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國際工程投資情況及海外需求量預測
2017/4/28 10:28: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家政策支持是國際工程公司發展的核心海外工程建設需求缺口長期存在。 歷史上, 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美,這些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最多、基建需求最旺盛,是我國對外工程承包開展業務的主要區域。 未來隨著“一帶一路&rd國家政策支持是國際工程公司發展的核心海外工程建設需求缺口長期存在。 歷史上, 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美,這些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最多、基建需求最旺盛,是我國對外工程承包開展業務的主要區域。 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原有的潛在建設需求將轉化為可實施的項目, 根據申萬宏源建筑的測算未來五年僅“一帶一路”沿線就存在超過 4.25 萬億的市場空間,因此海外工程建設需求缺口長期存在。
“一帶一路”國家未來 5 年累計基建投資或為 4.25 萬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注:中亞五國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東盟十國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西亞 11 國(土耳其、約旦、黎巴嫩、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聯酋、卡塔爾、巴林、希臘和埃及的西奈半島),南亞 3 國(阿富汗、尼泊爾和不丹)獨聯體 6 國(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和中東歐 16 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國家對于海外戰略的支持力度特別是金融支持是國際工程行業核心的驅動要素。 從商業模式上, 與傳統的工程總承包商最大的區別在于國際工程公司將項目的設計、施工、安裝業務全部分包出去,自己專注于毛利率最高的國際工程的服務和管理, 該類公司的本質是一家商務公司而非工程公司, 國家海外戰略支持力度特別是金融支持將直接影響該類公司目的新簽和生效, 是國際工程公司的核心驅動要素; 由此延伸, 國家對外鼓勵政策以及信保、信貸的支持構成了國際工程行業主要的驗證指標。 歷史上, 2009-2010 年和2014-2015 年兩個時間段內, 受益于大的宏觀政策鼓勵,國際工程有過兩波大的行情。
歷史上國家鼓勵政策邊際向好, 國際工程公司股價表現優異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9 年的國務院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實行融資保險專項安排(簡稱“421 專項”)。 入圍這一專項的企業能享受到以打包形式加快信用保險、貸款審批程序等數項優惠。 納入“421 專項” 后,商務部幫企業打包,每 50 億美元合同一起審批,審批效率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 中信保還取消了國別限額。“421 專項”實施后,中信保保額和進出口銀行買方信貸額大幅增長,對于國際工程企業海外業務拓展構成實質性利好, 09 年中信保中長期承保額和進出口銀行貸款額分別增長 206%和 61%,直接帶動國際承包工程營業額大幅增加。
“421”出臺后, 09 年進出口銀行發放買方信貸同比增長 61%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21”出臺后, 09 年中信保中長期保額同比增長 206%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21”出臺后,對國際工程承包營業額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09 年下半年開始出口增速迅速回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作為國際工程的龍頭公司,“421 專項” 對于公司的收入和新簽合同都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1) 中工國際的預收賬款于 2010 年初見底,此后增速不斷加快,由于工程收入的確認在開工后 1-2 年最多,公司的收入增速也從 2010 年三季度開始不斷加快。(2) 審批速也增強了企業在海外的影響力和接單的能力, 2010 年公司新簽合同 40.5 億美元,遠遠高于2009 年的 6.6 億美元,在這個階段。
“421”出臺后, 10 年中工國際新簽合同 40.5億美元,同比增長 514%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 年國際工程公司具有突出表現是基于“一帶一路” 政策的推出。 “一帶一路”由習近平主席于 2013 年 9 月提出, 明確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方向。
國家高度重視“一帶一路”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 年 5 月,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給予實質性的信貸和保險支持, 對于國際工程公司而言,由于信保支持直接與公司生效訂單的掛鉤,從中工國際生效訂單看, 2014 年生效 11.69 億美元, 2015 年生效 19.93 億美元,同比增長 49%、 70%,政策驗證下, 相關國際工程公司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
“一帶一路”政策鼓勵, 中工國際生效訂單在 2014 年-2015 年加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