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應我國經濟綠色轉型趨勢——險資可持續投資面臨新機遇
2023/4/15 9:21: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綠色轉型步伐加快,ESG投資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綠色轉型步伐加快,ESG投資理念也逐漸被保險資管機構重視。ESG投資理念包含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維度,其核心是將社會治理、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投資實踐相結合。ESG投資關注投資的長期價值和社會效益,以此實現投資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回報的協調一致。
來自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近10年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從13家增至33家,管理資產規模從4.98萬億元增至21.35萬億元,年均增速15.8%,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穩步增強。未來,將在踐行ESG投資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上有新作為。
投資理念不斷進步
近年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創設的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組合類產品及資產支持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系列金融創新工具快速發展。目前,各類產品存續數量達3494只,存續規模6.37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37.33%,已成為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工具。
中再壽險總經理田美攀認為,ESG投資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契合我國現階段發展需要,是保險機構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橋梁。因此,創新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的ESG投資理念,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投資體系,勢必將成為未來我國保險資金投資的重要發展方向。
保險公司的負債特征,決定了保險公司資產配置的特點。保險資金作為保險公司的一項重要負債,具有負債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特征。這也決定了保險資金投資要以安全性為主,在確保期限匹配的前提下,實現收益覆蓋,以滿足未來賠付要求。銀保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24.53萬億元。其中,銀行存款2.86萬億元,債券10.03萬億元,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97萬億元。
在投資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保險資管公司開始在決策中引入ESG投資理念,以彌補單一的財務性指標的不足。比如,中國太保把ESG作為踐行“長期主義”的重要戰略。2021年3月份,中國太保將原董事會戰略與投資決策委員會調整為董事會戰略與投資決策及ESG委員會,加強頂層設計建設,可持續發展戰略再上臺階。中國平安將ESG因素全面融入包括保險業務在內的公司核心業務發展戰略之中,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型,明確ESG管治體系和ESG關鍵議題與風險的識別、評估、管理體系,并制定了《平安集團可持續保險政策聲明》,提出可持續保險四項原則。新華保險從ESG評分體系出發,完善適應ESG投資的風險偏好和風險管理實踐,推動權益投資引入市場上成熟的ESG評分體系,固收投資建立公司信用投資交易對手ESG評價體系,持續迭代自身投資風險監測和預警理念,針對高污染、高碳排放的行業做出詳細的風險研究和投資規劃,加強公司投資組合中對ESG相關因素的持續監控。友邦人壽自2016年就將ESG融入投資組合管理中,逐步搭建起成熟的框架,定期對被投資主體進行ESG問卷調查,通過ESG打分卡進行審查和評估,對未能達到標準的投資倉位進行剔除,并增加對滿足ESG要求的優質企業投資。
機遇與挑戰并存
早在2018年,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就發布了《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綠色投資倡議書》,引導保險資金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構建“綠色”保險資金投資新體系。2022年9月,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又發出《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ESG盡責管理倡議書》,提出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影響力,引導被投企業在內的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構建綠色發展生態圈,支持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來自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保險資金債權投資計劃投資項目中涉及綠色產業的登記(注冊)規模達1.05萬億元;股權投資計劃投向中涉及綠色產業的登記(注冊)規模為351.40億元;保險私募基金投向中涉及綠色產業的登記(注冊)規模為838.04億元。
但隨著保險資金ESG投資如火如荼地發展,也涌現出一些新的問題。
目前,全球范圍內以ESG評級或業績指數為產品的評級機構約有600家,相比之下我國ESG評價體系仍處于探索階段。由于企業ESG信息披露不足,披露主動性低,導致我國ESG評價體系的數據源受限。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方面國際評價指標、指標重要性權重分配或不適合我國國情;另一方面國內不同評級體系之間的評價結果存在差異,需提高評價體系中定量成分占比,并推進ESG指標的規范化。
傳統投資理念主要關注投資標的財務價值,而在ESG理念下,需要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等因素也融入投資評價體系中。如何合理量化ESG理念下的非財務價值,并與現有投資體系有機結合,以優化投資組合收益表現,是ESG背景下投資理念和方法論面臨的重要挑戰。田美攀認為,目前歐美市場已初步建立ESG理念下的投資框架,但由于社會發展階段、政治經濟文化等差異,無法直接套用在國內市場。我國保險機構仍需從實際出發,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積極探索適用于我國自身國情的ESG投資理念和體系化的投資方法。
調查顯示,雖然部分保險資管機構對ESG投資了解程度還處于初步階段,但大部分都已經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中,其中,影響險資機構將ESG納入投資分析決策的前三位主要因素分別是投資風險管理、政策監管趨勢以及履行社會責任。這也充分體現了險資機構開展ESG投資,對內是基于風險管理的考慮,對外則是政府監管部門和踐行社會責任的推動。
今年6月份,我國首部企業ESG信息披露指引——《企業ESG披露指南》團體標準正式實施。該團體標準劃分為環境、社會責任、治理三大維度,規定未來ESG報告將以年度報告形式,在自主選擇平臺或政府監督部門指定平臺披露,采取定量、定性結合的方法,涉及企業信息披露四級指標體系和118個具體指標。
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風險管理負責人曹靜認為,總體來看,當下我國的ESG還處于起步階段,與歐洲、美國相比,未來擁有更大發展空間。同時,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從監管政策、資金引導和投資理念3個角度加速推動ESG投資發展,也有利于推動ESG投資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預計未來5年至10年,我國ESG投資規模將持續擴大,政府及監管層面有望統一ESG信息披露標準,擴大強制性披露范圍,完善ESG評價體系,促進ESG評價結果落地應用,并提高整個市場的ESG認知。
養老投資受青睞
近10年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受托管理保險業70%以上的資金,從4.94萬億元增至17.83萬億元,年均增速14%。同時,還受托管理養老金、企業年金等超過4萬億元的其他長期資金,占管理資產規模的比重從0.71%增至16.48%。11月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啟動實施。業內普遍認為,養老領域投資符合ESG投資原則,成為保險資金關注的重點。
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認為,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強等特性,與養老資金等長期資金高度契合。保險資管產品具備長期資金管理、規范投資運作、多元投資選擇及產業鏈構建等能力,是完善個人養老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保險資金發揮產業鏈優勢,創新發展全周期的養老保障服務,進一步深耕布局全產業鏈,將養老保障服務從金融端延伸至產業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資理念上,保險資金特別是壽險資金投資周期長,需匹配久期較長的資產。ESG投資的本質則是篩選出具備長期價值創造特征的投資標的,這與保險資金所堅持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契合。在風險收益上,保險資金投資關注投資對象的長期價值基礎,重點考慮資產的長期穩定收益,對投資組合中的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等都有嚴格要求。ESG投資則同樣圍繞能否獲得長期收益,對企業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考量,契合保險資金的風險收益管理要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養老產業投資方面,以泰康保險、中國人壽、大家保險等為代表的保險機構紛紛布局康養產業。從發展模式上看,現有的養老社區主要分為重資產、輕資產和輕重結合模式。重資產模式通常是保險公司直接投資開發并運營養老社區、老年公寓等地產項目,集投資商、開發商、運營商三個角色于一體。輕資產模式則主要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模式下的養老服務,借助于公共醫療資源,打造嵌入式醫養服務模式。此外,還有部分機構選擇輕重結合模式,即保險公司較少參與到房地產的開發中,更多地將資金運用于提供養老社區后續的護理和運營支持。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健康產業與保險業天然高度契合,共同關注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投資養老產業,可提升保險端的競爭力,同時促進投資端優化資產配置,符合ESG的投資原則,能夠助力保險公司實現內涵式增長和差異化競爭。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