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理念及供給及環境分析
2017/5/7 10:38: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消費金融,即為滿足居民個人消費需求提供貸款等服務的現代金融服務,廣義消費金融包括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其最大特點在于與特定消費場景相結合。由于當前住房按揭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主要由銀行及專業汽車消費金融,即為滿足居民個人消費需求提供貸款等服務的現代金融服務,廣義消費金融包括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其最大特點在于與特定消費場景相結合。由于當前住房按揭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主要由銀行及專業汽車消費金融公司承接,且要求消費者支付一定首付比例,與一般消費貸款差異較大。因此,通常所指的消費金融為不包含住房和汽車貸款的狹義消費貸款,如銀監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即將消費貸款限定為“消費金融公司向借款人發放的以消費(不包括購房和購車)為目的的貸款”。
典型消費金融主要包括三種業務形式:1) 循環額度,特點是一次審批,在額度內循環使用,典型代表如銀行信用卡和螞蟻花唄等類信用卡產品;2)商品貸(分期購),金融機構與商戶合作(或商戶自營),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申請消費信貸,典型如分期樂、馬上分期等消費分期類產品;3)現金貸,類似小額信貸,用戶直接獲得現金,突破消費場景限制,典型代表如螞蟻借唄、微粒貸、馬上貸等產品。
據數據,2016 年國內居民消費貸款總額約22.6 萬億,同比增長23.4% ;剔除住房及汽車貸款,狹義消費貸款規模約為5.9 萬億(占比26.5% )。另據數據,2016 年互聯網消費金融(即通過互聯網渠道發放的貸款)交易規模達到4367億元,預計2017 年交易規模將達到9983 億元,同比增長128.6% 。
2016 消費類貸款總額約 22.6 萬億,同比增長18.9%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剔除住房及汽車, 狹義約消費貸款占比約 26.5%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預計2017 年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將達到9983 億,同比增長128.6%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ㄒ唬┳兓睦砟睿禾崆跋M& 投資未來的新一代消費者
消費時代的劃分來自主力消費群體的變遷,認為8090后一代已經成為目前以及未來5-10年中國最核心的消費主力。這一群體的崛起,在過去帶動了網購的蓬勃發展,在未來也將引領很多品牌、業態、渠道、營銷方式、消費理念的升級。
1)據數據,2007-20015年,網購市場規模8年復合增速達到69.4%,至2015年網購規模已達3.8萬億,在社零中占比達到12.6%(國內網購社零占比2012年已超越美國),預計到2018年網購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7.5萬億,社零占比達到19.2%;
2)從網購用戶來看,2007-20015年,國內網購用戶從4641萬人增至4.1億人;而從用戶構成來看,國內網民年齡結構遠比整體國民年輕,千禧一代是網購絕對主力用戶(2015年網民中10-39歲年齡群體占比達到75.1%,單看網購占比應更高)。
截至1H16 ,網購用戶數達到 4.5 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網購主力用戶為 8090 后千禧一代(2015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國內網購規模達到 3.8億,滲透率遠超美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81.4%的8090后購買過單價超月薪 1/5收入的產品(2016 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與成長于物資短缺時代的上一輩“量入為出”的消費理念不同,成長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收入水平迅速提升、對未來有穩定增長預期的千禧一代具備極強的消費升級訴求,提前消費、為未來投資自己的理念也越發普及。而支付方式從現金到銀行卡,再到信用卡及第三方支付的變革和普及,在大幅提升交易便利性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培養著年輕一代提前消費的習慣。
年輕一代消費掛念的變革促成消費金融需求端的快速增長,依據調研數據:1)2016年,81.4%的8090后消費者購買過單價超過月薪20%的產品,且其中83.4%的消費者年內多次購買;2)消費高單價商品的8090后中,有38.5%的消費者通過信用卡分期(19.1%)或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互聯網分期工具(19.4%)提前消費,且36.9%的消費者表示在購買高單價商品時會計算產品使用年限和平攤至每月/每日的費用;3)除3C數碼、奢侈品、服飾等商品消費的消費金融需求外,教育、旅游、醫美等服務消費領域的消費金融需求同樣強烈,相關垂直領域均孵化出相應消費金融服務平臺。
2016年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達到 19.2萬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8.5%的8090后通過信用卡或其他消費金融方式提前消費高單價商品(2016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超過 84% 的消費金融用戶是8090 后(2016 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6.9%的8090 后計算產品的使用年限和平攤至每月/每日的費用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ǘ 短缺的供給 :傳統金融的長尾死角
國內傳統金融市場由銀行主導,存貸利差管制的制度紅利下,國內商業銀行長期以企業大客戶為絕對業務重心,既無動力也無能力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個人貸款業務多限于房貸、車貸、信用卡等規模相對大額和優質(高凈值)客戶群體,大量用戶的小額長尾消費金融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典型用戶如大學生和年輕藍領人群,典型場景如3C數碼、旅游、教育等千元級消費升級場景。
1)2015年,上市商業銀行貸款余額中,個人貸款占比約為35%。細分個人貸款來看,個人住房貸款占比高達63%,消費性貸款中,信用卡貸款占比約15%,個人一般消費貸款占比僅為約4%;2)截至2015年末,國內在用信用卡發卡量約4.32億張,且70%以上信用卡用戶同時持有多張卡,實際信用卡用戶僅2億左右,且71.6%的信用卡用戶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穩定白領用戶;3)2015年,國內勞動人口(15-64歲)約10億(總人口約13.7億),剔除2億信用卡用戶,約8億勞動人口的長尾消費金融需求尚未納入銀行服務體系。
傳統商業銀行經營聚焦優質大客戶(2015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國內信用卡在用卡量約 4.32億張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信用卡用戶多為有穩定收入的優質客群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70% 信用卡用戶持有多張卡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8億勞動人口的長尾消費金融需求中,認為兩類群體值得重點關注:在校大學生和年輕藍領群體 ,核心原因在于這兩類人群的消費欲望和和消費能力不對等,且在當前環境下難以有效獲得銀行體系金融服務:
1)對未來收入的良好預期、前衛&沖動的消費觀,使得大學生有強烈的中高端消費訴求;而由于大部分大學生缺乏獨立收入來源,傳統銀行渠道又極少覆蓋,使得大學生群體成為需求量大且教育成本低的優質消費金融客群。2016年國內各類院校在校大學生約3742萬人,年消費金額約4524億元。據數據,2016年,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達到801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1412億元,同比增長76.3%。
2)由8090后城市基層制造業和服務業勞動者構成的年輕藍領群體,一方面長期的城市生活使其接觸到大量時尚和最新科技產品,加之相對穩定的工作,提高生活質量、由中低端商品向中高端商品過渡的需求強烈;另一方面,受限于傳統征信信息缺失,藍領群體同樣不在傳統銀行服務之列。據艾瑞咨詢數據,2016年,國內18-35歲年輕藍領群體約1.9億人,年消費金額達到2.5萬億,潛在消費金融需求規模達到1.02萬億。
2016在校生約 3742萬,年消費金額約 4524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 年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約 801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年輕藍領約 1.9億,年消費金額約 2.5萬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年年輕藍領潛在消費金融市場規模約 1.02 萬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