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國消費電子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2017/1/6 10:35: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消費電子是指圍繞著消費者應用而設計的與生活、工作、娛樂息息相關的電子類產品,最終實現消費者自有選擇資訊、享受娛樂的目的。對于消費者而言,消費電子產品的使用方便生活、增加樂趣、豐富娛樂、提升品質。消費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電子是指圍繞著消費者應用而設計的與生活、工作、娛樂息息相關的電子類產品,最終實現消費者自有選擇資訊、享受娛樂的目的。對于消費者而言,消費電子產品的使用方便生活、增加樂趣、豐富娛樂、提升品質。消費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電子行業是電子信息行業的子行業。電子信息行業作為我國的重要行業之一,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和促進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
一、行業監管體制、主要法律法規及政策:
一)《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
2011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印發了《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提出將4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融合產品等新型消費類電子產品作為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之一。
二)《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
2006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提出培育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信息產業,加強政府引導,突破集成電路、軟件、關鍵電子元器件、關鍵工藝裝備等基礎產業的發展瓶頸,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逐步形成技術領先、基礎雄厚、自主發展能力強的信息產業。
三)《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
2010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提出要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范應用。
四)《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加快4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融合,促進數字家庭產品和新型消費電子產品大發展。
二、行業發展狀況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消費電子產品制造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促使消費電子產品與互聯網相融合逐步成為趨勢,使用消費電子產品逐步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額也不斷提高。消費電子產業新興領域快速成長,整體產業始終保持活躍。
手機、數碼產品、家用電器及其附屬產品仍然是消費電子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產品,同時平板電腦、智能電器、數字電視等產品也迅速走向成熟,成為消費電子市場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將逐步成長為規模大、自主配套能力成熟的產業,未來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產值與銷售額增長速度將保持穩定。
2006-2015年我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走勢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年,我國手機整體產量達到16.3億部,同比增長6.8%。從產量增速走勢來看,除年初受節日因素影響增幅較小外,3月后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進入下半年,增速逐月下降。2015年,全行業生產手機達到18.1億部。
2006-2015年我國手機產量走勢圖
資料來源:工信部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全年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3%,突破4.38億部。其中,中國手機廠商小米公司以15%的市場份額保持第一位置。
2014-2015年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統計表(TOP5):百萬部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三、影響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下游需求旺盛,市場容量巨大
全球范圍內消費電子產品的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各類智能終端產品的普及,使得消費電子產品下游需求持續旺盛。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消費電子產業的制造中心,同時,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和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普及率不斷提高使得我國也成為了世界消費電子產品的最大消費國之一。我國消費電子行業規模仍在不斷擴大。
2、行業整合繼續,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在全球宏觀經濟的重大變化之下,一些規模小、技術落后以及管理不善的消費電子企業將陸續遭到淘汰,引發新一輪的行業洗牌。未來的行業資源將會繼續整合配置,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這將會有利于優化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生產經營環境,從而進一步促進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進步。
3、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
電子信息制造業是消費電子行業的母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及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支撐與物質基礎。為了推動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國家制定了多項政策措施以及規劃,給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二)不利因素
1、國內產品質量合格標準無法跟上,影響產品的競爭力
國內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合格標準的欠缺將影響產品的競爭力。標準缺失與落后主要表現在技術標準總體水平偏低、制訂周期長、標準老化,無法跟上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需求,滿足不了經濟結構的調整、規范企業行為、提高產品質量的發展要求。中國消費電子行業標準數量在國際消費電子行業標準總量中所占比率還不到5%,這將直接影響到國產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2、核心技術缺乏凸顯
中國是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制造中心,但卻不是創造中心。在消費電子產品的上游零部件方面,中國對國外的依存度很高,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國內企業的研發能力較弱,產品設計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制約我國消費電子產品發展的主要瓶頸。
四、行業基本風險特征
一)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的增速與宏觀經濟的波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經濟繁榮時期,企業和居民個人持有的資金都較為充裕,這使得他們對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擴大,當經濟處于蕭條時期,企業以及居民個人的收入和手持現金會相應減少,他們在消費電子產品上的花費也會相應減少,從而導致消費電子行業市場的進一步萎縮。近年來的物價、勞動成本的居高不下也都對行業的利潤造成較大壓力和風險。
二)市場競爭風險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產品最大的消費國以及重要的生產國。我國消費電子行業的企業數量較多,其中行業領先企業憑借技術和品牌優勢,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行業中的規模較小的企業則主要依托價格優勢獲取客戶。未來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行業中小規模企業的市場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三)技術更新風險
消費電子行業涉及電子信息、互聯網技術等多個學科的交叉應用,對技術研發的要求較高,而且相關技術更新周期較短,如果行業內的企業不能緊跟新技術的發展,提高研發能力及生產標準,及時推出新產品,公司的產品有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五、行業壁壘
一)渠道壁壘
由于消費電子行業對產品質量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每個客戶對產品的要求不盡相同,所以企業一旦與客戶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一般會延續下去,因此新進入的競爭者獲取客戶的難度較大。除非企業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或者競爭者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否則客戶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這種合作模式使得企業和客戶相互依賴。隨著客戶的不斷積累,企業建立了較為穩固的銷售渠道,新進入行業的競爭者一般很難爭奪其市場份額。
二)資金壁壘
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以及設備。新進入該行業的競爭者需要大量資金建設生產廠房、倉庫、購置生產、研發、檢測等設備,因此對于潛在進入者而言,進入該行業存在較高的資金壁壘。
三)規模壁壘
消費電子行業中的企業需要形成自身的規模優勢以降低產品的成本,保證企業利潤空間,新進入的競爭者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化的生產從而盈利。此外,由于中國消費電子產品主要以出口為主,對國外市場依賴度較高,而國外客戶一般要求企業具備多方面的技術或質量認證,而認證的先決條件又必須要求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從而對新企業進入消費電子行業形成了規模壁壘。
六、行業發展趨勢
1、消費電子行業化分工日益深化
隨著消費電子行業分工的日益深化,未來品牌商和代工生產商分工將更加明顯,雙方相輔相成,各具優勢;一方面,知名品牌廠商掌握了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核心技術和標準,逐漸將發展重心放在關鍵技術的研發、品牌推廣以及渠道建設,委外代工的比例不斷加大,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產能;另一方面,代工廠商通過生產經驗和技術的積累,將會以規模化的制造、良好的質量、低廉的價格等優勢,在消費電子代工領域取得進一步發展。
2、高端消費電子生產基地向中國轉移
隨著消費市場的成熟和生產能力的提高,國際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大規模向中國轉移,特別是高端消費電子產品。這不僅擴大了消費電子行業上游的市場空間,還會為國內企業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在成為國際消費電子企業的合格供應商之后,優秀的原材料以及其他零件生產商在其指導下得到快速發展,從而為消費電子行業提供更有保障的原材料。
3、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在行業分工日益深化的同時,行業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目前國內領先的消費電子企業憑借在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已經在市場占有率上逐步與行業跟隨者拉開差距。未來隨著行業領先企業在技術研發、生產能力、品牌宣傳方面的繼續提高,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