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海上風電市場規模預測及行業發展趨勢
2016/11/25 10:21: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風機機組的大功率化可以有效降低整體風場的投資成本。例如,一臺8MW 的風機與2臺4MW 的風機相比,將會降低4~5%的總裝機支出,10~15%的運維支出,并提升5%的電力輸出,由此將會帶來近8%的LCOE 降幅。在海上風電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風機機組的大功率化可以有效降低整體風場的投資成本。例如,一臺8MW 的風機與2臺4MW 的風機相比,將會降低4~5%的總裝機支出,10~15%的運維支出,并提升5%的電力輸出,由此將會帶來近8%的LCOE 降幅。在海上風電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海上風機的主流機型已經從原來的1.5MW-2MW 逐步發展到3MW-6MW。我國重點風電企業均積極推出適應海上風電要求的大功率機型。
自2011 年以來已陸續有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下線運行。遠景能源的EN-136 型號4.0MW風機已經實現批量下線,華銳風電的SL6000 型號將供應給上海臨港一期海上風電項目,實現6.0MW 風電機組在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大規模應用。此外,10MW 的風機研發項目也已經被列入國家863 計劃重點項目,由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聯合動力三家國內風電龍頭企業競爭開發。根據《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30 年)》的要求,我國在2016-20 年要重點研究10MW 級別及以上海上風電機組與關鍵部件設計制造技術。
中國不同功率海上風電機組數量占比
中國不同功率海上風電機組裝機容量占比
我國重點風電企業均積極推出適應海上風電要求的大功率機型。自2011 年以來已陸續有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下線運行。遠景能源的EN-136 型號4.0MW 風機已經實現批量下線,華銳風電的SL6000 型號將供應給上海臨港一期海上風電項目,實現6.0MW 風電機組在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大規模應用。此外,10MW 的風機研發項目也已經被列入國家863 計劃重點項目,由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聯合動力三家國內風電龍頭企業競爭開發。預計2011-2020 年,3.6MW-6MW 機組是海上風電的主流機型,小批量7MW-10MW 風電機組將進入海上風電場;2021-2030 年,10MW-15MW 將成為海上風電的主流機型,小批量16MW-20MW 風電機組將進入海上風電場。
中國企業海上大功率風電機組開發情況
海上風電并網面臨的技術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海上風電的輸送;二是風電場動態穩定性對電網的影響。
常見的海上風電輸電技術有高壓交流輸電技術(HVAC)和高壓直流輸電技術(HVDC)。HVAC 海上風電系統中,風電的傳輸采用工頻交流輸電,不需要將電能轉換為直流或者其他頻率。這種傳輸方案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但只適用于小規模的近海風電場。我國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采用的就是這一技術。
HVDC 技術是指將風電交流電能轉換為直流電能后進行傳輸,這種方式適用于電能的遠距離輸送,但成本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HVDC 在國際范圍內已有少量應用示范工程,同時也將成為我國輸電并網技術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
高壓交流和高壓直流并網方式比較
除此之外,分頻風力發電系統技術(FFTS)已經成為海上風力發電系統研究的一個新潮流。這一技術介于HVAC 與HVDC 之間,能夠增加傳輸容量和傳輸距離,更具經濟性和可靠性,尤其適用于大規模遠距離海上風力發電系統,具有良好的深入研究和實際推廣應用價值。
而針對海上風電的隨機性和不穩定性問題,正在建設的智能電網可能將是最終的解決方案。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具有更為強大的兼容性,并將實現海上風電的自動化調度和控制。
智能電網在能源革命中的愿景
發改委擬將2018年12 月31 日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8 元(含稅),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7 元(含稅),下調幅度分別為6%與7%。
海上風電電價調整
各國海上風電電價情況
我們的敏感性分析顯示每0.05 元/千瓦時的電價調整對項目內部回報率的影響為1-2 個百分點,且大多項目在新的電價下仍有望實現8%甚至是以上的內部回報率。
海上風電項目敏感性分析
根據電價調整的征求意見稿,本次調整后的電價適用于2018 年12 月31 日以前投運的項目。2018 年以后投運的項目適用的電價有望進一步下調,我們預計2017-18 年有望迎來國內海上風電的裝機潮,17/18 年的新增有望達到850/1000MW。
中國海上風電裝機預測
以16-20 元/瓦的投資成本計算,2017-18 年每年海上風電的項目建設有望拉動160-200億元的投資,有望提升全產業鏈的景氣度。從產業鏈的結構來看,我們認為整機設備以及風塔環節有望最先受益,而長期來看下游運營商也有望受益于較高的電場項目收益率。
海上風電產業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科沃斯機器人&慧博科技戰略合作:構建智能清潔領域創新模型,探索全域用戶增長新路徑
- “銀齡”學員迎來畢業季
- 第二屆“百模論劍”大賽 | 思特奇重塑企業智能觀,打造人機協作新范式
- 突破3000萬次計算!玻色量子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引領實用化量子計算新高度
- 詮釋三大“長板” 長城汽車6月銷售新車11.07萬輛 同比增長12.86%
- 固德威成功舉辦中日企業家可再生能源論壇,共謀變局下的綠色合作新篇
- 海納AI面試官正式發布PC版,革新校招AI面試體驗
- 2025年一對一輔導平臺權威推薦榜單:嚴選優質平臺,護航學習之路
- 各地文旅場景“上新”活躍“夏日經濟” 新供給激發暑期消費新活力
- 就業指導從校園內延伸到校園外 精細化服務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與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