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電池材料行業價格走勢分析
2017/8/22 15:25: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及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使得動力電池價格承壓,從而對電池材料成本形成壓制。根據判斷:①銅箔:在鋰電銅箔零庫存模式下,鋰電池需求爆發及擴產難度較大導致2017年銅箔環節供不應求。預計新能源汽車放量后鋰電銅箔仍將價量齊升,毛利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及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使得動力電池價格承壓,從而對電池材料成本形成壓制。根據判斷:
①銅箔:在鋰電銅箔零庫存模式下,鋰電池需求爆發及擴產難度較大導致2017年銅箔環節供不應求。預計新能源汽車放量后鋰電銅箔仍將價量齊升,毛利率水平有望隨之持續上升。
②正極材料:根據預測,2017-2020年三元材料需求CAGR為50-60%,磷酸鐵鋰需求CAGR為10-20%。考慮原材料價格有望下行以及三元材料未來的產能釋放,預計2017年三元材料價格下跌5-10%左右,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會下調15-20%。
③電解液:溶質六氟磷酸鋰供需缺口收窄,碳酸鋰價格處于下行通道,同時電解液環節毛利率水平過高,毛利率下行壓力較大,預計2017年電解液價格會下跌20%左右。
④隔膜:由于預計2017年國內高端車用隔膜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進口價格遠高于國內價格,預計濕法隔膜價格2017年同比下降10%-15%,干法隔膜下跌幅度15%-20%。
⑤負極材料:由于負極材料在鋰電池成本中占比較小,市場呈現寡頭壟斷局面,原料市場的價格上調,行業整體盈利下降空間不大,負極材料的價格下行壓力相對適中,預計2017年負極材料價格下跌15-20%左右,或保持穩步下調趨勢。
一、銅箔:供需緊張助推價格上漲
1)供需缺口有望助推鋰電銅箔價格上漲
銅箔價格一般由“原材料+加工費”兩部分組成,近幾年鋰電銅箔需求存在剛性缺口,但產能卻還遠遠未能跟上價格的腳步,供不應求的局面令銅箔加工費不斷上漲,從而抬高銅箔價格,據報道,鋰電銅箔加工費以趨于4-4.5萬元/噸,加工費的不斷上漲和銅價低位震蕩有望使鋰電銅箔生產企業利潤顯著提高。
國內銅價走勢(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價量齊升放大銅箔企業業績彈性
在鋰電銅箔零庫存模式下,下游鋰電需求增長疊加擴產難度大,預計2017年新能源。車放量后鋰電銅箔仍將價量齊升,毛利率水平有望隨之持續上升。
銅箔企業毛利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正極材料:三元仍將結構性受益
1)三元正極材料價格趨向下調
三元材料目前主要應用于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物流車,市場上以NCM622、NCM111、NCM523等三元材料為主,少量布局NCM811、NCA三元材料。每噸NCM622、NCM111、NCM523三元正極材料中含有鋰金屬均為72kg,含有鈷金屬量為363kg、203kg、304kg,其中鋰來源主要為碳酸鋰,鈷來源主要為前驅體硫酸鈷。2016年下半年,三元材料價格一直處于16萬元/噸左右,2017年年初以來,三元材料價格上調,達到20萬元/噸。認為未來三元材料價格仍有下調空間,預計降幅約5-10%左右。
① 原材料價格有望穩中有降。若低品位鋰資源開發順利,同時隨著碳酸鋰產能得到有效釋放,供需緊張得到緩解,碳酸鋰價格或將下調約5%-10%,三元正極材料成本壓力有望得到緩解。
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走勢(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金屬鋰價格走勢(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鈷礦方面,目前全球范圍內沒有明顯的新礦開發計劃,受益于新能源車動力三元鋰電需求,2016年鈷價觸底回升,從2016年年中以來,鈷金屬價格上漲幅度接近翻倍至40萬元/噸。此外,金屬鈷價格上漲帶動前驅體硫酸鈷價格相應上漲,硫酸鈷價格從2016年10月份的4萬元/噸上漲到2017年3月的10萬元/噸,上漲幅度高達150%。認為鈷價上漲有基本面支撐,但挑戰歷史新高仍需等待庫存消化。
金屬鈷價格走勢(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硫酸鈷價格走勢(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②產能釋放,沖擊三元材料價格下降。2016年全國共生產三元材料5萬噸,新建三元正極材料產能近10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產能建設周期為1.5年至2年,預計在18年下半年能順利投產。產能釋放后,將對三元正極材料的價格形成沖擊。
③電池廠盈利擠壓,上游材料存在壓價壓力。隨著2017年新能源汽車國補新退坡,整車廠向上游壓價壓縮電池廠盈利。電池會繼續向上游材料廠傳導降價壓力。正極材料成本占電池成本近30%-40%,占比較大,承擔電池廠壓價壓力較大。
綜合來看,受國補補貼退坡影響,電池廠盈利下降,三元正極材料價格壓力較大,加上原材料價格有望下行以及三元材料未來的產能釋放,預計2017年三元材料價格下跌5-10%左右,毛利率水平有望維持穩定。
三元正極材料企業毛利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磷酸鐵鋰產能釋放疊加需求提振動力不足,價格進入下行通道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在2015年維持在8-9萬元/噸,價格波動較小,2016年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增長,價格略微上漲至10-12萬元/噸,進入2017年以來,價格下調,基本維持在9.5-10萬元/噸。預計2017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仍將回落。
預計2017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會下調15-20%,毛利率水平也會相應下滑。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企業毛利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電解液:供需緊張緩解,跌價壓力較大
1)新增產能逐步釋放,供需缺口有望緩解
電解液有效產能受制于六氟磷酸鋰供給瓶頸,2015-2016年由于六氟磷酸鋰供給偏緊,電解液有效產能偏低。預計隨著六氟磷酸鋰供給缺口的逐漸收窄,電解液有效產能將會逐步提高,2017年將會進入供需平衡階段。
2)六氟磷酸鋰和電解液環節未來存在一定跌價壓力,毛利率下降概率大
六氟磷酸鋰占電解液成本60%,價格自2015年下半年起開始暴漲,從2015年初的8萬元/噸漲至2016年初最高點40萬元/噸以上,2016年穩定在38-42萬/噸,進入2017年以來已降至32-38萬/噸左右。此前由于六氟磷酸鋰供需缺口達20%,電解液有效產能偏緊,價格從4萬/噸上漲至8萬/噸左右,漲幅達到100%,預計2017年六氟磷酸鋰和電解液價格或將回落20%。
六氟磷酸鋰價格走勢(萬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電解液價格走勢(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①原料成本有下降趨勢。碳酸鋰是影響六氟磷酸鋰成本的重要原材料,每噸六氟磷酸鋰大致需要0.3噸的碳酸鋰,碳酸鋰成本占六氟磷酸鋰成本約為30%,2017年2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較2016年中的峰值已下降25%,后續碳酸鋰進入新增產能釋放階段,價格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六氟磷酸鋰成本構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六氟磷酸鋰材料成本構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②供需缺口收窄。2015年六氟磷酸鋰供需缺口高達20%,由于項目審批建設到投產的周期需要1-2年,預計2017將逐步完成新增產能的逐漸釋放,行業供需缺口逐漸收窄,直到2017年底行業供需將趨于平衡。六氟磷酸鋰在未來1年內供給持續偏緊,行業將維持高度景氣,雖然價格有小幅回落,但隨著出貨量的持續增加,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將會提升。
③電解液環節毛利率過高,回歸合理位置。電解液成本占鋰離子電池總成本的15%左右,伴隨著六氟磷酸鋰產能增加,原先受制于六氟磷酸鋰供給不足的電解液產能逐漸釋放。2016年初六氟磷酸鋰價格大幅上調,電解液項目毛利率水平也相應上升,高達70%,預計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鋰電池企業將會向上游壓價,電解液的毛利率水平也會隨之下行。
電解液企業毛利率水平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六氟磷酸鋰企業毛利率水平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隔膜:高低端產品分化,濕法需求爆發
1)濕法隔膜供不應求,價格穩中微降,維持高度景氣
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動力電池以及材料環節盈利空間將受到擠壓。從2014年開始,全球的濕法隔膜價格下降趨勢明顯,但基本都比中國價格高3元左右;而國內濕法隔膜基本單價穩定在4.5-5元以內,下降趨勢不明顯,2016年甚至出現從4.6元到4.8元小幅上升,這是由于2016年國內產能缺口造成的。由于預計2017年國內濕法隔膜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進口價格遠高于國內價格,預計濕法隔膜2017年比2016年下降10%-15%。
濕法隔膜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濕法隔膜價格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預計濕法隔膜原材成本在2017年處于穩中下降的趨勢。濕法隔膜的主要原材料是聚乙烯,溶劑是白油,萃取劑是二氯甲烷,其中聚乙烯在原材料成本中占比超過60%,其供應價格對濕法隔膜的成本有著重要的影響。聚乙烯是石油衍生品,價格走勢與石油密切相關,近幾年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2014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呈大幅下降趨勢,使得聚乙烯(PE)價格也整體呈穩中下降態勢。
中國石油聚乙烯期末平均實現價格(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干法隔膜產能略微過剩,價格下跌
從2014年起全球以及國內的干法隔膜價格都處于下降趨勢,預計未來將保持干法隔膜下降的態勢。補貼退補及被濕法隔膜替代的趨勢,疊加產能過剩,預計干法隔膜的價格2017年或大幅下跌,下跌幅度15%-20%。
干法隔膜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干法隔膜價格同比增長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干法隔膜原材料成本預計保持穩定。干法隔膜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材料,聚丙烯也是石油衍生品,由于全球石油價格從2014年下降,聚丙烯也保持穩中微降的形勢,在2016年價格甚至微微上調,最近幾個月又開始略微下降。因此預計聚丙烯保持穩定價格。
全國聚丙烯薄膜市場價(單位: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五、負極材料:價格下行壓力相對較小
1)負極需求將持續增長,進一步拓展國外市場
極材料一般采用碳類材料(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間相炭微球等)和非碳類材料(如硅基材料、鈦基材料等)。石墨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其余性能(安全性、循環壽命、首次效率等)皆能夠達到較高性能,是目前主流的負極材料。2016年國內負極材料產量12.25萬噸,同比增長68.27%;產值達到66.39億元,同比增長64%,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2)負極材料價格穩中有降,長期趨穩
2016年國內負極材料價格較上年有小幅下滑平穩運行,跌幅約5%-10%左右。國內低端負極材料主流報價1.8-2.2萬元/噸,中端材料報價4-5.5萬元/噸,高端材料報價8-10萬元/噸。
2016年負極材料價格下滑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自2011年以來,天然鱗片石墨、球形石墨價格和國產針狀焦分別下滑了近50%、30%和40%,原材料供應市場普遍價格走低。另一方面,負極材料產能產量快速擴張,行業內競爭激烈,逐步呈現多層次生產企業現狀(第一梯隊:貝特瑞、杉杉科技,第二梯隊:星城石墨、江西正拓、江西紫宸等,第三梯隊:一些小規模廠商)。另外,生產企業效率逐步提高也進一步降低成本,導致價格下降。
負極材料價格走勢(萬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退坡后,預計負極材料價格下調幅度適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負極材料占鋰電池總成本較小,受補貼退坡影響不大。負極材料占鋰電池總成本比例僅6.8%,直接材料在負極材料成本中占比為65%左右。由于人工成本、制造費用缺乏彈性,而直接材料占比有限,負極材料在各項成本壓縮空間較小。
②競爭格局穩固,寡頭企業具有一定議價能力。2015年國內前5大企業供應量約占全球份額的45%,其中第一梯隊龍頭企業貝特瑞和杉杉股份享有高達80%的比例。負極材料市場集中度高,龍頭企業議價能力強。
2015年全球負極材料供應格局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③2017年初原料價格廣泛調漲,對負極材料價格有一定支撐作用。未來2-3年石墨仍然是負極材料的主流產品,而鱗片石墨、球形石墨是生產天然石墨的主要原料,針狀焦是生產人造石墨的主要原料。自2017年初以來,逐步出現上調跡象,其中低硫焦價格調漲300-400元/噸,對石墨等負極材料價格下滑有一定支撐作用。
負極材料原料價格走勢(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負極材料原料價格走勢(美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由于負極材料在鋰電池成本中占比較小,市場呈現寡頭壟斷局面,原料市場的價格上調,行業整體盈利下降空間不大,負極材料的價格下行壓力相對適中。預計2017年負極材料價格下跌15-20%左右,或保持穩步下調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