇:我國最大海上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