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BAT在B2B三大領域上的布局
2016/3/8 8:57: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提到中國互聯網與美國互聯網的最大區別,可能很多人都非常清楚。美國擁有To C市場的蘋果、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中國也有針對To C市場的騰提到中國互聯網與美國互聯網的最大區別,可能很多人都非常清楚。美國擁有To C市場的蘋果、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中國也有針對To C市場的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不過不同的是,美國擁有To B的微軟、IBM、甲骨文等科技巨頭,中國卻沒有一家市值過百億美元的互聯網科技公司。
有人說2015年是中國的企業級市場元年,根據IT桔子追蹤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企業級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有259家,其中在本年獲投的有56家,占比22%。而根據經緯中國的數據,2014年中國To B領域營收過億元級別的創業公司只有一家,但2015年已經超過了10家。
事實上,不論是創業者,還是BAT三大巨頭,他們都已經開始把目光瞄向了To B市場,而2016年將會成為中國的To B市場爆發之年,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曾公開表示:下一個BAT可能出現在To B領域。
To C市場被瓜分殆盡,To B成為BAT新的眼中肉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以及創業者幾乎都在一門心思鉆研To C市場,他們當中很少會有人關注To B市場,除了在電子商務的B2B領域。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局面:中國的To C市場競爭慘烈,而市場機會與空間也開始趨向飽和。縱觀國內的To C互聯網市場,已經基本上被BAT所瓜分殆盡。
騰訊通過資本布局連番投資了京東商城、美團點評、58趕集、滴滴出行等系列O2O領域的小巨頭,除此之外投資的To C創業公司更是不計其數;百度在O2O領域的打造更是極盡了全公司所有的力量,200億投入百度糯米,傾力推出百度外賣,不惜一切力量促成攜程去哪兒合并、控制在線旅游等;阿里方面也絲毫不示弱,除了自家的天貓、淘寶之外,阿里在O2O方面的布局也毫不示弱,失控美團之后,全力打造口碑網、巨資入股餓了么。
再來看看國內的To B市場,從去年開始才不斷涌入新的創業者。不過與此同時,BAT三巨頭的目光也早已瞄向這塊巨大的肥肉,他們三者紛紛開始在To B市場布局。從移動辦公到云服務,再到供應鏈金融,BAT已經開始在To B市場的各個領域掀起一場新的大戰。
移動辦公,阿里百度連番挑戰微信,騰訊“猛”招不斷
眼瞅中微信公眾號一天比一天壯大,甚至成為了各個傳統企業以及互聯網公司人人必備的移動窗口,阿里百度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過他們并不是無所作為。
移動企業營銷層面,阿里巴巴費盡心血推出支付寶服務窗、百度也是集合公司上下所有力量來打造手機百度直達號。就在他們剛推出之際,很多人甚至都認為支付寶服務窗以及百度直達號未來都將會成為微信公眾號的強力競爭對手。盡管今天微信公眾號已經占據了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支付寶服務窗以及百度直達號對于微信公眾號的威脅仍然存在,畢竟支付寶坐擁3億多用戶,手機百度也擁有6億用戶。
移動企業辦公社交層面,正是因為看到了To B市場的巨大市場機會,所以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悄然放棄了主攻To C社交的來往,轉而全力研發To B市場的釘釘,并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不錯的突破。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阿里釘釘的企業用戶數量突破了90萬,用戶數量更是達到了近500萬。在積累了一定的用戶數量之后,阿里釘釘開始從企業層面向微信、手機QQ稱霸下中國移動社交發起了不斷進攻。
不過對于騰訊來說,不允許任何人來撼動自己的微信和QQ。不論是支付寶服務窗也好,還是百度直達號也罷,亦或是今天的阿里釘釘,騰訊都要將其扼殺在搖籃里。面對阿里、百度的挑戰,騰訊果斷地采取了回擊策略,在基于微信訂閱號、服務號的同時,微信又推出了企業號。光有微信公眾號還不行,于是騰訊又開始測試QQ公眾號,以此與微信公眾號形成掎角之勢。
騰訊回擊阿里百度的步伐并沒有停歇,去年10月份騰訊又派出了騰訊企點這員猛將。騰訊企點則是從移動企業營銷以及移動辦公兩個層面來應對阿里和百度,通過針對企業QQ與營銷QQ的聯合升級,打通了企業辦公、營銷等多個層面,提供給企業更全方位的服務。
與其說微信企業號與QQ公眾號是對阿里、百度發起挑戰后的回擊,不如說他們是在給騰訊企點做鋪墊。騰訊企點未來會成為騰訊最重量級的企業移動辦公產品,僅僅是其所推出企點助手,就實現了QQ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統一管理,讓企業同時打通微信、QQ兩大粉絲平臺,幫助企業制定更好的營銷戰略。從騰訊的戰略來看,他們是想把騰訊企點打造成為To B市場中的微信,企圖稱霸整個移動辦公市場。
云服務,BAT三巨頭爭霸的另一個企業戰場
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迅猛發展,信息、數據也在一時間爆炸橫飛,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成為了全球各個國家以及企業急需提升的新能力。在美國,亞馬遜云、微軟云、IBM等巨頭成為了企業云服務市場的領袖,他們借此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在中國市場,以BAT為代表的云服務公司也在悄然崛起。
阿里云在去年一年的時間里成立了深圳、香港、硅谷、迪拜等多個新的數據中心,并與新疆、甘肅、天津等10多個省、直轄市達成了戰略合作,一舉成為了國內市場的第一大政務云。與此同時,阿里云也提出了去IOE化,在金融機構領域的布局也是快馬加鞭,與眾多銀行、金融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甚至推出聚寶盆的金融云計算服務,未來計劃向2000多家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云計算服務。一時間,阿里云成為了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未來最核心的產品之一。阿里云通過連番召開開發者大會,在醫療、教育、游戲等各個領域為創業企業和團隊提供云服務,進一步掌控企業云服務市場。
面對阿里云的強勢布局,騰訊云也開始了全面戰略布局。騰訊云通過為微信開發者、QQ開發者等創業團隊以及中小企業提供數月免費的云服務,也獲得了迅猛發展,成為了阿里云在中小企業最大的云服務競爭對手。尤其是在游戲領域,騰訊云通過借助微信與QQ兩大開放平臺的優勢,迅速成為了國內第一大游戲云,也得到了眾多游戲開發者的擁戴。
相比阿里云、騰訊云而言,百度云雖然擴張速度稍顯不足,但是百度云在百度自有的生態體系應用非常廣泛。而百度針對百度開發者也推出了百度開放云,受到了不少移動應用開發者的一致歡迎。與此同時,百度也推出了公有云產品百度云加速,意在為企業網站和平臺提供安全、快速的運行環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