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水節氣話養生:捂好背腹足 養肝補脾胃
2022/2/21 14:42:07 來源:武漢晚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月19日是“雨水”節氣。雨水節氣空氣濕潤,不似夏暑天氣燥熱,也不似冬天寒冷,正是養生的好時機。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博導胡運蓮教授提醒市民:雨水時節氣溫開始回升,但仍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乍暖還寒,養生要點在于調暢肝臟、健脾利濕。原標題:捂好背腹足 養肝補脾胃
2月19日是“雨水”節氣。雨水節氣空氣濕潤,不似夏暑天氣燥熱,也不似冬天寒冷,正是養生的好時機。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博導胡運蓮教授提醒市民:雨水時節氣溫開始回升,但仍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乍暖還寒,養生要點在于調暢肝臟、健脾利濕。
“春捂”捂好背腹足,洗頭及時吹干
雨水時節雖然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于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松,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中醫有“燥寒凍肉,濕寒入骨”一說,因此“春捂”依然非常重要。一是“寒從腳下起”,二是寒易傷陽,不要過早減冬衣,春捂原則是“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于背、腹、足底,因為這里有“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發生幾率;腹部保暖助于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所謂寒性腹瀉就是胃腸型感冒。
對于年老體弱者盡量不用碰冷水,否則濕寒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如果濕寒滯留于手,指易酸痛,久之則出現風濕寒性關節痛。洗頭、淋浴后要及時吹干頭發和擦干身體,一防感冒,二防濕氣進入體內。
肝脾“歡喜冤家”,養肝也要增補脾胃
肝與脾是一對歡喜冤家,常常是肝容易“欺負”脾,一方面春季肝旺,脾就相對弱,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此外由于雨水增多,地濕之氣(外濕)漸升,易困脾,因此雨水養生應側重于調暢肝臟和健脾利濕。
調暢肝臟也就是中醫說的“疏肝”:保持心情舒暢即能氣血調和;在飲食上少酸(肝之味)微甜(脾之味),可多食大棗、菠菜、荸薺、甘蔗、茼蒿、山藥等抑肝扶脾,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是為抑肝扶脾;還可以泡一壺合歡花、玫瑰花茶等日常飲用,均有助于調暢肝氣。
健脾利濕就是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雨水前后“春捂”也是養脾。在此推薦一款健脾利濕佳品——芡實蓮子苡仁粥。芡實有益腎固精,補脾除濕之功效;蓮子可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苡仁則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作用。
春季別忘養陽,在此特別推薦“摩腹養陽法”,也就是睡前摩腹加提肛。具體方法:睡前仰臥位,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提肛100次,此法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
雨水勿“傷春”,保持情緒穩定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無常,容易引起人們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黃帝內經》說:“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這個愁憂就是現在說的憂郁,情志憂郁會導致人體氣機閉阻,進而引發多種疾病,尤其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極為不利。中醫說“春屬肝”,也就是春氣通肝,當春氣漸濃時,人的肝氣也漸旺,情緒就容易被攪動,因而應當采取積極的修身養性方法:增加戶外活動如春游,早睡早起少熬夜,多聽音樂陶冶性情,善于傾訴,保持情緒穩定。
記者羅蘭 通訊員胡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科沃斯機器人&慧博科技戰略合作:構建智能清潔領域創新模型,探索全域用戶增長新路徑
- “銀齡”學員迎來畢業季
- 從潔凈工藝到全系統配套,愛瑧IZEN(又名:愛臻)種植體樹立種植牙品質新典范
- 第二屆“百模論劍”大賽 | 思特奇重塑企業智能觀,打造人機協作新范式
- 突破3000萬次計算!玻色量子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引領實用化量子計算新高度
- 詮釋三大“長板” 長城汽車6月銷售新車11.07萬輛 同比增長12.86%
- 海納AI面試官正式發布PC版,革新校招AI面試體驗
- 固德威成功舉辦中日企業家可再生能源論壇,共謀變局下的綠色合作新篇
- 2025年一對一輔導平臺權威推薦榜單:嚴選優質平臺,護航學習之路
- 各地文旅場景“上新”活躍“夏日經濟” 新供給激發暑期消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