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藥研發 錨定高質量目標--2022年國產獲批上市新藥亮點掃描
2023/2/12 8:51:46 來源:中國醫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國內創新藥產業蓬勃發展,但也應注意到,我國創新藥開發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創新生態系統尚未成熟,在不斷取得突破和創新成果的同時也有諸多瓶頸待除。例如,基礎研究薄弱,臨近年來,國內創新藥產業蓬勃發展,但也應注意到,我國創新藥開發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創新生態系統尚未成熟,在不斷取得突破和創新成果的同時也有諸多瓶頸待除。例如,基礎研究薄弱,臨床轉化機制不健全;靶點和適應癥選擇較為集中,研發同質化嚴重。
為提高創新藥的質量和標準,2021年11月CDE發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明確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創新藥開發方向,新藥研發應該以為患者提供更優(更有效、更安全或更便利等)的治療選擇作為最高目標;2022年11月,CDE發布《新藥獲益-風險評估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提出藥物的獲益-風險評估是監管決策中的關鍵過程,最終決定其是否被批準。這些政策的出臺將促進提升國內創新藥領域整體質量,優化競爭格局,促使臨床價值相對較低的“Me-too”和“Me-worse”產品被迫出局,從而有利于具有原始創新能力、技術積累深厚、有潛力解決未滿足臨床需求的企業長期發展,引導國內新藥研發朝著高質量方向進發。
自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啟動以來,在政策引導、研發投入增加、技術進步、資本加持、人才回流等多重因素共同激勵下,我國創新藥行業迎來爆發式成長。在此期間,傳統藥企紛紛轉型,新興Biotech不斷壯大,國內創新藥研發碩果累累。
轉型高水平創新政策和技術引領新趨勢
2022年,濟民可信、石藥集團、科倫藥業、康方生物等企業達成了多筆海外授權重磅交易,我國創新藥研發實力已逐步得到國際認可
近幾年來,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宏觀經濟及行業自身發展周期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制藥企業、生物技術企業融資和生產經營受到一定影響。但行業發展整體依然穩步前行,這從近年來國內藥品的海外授權(License-out)情況便可見一斑。從2012年以前每年僅個位數的創新藥License-out交數量,到2019年之后的快速發展,交易量實現突破性增長,交易金額不斷刷新記錄,涉及的藥物和技術類型也更加多元。
與此同時,從產品申報情況則可以觀察到,結構性變化已然出現。
在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方面,筆者對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1月—11月,國產1類新藥申報臨床試驗受理號共計1213個。其中,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化學藥,達到59.4%,生物制品占比37.7%,中藥僅占比2.9%。近年來,國產1類新藥IND數量快速攀升,但2022年1月—11月,三種藥物類型合計申請數量僅為上年的88.3%,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產創新藥研發不再只關注數量,即研發管線由低水平重復性創新堆砌,轉而更加重視高質量原創性探索。具體來看,預計2022年全年化學藥創新藥IND申請數量將同比下降,中藥和生物制品維持上漲趨勢,但增速明顯下滑。這得益于政策對中醫藥領域的大力支持,以及由于技術發展使得抗體類藥物和細胞基因療法等生物藥的開發和應用更加成熟。
在新藥上市許可申請(NDA)方面,2022年1月—11月,國產1類新藥NDA受理號數量共計46個,其中化學藥占比45.7%,中藥和生物制品占比分別為21.7%和32.6%。2021年國產1類新藥上市申請數量與2020年大致相當,預計2022年亦變化不大;但拆分來看,各類型藥物情況有所不同,2020年以來化藥創新藥上市申請數量呈小幅下降趨勢,生物制品預計保持穩定,而中藥的增長勢頭延續,且2022年增速明顯提升。
產品批準方面,截至2022年11月獲批的十余款國產1類新藥,治療領域涉及腫瘤、傳染病,以及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等。
抗癌藥研發火熱雙抗取得重大突破
2022年11月CDE發布《雙特異性抗體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技術指導原則》,強調雙抗的特點、優勢和研發立題的合理性,并進一步明確了雙抗藥物臨床研發中需要特殊關注的問題,引導行業發展。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基礎研究的突破以及新技術的發展,腫瘤疾病臨床治療需求不斷增長,同時新的治療手段也不斷涌現。抗癌藥一直是近年來全球最熱門的藥物研發領域。2012年至2021年,在我國首次申請IND的新藥中,抗癌藥占比已從18%攀升至38%。這十年期間,國內所有獲批上市的創新藥中,抗癌藥所占份額超過17%,其中2021年達23%。2022年1月—11月獲批的國產1類新藥中,抗癌藥依然處于主導地位。
截至2022年11月,國內上市的PD-1抗體藥物數量達到10款,新獲批的兩個單抗藥物均具有一定特色。復宏漢霖的斯魯利單抗用于治療經既往標準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的成人晚期實體瘤,成為首款國產“不限癌種”的PD-1抑制劑。MSI-H常見于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胃癌等,部分患者缺乏有效治療,不過通常對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較高的應答率。樂普生物的普特利單抗采用抗體工程技術,在Fc區引入三重突變,提高FcRn的結合親和力,半衰期大幅延長,在保證臨床療效的同時有望提升患者的藥物依從性。
2022年獲批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類藥物除PD-1單抗外,還有一款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單抗,這也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腫瘤雙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雙抗產品。對于一線含鉑化療治療失敗的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目前無標準治療方案,臨床常用的化療方案療效有限且毒性明顯。卡度尼利單抗填補了全球腫瘤免疫治療雙抗產品的空白,也為晚期宮頸癌患者增加了新的治療選擇。
前列腺癌在全球男性惡性腫瘤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五位,國內發病率較低,但近年來明顯上升;初診患者中有較高比例的轉移性患者,使得患者總體生存率較低。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具有雄激素依賴性,作為一種新型雄激素受體(AR)抑制劑,恒瑞醫藥的瑞維魯胺在保持AR抑制高活性的同時顯著減少血腦屏障通透性,從而降低中樞神經毒性,且具有更優化的藥代動力學特征。據恒瑞醫藥發布的臨床研究結果,新型AR抑制劑或CYP-17抑制劑聯合雄激素剝奪療法(ADT)治療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能夠有效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
濾泡性淋巴瘤(F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見的類型之一,20%的FL患者在一線治療后兩年內出現疾病進展,部分復發難治患者后線治療選擇較少。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δ亞型(PI3Kδ)在細胞增殖和存活中起著關鍵作用,是淋巴瘤治療的有效靶點。瓔黎藥業的林普利塞是PI3Kδ的選擇性抑制劑,通過抑制PI3Kδ蛋白的表達,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從而誘導細胞凋亡,抑制惡性B細胞和原發腫瘤細胞的增殖。
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的80%以上,其中約70%為中央型。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常伴有嚴重氣道阻塞,手術和放化療難以緩解。紅日藥業的甲苯磺酰胺注射液是我國首次批準的經纖維支氣管鏡腫瘤內局部注射的化學消融藥物,也是首個適應癥為減輕中央型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的重度氣道阻塞的藥物,填補了呼吸介入藥物治療的空白。該藥進入腫瘤細胞后通過促進溶酶體破裂、提高胞漿內過氧化氫活性及抑制線粒體ATP合成酶活性,促進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
其他疾病領域蘊藏新藥開發良機
2022年,我國企業在糖尿病、抑郁癥、反流性食管炎治療,以及狂犬病預防等領域的新藥研發也取得豐碩成果。
抗癌藥領域雖然市場規模較大,但競爭也極為激烈,且抗癌藥研發成功率遠低于非腫瘤適應癥的藥物研發成功率。在其他眾多疾病領域,也同樣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國內許多藥物研發企業避開擁擠的腫瘤疾病賽道,根據自身優勢和市場格局獨辟蹊徑,致力于造福其他疾病患者。在其他疾病領域2022年獲批的國產1類新藥中,也不乏難能可貴的First-in-class產品。
全球范圍內糖尿病發病率持續上升,且血糖大幅度波動還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腎病、眼病、糖尿病足等一系列并發癥,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造成沉重的疾病負擔。華領醫藥的多格列艾汀是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傳感器失靈的根本病因而開發。據其發布的臨床研究結果,多格列艾汀作為葡萄糖激酶(GK)激活劑,作用于胰島、腸道內分泌細胞以及肝臟等葡萄糖儲存與輸出器官中的葡萄糖激酶靶點,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穩態失調;有望通過修復胰腺-腸道-肝臟受損的葡萄糖激酶功能,血糖依賴性地調節胰島素、GLP-1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源頭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進展和并發癥的發生。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約有3.8%的人口患有抑郁癥,中國抑郁癥患病率約為3.4%,且該病復發率較高。現有抗抑郁藥雖然總體有效,但治愈率較低,治療后仍有焦慮、認知損害、疲勞、快感缺失等殘留癥狀,還易引發性功能障礙、體重增加、情感遲鈍、嗜睡等不良反應。綠葉制藥的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可能通過抑制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的再攝取而增強中樞神經系統5-HT、NE效應,為抑郁癥患者增加了新的治療選擇。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國內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達6.4%,主要使用質子泵抑制劑(PPI)等傳統抑酸類藥物治療。羅欣藥業的替戈拉生片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P-CAB),通過與鉀離子競爭作用,可逆性與H+/K+-ATP酶結合,且能夠同時抑制其靜息與激活兩種狀態,從而持久抑制胃酸分泌。羅欣藥業稱,替戈拉生片在受試者中30分鐘即可迅速起效,明顯短于抑酸藥物通常的1.5~4個小時;此外,該藥品服用更方便,不受進食時間和代謝基因型影響,還能更有效控制夜間燒心、反流癥狀。
隨著我國養寵率的快速上升,狂犬病暴露人數持續增加;對于這一致死率接近100%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暴露后預防降低發病率。華北制藥的奧木替韋單抗注射液與狂犬病疫苗聯用,補充疫苗主動免疫過程中的抗體空白,用于成人狂犬病毒暴露者的被動免疫。奧木替韋單抗含高效價的抗狂犬病毒單克隆抗體NM57,通過特異地中和狂犬病毒糖蛋白保守抗原位點I中的線性中和抗原表位,阻止狂犬病毒侵染組織細胞,發揮預防狂犬病的作用。
政策推動中藥領域繼續收獲創新成果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2022年3月出臺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舉措。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下,中藥創新藥領域2022年繼續收獲多項成果。
珅諾基醫藥的淫羊藿素軟膠囊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原創口服小分子免疫調節劑,核心成分是從淫羊藿中提取純化的有效單體化合物淫羊藿素。淫羊藿素通過直接結合MyD88/IKKα,抑制TLR-MyD88-IKK-NF-κB炎癥通路,從而減少TNF-α、IL-6等炎癥因子產生,下調IL6-JAK2-STAT3通路;通過直接結合IKKα,也抑制TNF-α對IKK-NF-κB信號通路的活化,進而抑制PD-L1表達和降低抑制型免疫細胞MDSC,活化IFN-γ陽性CD8+T細胞,發揮免疫調節及抗腫瘤作用。據珅諾基醫藥發布的臨床研究結果,淫羊藿素軟膠囊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可顯著延長受試者總生存獲益,顯著改善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表現良好。
人福生物的廣金錢草總黃酮膠囊是從廣金錢草中分離得到總黃酮部位,并以該有效部位組方開發成現代中藥創新制劑。據該公司發布的臨床研究結果,廣金錢草總黃酮有利于抗炎、溶石排石、無痛排石、預防結石生成,可溶解0.5~1cm的結石,排石效果較顯著;與臨床使用較多的外科碎石取石法相比,可減少對身體的傷害;相對于傳統的煎煮類中藥,該藥具有起效快、療效確切和服用方便等優勢。(作者:國新證券 劉杰)
轉自:中國醫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SignalX: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的未來
- 下一篇:深化投資者教育 服務高質量發展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