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人壽構建養老服務生態,擁抱養老新時代
2023/3/17 9:59:4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市場的供需失衡,對于進入到這一賽道的企業來說,也意味著機遇。對于險企而言,以支付為核心的整合力是提升老齡經濟市場的核心要素。王寧(化名)發現母親變了。這個昔日愛旅游、愛拍照還有一大堆旅伴的老太太在一次外出摔傷后,似乎變了一個人:看到一些旅游信息不再那么興奮,聊起去過的地方也不再眉飛色舞,甚至是在疫情政策發生根本性變化時,立志走遍全球的70歲旅游“老”達人也沒有制定新的旅行計劃。
因為意外摔傷鎖骨并致骨折,王寧的母親一度臥床三個月,因為遠在北京打拼,王寧無暇顧及,照顧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了有基礎病的父親身上。盡管在電話里,王寧聽到的永遠是“沒事,身體很好”,但在善意的偽裝中王寧能清楚感知到父親的無力和母親的焦躁。再后來,王寧發現母親的話越來越少,盡管腿腳依然利索,但蹲起、翻身都受到影響后,母親在康復后甚至都不愿意遛彎了。
這種說不出口的變化像一根針扎在王寧心里,盡管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跟父母開視頻打電話,但王寧知道,這解決不了多少問題,這種令父母無力的改變也讓王寧在工作閑暇之余感到沉重。
該如何在父母退休后本應迎來“人生第二春”的時候因為身體原因“狀態入秋”,王寧沒有答案,遠離家鄉,面對父母年歲的增長,王寧又能做什么?
在中英人壽舉辦的一次主題“養老新花YOUNG——養老私顧面對面”的直播中,使王寧尋找到了方向。直播中,作為嘉賓的養老私人顧問根據王寧的情況給出了諸多建議,從照護到心理疏導,再到意外情況預防,王寧也認識到,養老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的確,提及養老,無論是對于國家和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沉甸甸而又復雜”的話題,盡管老齡化應對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但具體到個人身上,王寧式的困惑無處不在。
2月14日,中英人壽發布了“YOUNG計劃”司慶版,其內核是打造康養生態產融結合的樣本,聚焦“2+2+1”,2類儲蓄型保險產品滿足按支備需的養老金儲備;2個養老之家的服務生態提供全方位、多周期的養老服務和養老空間方案,1套具備中糧特色的健康營養體系實現“吃出健康”。幸福美好的養老生活是以家庭關愛和諧共處的方式呈現的,“YOUNG 計劃”可以同時滿足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需求。“YOUNG計劃”司慶版借助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更豐富的生態鏈接,形成了“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居”四大康養服務版塊。滿足全家人不同生理階段、不同維度的康養需求。此時,已經成為公司客戶的王寧心中多了些底氣。
養老“新”時代亟需構建產業化生態圈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14億人口中,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2.6億,占總人口的18.7%;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有1.9億,占全國人口的13.5%。這些數字背后,透露了不容忽視的一個現實,中國只用了18年時間就進入了發達國家用60年時間才完成的老齡化進程。
正如由盤古智庫與中英人壽聯合發布的《融合 創新 可持續—中國老齡經濟發展白皮書》所說,當前,我國正處在超級老齡化趨勢和復雜老齡化形勢風險交匯點。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公共養老資源有限,市場優質供給不足和國民總體有限的支付能力使我國老齡市場存在供需失衡的現象,在經濟與民生的個別領域都潛藏風險。
老齡化社會洶涌而來的同時,新時代國民養老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養老問題也變得復雜化,財富、健康、居住與活動空間、生活與照料、娛樂與社交、成長與價值成為了解決養老問題中面對的主要命題。處在退休年齡的“新老人”逐步成為我國老齡市場主力消費人群,“新老人”在財富和健康的基礎上,形成了與前代老人不同的養老認知和態度。此外,正如王寧所面臨的情況一樣,不僅老年人有養老需求,家庭有照顧老人的需求,中青年的養老焦慮也產生了對財富和健康“預儲備”的需求。
家庭小型化削弱養老功能、部分地區深度老齡化財政壓力、養老金收支壓力、“數字鴻溝”“信息鴻溝”等,面對老齡化問題難點,需要建立一個使經濟社會發展更具韌性和穩定性的老齡產業生態圈,在抵御風險的同時可以支撐更大發展空間。
目前養老市場的參與者,可簡單概括為以保險公司為主的金融機構、養老運營類企業、大健康與醫療企業、科技與互聯網企業幾大陣營,面對老齡化社會和個人長壽風險的復雜需求,目前的養老供給不足之中亦亟需聯動。
因此,《融合 創新 可持續—中國老齡經濟發展白皮書》認為,多產業的融合與多行業的聚合鏈接,將是推動老齡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合力,以綜合性解決方案牽引市場從鏈狀架構走向立體的老齡產業生態圖景,形成有能力覆蓋全國并具有“醫食住金行”老齡社會基礎產業結構的大型平臺,一端鏈接老齡產業生態圈,另一端鏈接養老需求為中心,能夠提供個性化、匹配多元化需求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未來,產業整合力將是塑造老齡產業新生態的核心。
險企樣本中的中英解決方案
在“養老新花YOUNG——養老私顧面對面”直播互動中,養老私人顧問在聽到王寧的情況時,給出了很多建議,例如老年意外跌倒摔傷后如何進行主動的康復指導和訓練,跌倒后臥床后應該如何進行心理輔導,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意外情況發生……王寧發現,這些正是在母親骨折后所缺失的,而自己也找到填補父母養老生活遺憾的發力點。在養老私顧的幫助下,王寧也有了一套應對父母養老難題的完善解決方案——包括預約康復師上門幫助母親進行康復訓練、專業護士及護理人員上門照護以減輕父親照顧負擔、對家中進行適老化改造預防安全風險,幾年后隨著父母身體機能逐漸的下降,居家環境不能滿足養老需求時機構養老的備選方案等多個方面。
王寧感慨道,幸運自己成為中英人壽的客戶,并通過這一平臺結識了養老私顧,使自己的疑惑得到了專業化的解決。
據了解到,中英人壽自2022年6月推出了YOUNG計劃,將保險產品與居家養老所需的服務預約和養老機構入住權益相結合,依托中英人壽專業的綜合能力,既為客戶提供保險產品,防范意外、疾病、養老等風險,又以養老私人顧問為核心,為客戶貼心連接多方位養老資源。為客戶及家人提供從退休、居家養老到高齡機構照護的多周期、多方位的家庭養老綜合解決方案。
在國家發布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保險被多次提及,例如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構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等。誠然,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市場機制在社會保障領域發揮作用的重要載體,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構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老齡產業新生態中業態協作和供需暢通的“連接器”,也正因為此,康養生態的布局是不少險企高質量發展路上的第二增長曲線。
養老需求爆發,但當前我國養老資源供給有限。《中國老齡經濟發展白皮書》認為,供需失衡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在有限資源投入、有限產品與服務種類與國民現實需求、有限支付能力之間存在差距。市場中的老齡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質量和獲取等與激增的需求難以匹配。
市場的供需失衡,對于進入到這一賽道的企業來說,也意味著機遇。對于險企而言,以支付為核心的整合力是提升老齡經濟市場的核心要素。不難發現,未來能夠為個人和家庭提供適老化的環境空間、生活服務平臺、康養醫養平臺滿足養老基本需求,鏈接滿足娛樂與社交、成長與價值實現等多元化養老需求的市場主體將具有核心優勢。
而這,也是中英人壽面對老齡化社會機遇的發力關鍵點。通過跨界整合與產融連接,引導關鍵企業構建老齡產業模式示范體系,共創開放兼容、活力創新、可持續發展的老齡市場,是中英人壽的愿景也是目標。
除了在產品端鏈接覆蓋不同層次、不同地區的養老機構外,中英人壽還通過和中糧營養研究院深度合作,力求將康養服務的合作范疇,延伸到日常膳食營養搭配和個性化膳食管理,幫助客戶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這也是中英人壽最終打動王寧的地方,“既然是把自己的財富規劃和父母和自己的養老規劃交到專業的機構手里,那么這家機構一定要是專業的以及全面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