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電政策暖風頻吹 多省份明確“十四五”擴大裝機規模
2021/5/16 10:12:04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江蘇、廣東等多個省份相繼出臺了“十四五”風電發展相關規劃,明確擴大裝機規模。經過數年發展,我國陸上風電面臨著建設用地資源緊張的困擾,而具有占地面積少、發電利用小時數高近日,江蘇、廣東等多個省份相繼出臺了“十四五”風電發展相關規劃,明確擴大裝機規模。經過數年發展,我國陸上風電面臨著建設用地資源緊張的困擾,而具有占地面積少、發電利用小時數高等特點的海上風電發展雖然漸入佳境,但也面臨著成本高昂的困擾。
如何早日實現風電全面平價和可持續健康發展,是風電行業在“十四五”時期面臨的一大考驗。
難以快速實現“平價”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除了海上風電起步較早的省份,一些起步較晚的沿海省份也相繼發布了風電“十四五”宏大規劃,其中還包括山東、廣西等沒有海上風電的省份。
海上風電造價成本遠高于陸上風電,面臨降本難題。多省積極布局海上風電,是否意味著我國海上風電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平價呢?有業內人士認為--前期還不具備平價條件。
“從我國目前現有的海上風資源、海上施工條件,以及風電技術這幾個維度來看,當下馬上實現海上風電平價困難較大。”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技術的成熟度沒有那么快,現在陸續推出的一些平價新機型需要時間驗證,技術和產品的質量也需要時間去沉淀。”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認為,由于電價下行,成本問題依然是海上風電行業發展的痛點。“在'十四五'前期,海上風電成本距離平價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海上風電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產品開發、產業鏈建設都需要大量投入,期待地方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來推動海上風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協助產業鏈平穩過渡。”
在田慶軍看來,2024年后或有真正具有經濟價值的平價項目出現。“我判斷,今年、明年和后年,各個省份會以項目實驗、政策探討等探索為主,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短期內從0.6/元/kWh、0.7/元/kWh降到0.3/kWh、0.4/kWh不現實。”
面臨“去補貼”考驗
據了解,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在“十四五”時期都面臨“去補貼”的考驗。
“在平價時代,不僅電價沒有補貼,還會有環境、環保等方面的非技術約束。”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說,“一些環境保護區和林地不能開發陸上風電,海上風電也同樣面臨同樣的問題,自然動物保護區、濕地、漁場甚至一些軍事區域都不可開發,'十四五'時期應該更多思考風電的發展如何更好與環境相匹配。”
田慶軍認為,隨著大量平價項目出現,風電將面臨更多挑戰。“一方面,是消納以及并網的難題,由于風電和光伏間歇性、隨機性的特點無法改變,如果成為主流能源發展,規模持續放大,對電網的沖擊較大;另一方面,是用地挑戰。需要綠電的地方,像東部沿海地區沒有足夠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而有土地資源的地區可能離負荷中心較遠,沒有條件消納。”
另外,田慶軍還認為,“產能過剩”是任何時候都要警惕的問題。“受政策、技術等約束條件影響,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可能完全均衡發展,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低價競爭,帶來粗制濫造等質量問題。”
政策不可“忽冷忽熱”
田慶軍建議,面對新一輪發展機遇,政策要有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大起大落,助推風電行業理性發展。“大起大落的政策,對行業穩定發展非常不好,去年的'搶裝潮'造成的弊端很明顯,由于總體產能不足,導致一些比較落后的產能也流入市場。”
“'搶裝潮'不利于風電行業健康發展,其主要驅動力是政策調整,政策的變化改變了風電產業的發展秩序以及格局。”有業內人士也表示,“政策突然變化讓市場難以消化。對于風電產業鏈各方而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產業內最大的訴求是適當放寬并網時間窗口,以改善當前緊繃的產業鏈供需關系。”
同時,田慶軍還呼吁減少非技術成本,降低開發門檻。“現在非技術成本有'抬頭'的跡象,也應該引起行業關注。尤其平價后投資收益率降低了,要避免被非技術成本吃掉合理利潤。產業鏈上下游應分工協作,各司其職,聚焦主業,警惕低質低價,給行業留合理利潤,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防范高速發展帶來的質量風險。”(實習記者 姚美嬌)
轉自:中國能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我國農業“硒”望之路越走越寬
- 下一篇:“碳達峰、碳中和”促綜合能源服務提速疾行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