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電裝備升級要找準新定位
2023/3/16 10:32:23 來源:中國能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國家能源局今年第一季度發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達1.5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2%,已經成為我國電力新增裝機的主體。錨定“雙碳”據國家能源局今年第一季度發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達1.5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2%,已經成為我國電力新增裝機的主體。錨定“雙碳”目標,未來將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促進可再生能源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進入新階段。
能源要發展,裝備需先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電網公司一級顧問郭劍波在中國電器工業發展論壇暨電力裝備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高端峰會上表示,電氣設備不僅是并網元件,更是系統組成元件,電氣設備要適應能源轉型的需要,也要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和特性變化的需要。
各類能源角色發生變化
郭劍波指出,到“十四五”末,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占比超過50%;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裝機容量約為12億千瓦至16億千瓦,裝機占比約為30%至40%,發電量占比約為17%至25%,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部分省份優先形成高比例新能源格局,新能源逐步成為電力裝機主體,新型電力系統將初見雛形。
與傳統電力系統相比,新型電力系統要實現從火電為主體供能到以新能源為主體供能的轉變。東方電氣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娜表示,在上述背景下,我國能源結構將發生巨大變化,預計2030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將下降至45%,2050年后將進一步下降至10%以下。
一面是新能源的“進”,一面是火電的“退”,如何做好其中的轉變?新形勢催生能源項目開發新模式,多能互補成為電力行業發展新趨勢。以風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和水儲火為代表的調節電源結合,既可以遵循綠色優先的基本發展原則,又可以提升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一舉多得。
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公司科技創新中心技術主管曹蕃提出,要推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不同類型的能源定位就要發生轉變,能源供給側將從不同能源形式相互獨立向多能互補生產運營轉變。
火電將成調能主力軍
曹蕃認為,基于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和電力裝機情況,火電將在轉型過程中發揮獨特作用。“相比歐美國家,我國煤電機組非常年輕。如果直接讓規模較大的煤電機組提前退役,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而通過技術迭代升級,轉變煤電在我國能源系統中的角色,既符合我國國情,也將支撐綠色轉型進程。”
據董娜介紹,長期以來,火電一直是我國發電主力。我國擁有規模較大的燃煤機組,煤炭資源也十分豐富,技術稟賦突出。這決定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電仍然是我國電力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能源轉型背景下,煤電將承擔調能主體的責任,發揮調峰和調頻的作用,保障我國能源電力安全。
董娜表示,上述發展方向決定了煤電機組需要在安全有序的原則下,推動“三改聯動”等技術應用,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做好煤電機組的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在發揮兜底保障和靈活性調節電源作用的同時,不斷提升煤電的清潔高效發展水平。
“此外,還要推動生物質燃煤耦合發電、工業三廢燃煤耦合發電、風光儲燃煤多能互補發電技術研究及相關應用。推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儲存技術的研發及在煤電中的應用,還要發展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及示范。”董娜說。
新能源需提升支撐電網的能力
從可再生能源方面出發,則需不斷提升風電、光伏裝機比重和供電比重,讓新能源電力代替煤電成為新的供能主體。為達成這一目標,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業將迎來強勁的發展需求。
董娜認為,從清潔能源裝備發展總體趨勢出發,在我國“三北”地區,集中式能源大基地將成為主要形式,而在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光伏電站、虛擬電廠技術和共享儲能技術將成為主要形式。風電機組將呈現自主化、大型化和海洋化的發展趨勢。
郭劍波則提出,新能源高占比的電力系統,新能源電力需實現從“并網”到“組網”的角色轉變。新能源發電機組要實現頻率、電壓、慣量等主動支撐,這對新能源設備運行、控制的標準體系,以及新能源電力系統的構建技術條件提出了新要求。不僅要具備高/低電壓和頻率等耐受能力,更要具備適應系統控制和支撐能力的要求。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會長南存輝強調,電力裝備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保障和支撐,我國電器工業既有傳統的發電、輸配電、用電產業鏈,也有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鏈。要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記者 董梓童)
轉自:中國能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選豐茂紡織,從源頭把控紡織品質
- 下一篇:景氣指數回調石化行業整體回暖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